未授權Moblle01永久留存本人發言

zain wrote:
如果今天Intel以...(恕刪)


記憶體2G($1500),SLC固態16G($3000)....

請問這是什麼時候的報價?
今天的報價嗎?三個月後勒?

一個晶片組從INTEL 到板廠到代理商到消費者,需要多久?漲跌幅會有多少?
正因為你不是INTEL股東,你才會想把它整合進去
真正精打細算的股東,絕不會玩風險那麼高的計畫

如果INTEL真的已經克服所有的生產良率挑戰,
AMD/台積電製程也追的差不多了

就算AMD不做AIO的晶片,
整張主機板成本不一定會比INTEL來的高,
除非INTEL忍痛,讓I5水準的CPU賣 AMD X2的價錢....

就長遠來說,
擴充南橋的功能是很常有的變動,
AMD只要換南橋晶片、搭配擴充晶片,都可以簡單解決

AIO 晶片組卻必須從頭設計晶圓電路、
別說是塞入SATA3.0 USB3.0,這種規格大提升
哪怕只為了多一組USB、多提升一些些倍頻
都必須經過設計、試產、再重新DEBUG、再試產...
結果燒了一堆錢只多出一組USB、CPU提升個200MHZ...
第一個從椅子上笑到衰下來的,只怕不是AMD/NVIDIA,而是VIA ( VIA:你也有今天!

以前INTEL為什麼不做? 並不光是技術做不到,而是價錢拉不高...

價錢一拉高,
銷貨速度慢,記憶體、SSD跌價壓力大這些些別說,
光是第一季的CPU、第三季就大跌幾%?

價錢一拉低,
高規格技術又只能賣低規格價錢....作心酸?

這種產品只能說是走低價路線、技術宣示、拼財報利多的動作
要當成主流產品,
請先有GTS250的VGA效能、無風扇設計、只要3號電池就可以開機的水準,才可能改朝換代
不然魔鬼終結者T-800請再等個幾十年吧...
kevinciou wrote:
應該是誤會了電磁學上...(恕刪)


正解!..一個波動的相速度(信號產生速度-頻率)可以超過真空光速,而且並不需要有任何物體是以接近或超過光速的速 度在移動。然而這和信號的傳遞速度能否超過光速無關。更清楚的說法是..速度屬於"向量".而頻率則屬於"純量"..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zain wrote:
如果今天Intel以...(恕刪)

你說的都對阿!那請你先想想這樣封裝,損壞的風險升高,die面積增大,散熱器應該更大,
pc之所以有許多零組件的組合也可以降低因單一零件損壞加上保固年限問題而莫名其妙淘汰許多可用零件,
照兄台說法封裝完成之產品結合網路,北橋,ram,slc ssd,vga,cpu,音效輸出,及所有io,這樣子一搞下來,你試著
將台灣區asus,giga,msi,WD,希捷,創見,金士頓,及2線記憶體,ATI,NV大廠之MB+VGA+HD
+RAM送修率統計一下其保固風險(這只是台灣區而已喔)
CPU是最不容易壞的但加上要封裝在內的東西(暫不認定有啥?)只要多一樣風險多的是倍增!
我說I社不會想把自己獲利最好的產品賭上是因為其風險絕對超越目前N倍,不是他做不到,而是難賺的錢
他不會想去淌渾水,至於我另外說的周邊廠商會倒向AMD有甚麼不對?
你試問自己全球作CPU的有幾間(市售版)不過就I跟A對不對!你是代工廠或是其他廠商(網路,HD,VGA,
RAM等等之類)I社訂單沒了,你就宣布倒閉嗎?還是另外找其他代工或支持其他廠商!
你自己看事情只偏向單面想,你以為全世界其他廠商會因為I社全包而集體崩盤嗎?你想得太簡單了!
搞不好你自己認為的事也許INTEL也想過,但後續要承擔的保固及維修通路如何做起?I社心裡有數!

對不起各位!我居然跟這位版主Z先生認真起來了!
只是看看文章覺得有點扯要將CPU,RAM,SSD,VGA整合進去一個DIE裡讓我整毛起來,
覺得有點離題讓我想到真的有可能嗎?我是不懂這有沒有可能,請懂得大大解答一下吧!
intel 跟 amd 跟ibm 跟其他大廠, 其實應該或許已經鋪好未來十幾年的路了.......

再ic design或製程

大家都是用推...................理出來的.....

zain wrote:
如果今天Intel以Multi Die方式,把I5($6000),記憶體2G($1500),SLC固態16G($3000),封裝在同一顆裡
配上一些新式接頭HDMI,DisplayPort,USB3,其他舊式接頭,專業顯卡,大容量儲存裝置,可由IO板擴充,賣貴給一點15000,高階一些甚至25000,請問你買不買?AIO晶片內任何故障直接良品更換免維修...(恕刪)

1. 你現在的邏輯完全基於Multi-chip封裝,因此認為技術"應該"可行、市場也就可行、大不了CPU像顆月餅一樣大(),但你有沒有進一步估算過,這樣封裝需幾個die?然後MCM現在實務技術在封裝超過二顆以上的die良率到怎樣的層次?如果作了功課,還肯定只會是月餅大小、而不是蔥油餅般大嗎?

2. Intel不產DRAM與NAND Flash,必須向外採購(即使IM Flash是Intel/Micron合資企業,但財報獨立),DRAM/Flash的價格波動性極高,採購後庫存跌價風險要算在誰頭上?Just In Time有需要才跟供應商拉貨?先不論Samsung、Hynix、Toshiba這些公司,就算是Micron,願不願意陪Intel這樣玩?封裝後的CPU,需不需要隨著價格波動更大的記憶體/Flash的每週市場價格調整你所謂"AIO" CPU的價格?那大廠consign了Intel CPU後的每週波動價格風險,算在誰頭上?Intel?HP/Dell/Acer...?廣達/仁寶/鴻海?Intel代理商?

3. 就算照你理想中用MCM封裝,但由於封裝內的die太多了,封裝後測試不可免會出現CPU顆粒壞掉(整顆報廢!即使內部的DRAM跟Flash通通都是好的....)、DRAM顆粒壞掉/不穩(例如只剩CPU+512MB/1GB記憶體+16GB Flash)、Flash顆粒壞掉/不穩(例如只剩CPU+2GB記憶體+4GB/8GB/12GB Flash)、或DRAM跟Flash顆粒都有壞掉/不穩的情況(例如只剩CPU+1GB記憶體+4GB Flash),請問這些封裝後CPU怎麼處理?丟掉太可惜,拿出來賣卻又徒然增加產品線複雜度,而且我這裡還不包含可跑到高時脈的CPU die在封裝後因記憶體/Flash損壞/不穩,造成高時脈CPU搭配低容量記憶體/Flash的窘境,產品線上又該如何定位?我還沒把雙通道的因素跟現有CPU快取大小也有良率因素等組合納進來,因為懶得打了....

4. 整合後要賣$15000(>6000+1500++3000=10500)???還賣得更貴??請問你認為大家一定會買單的邏輯為何?是為了幫Intel沒事找事為整而整用MCM封裝了創紀錄的一打die在一顆CPU內的學習曲線代價跟"量產"良率損失買單嗎?

5. "AIO晶片內任何故障直接良品更換免維修" => 作生意出來混,話不能只講一半,請問是終生保固還是保固一年?二年?五年?差很多....
finalix wrote:
我只是想說不可能到上...(恕刪)


wiki裡頭的寫法沒有錯,因為他是指"匯流排"
但是它裡頭的概念是指電路學的一個前提,也就是波長必需比電路長度大上許多
以晶片來講,用30GHz為頻率,故波長 1cm
在現代的奈米製程下跟本不算什麼限制
你們教授是在電路學課上提到的吧?

但是此篇幾乎都在討論晶片,在晶片上"主要"的限制應是我之前所講的東西
我之前光是在作業中設計一個簡單的amplifier,gain光是在GHz的時候就會掉好幾十個dB
如果修過電子學就應該會知道為什麼晶片時脈最多只能到GHz了,因為內部元件會看起來很像濾波器

貼出來給你看一下,在mosfet中的切換速度的限制
網址弄到太長= =,所以我砍掉了
總之,可以到wiki上打mosfet,找 "晶片內部連接導線的寄生電容效應" 這個項目


要是主晶片掛了,成本這麼高的一顆超級整合晶片就要送修,哪來備用品? 哪能符合成本?
況且晶片內部不可能拆開修理,為了待修會浪費多少時間,根本就不實用,
這種東西能打的只有低階主機市場和筆電和攜帶裝置,中高階是不可能會取代的。
真的是不用擔心這麼多 = = 這種文章,給業界的人看到會覺得好笑吧...
14700K 4070 / Redmi Note 14 5G
lenda wrote:
要是主晶片掛了,成本...(恕刪)

所以我才說我居然跟Z先生認真了!他想法太天真!
門外漢的我

覺得把己的本業做好 多賺幾些錢準備好了~~

3D的效能基本上等於耗電量....

要不是現在天氣冷,裡面那張VGA卡還真想拔出來..

希望朝著人性化前進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