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幫你省電費,技嘉 DES 技術完全破解!

HIVBME wrote:
60安培很大耶!! 映像中好像沒看過多孔插座可以承受的了... ...(恕刪)


60安培是指在電壓1.2V左有時的電流,此時功率為72VA ( W ) 左右,此時從110V插座流進POWER SUPPLY的電流為0.65Arms(如果轉換效率是100%)

以某牌的850W的電源供應器而言
5V的 Max Output Current 是45A,12V的 Max Output Current 是60A,但是110V最大輸入電流約為9.6Arms(以轉換效率是80%而言)。插座一般都有13.5A(1500W)的容量。
這東西似乎是廣告效益比較大,

而且P35還需要2.1以後的版本才能使用這種功能,

看來以後技嘉的板子不能太早入手

以下機種可以升級使用動態節能器:
GA-P35-DS4 rev. 2.1 / GA-P35-DS3P rev. 2.1 / GA-P35C-DS3R rev. 2.1 / GA-P35-DS3R rev. 2.1 / GA-P35-DS3 rev. 2.1
請至技嘉官方網站下載最新版BIOS及動態節能器工具程式.



這兩張圖,G.F想表達的應該是全橋式或推挽式的PWM電路,但在電路與波形的表達上,F.G表達的方式真的有點怪怪的..
請問有人知道這片大概什麼時候出?
價格大概多少嗎?


這張圖建議做個修改,把"PWM控制晶片"改放在"MOSFET1"與"MOSFET2 "中間,"電源"改放在左邊,同時連接MOSFET1與MOSFET2,而"MOSFET2"下方那個輸出直接拿掉,這樣就會完全符合想表達的意思



MOSFET關閉沒有關一半的,這樣電路會短路的
Power MosFET在Converter工作時主要有二個損耗,分別是導通損和切換損,其中切換損失是基本損失,只要有切換就會有損失,而導通損則和負載有關係。
一般Single phase的dc/dc或ac/dc電源設計,在輕載多採用線性降頻或burst mode來減少切換損失的效應。
Multi phase過去在memory的電源就有使用過減相的方法來省電。
以目前的製程技術,Rdson已經可以很低,加上切換頻率不斷升高,因此解決切換損失,尤其在輕載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以上只是簡單地述說我們在電源設計時針對半導體元件concern的部份,這裡不是技術論壇,就不細說太多,我的重點是,只要作電源的人都知道這些事,也都一直在作這些事,技嘉作的只是用行銷手段把它變成一項特點。
當然我同意樓上某位朋友說的,它的軟體和硬體之間的介面對一般user而言,是很炫的,至少它讓Power這種東西變成看得到的東西,呵~

reference:
Conducted loss: Pcon = Iload ^2 *Rds_on
Switched loss: Psw ~ 0.5 * Coss * Vds^2 * Fsw

charlesku wrote:
Power MosF...(恕刪)


嗯,其實從實測也看的出來,降CPU電壓比減電源相數來的有用。但也不是說減相數沒用就是了,至少不會影響什麼,就能多省一點點電,算是付錢做環保吧。
剛好最近也滿多人在問
大大發這篇文真是太剛好了

不過1個月不關機也才省6度電
看樣子我也不用繼續羨慕了

目前最該省的就是顯卡的電
哪天顯卡才有這種東西.....
其實也不能完全抺去技嘉的用心,至少它將"Power"行銷出來,讓我們不在只是幕後的小黑手。
但那不能被誤導為是技嘉唯一,且第一個作這件事的。

我再舉它的DM中提到的三大特色
1. "超低"電阻式電晶體: 誰不是用Power MosFET作dc/dc CONVERTER? "超低電阻式"我還第一次聽過,我只聽過low Rdson MosFET,這和cost有關,而且沒有什麼特別。
2. 亞鐵鹽芯電感: 這個我想作電源的看到這個變成一項特點,大家都會捶胸吧,這就是作電源供應器中最普遍使用的Ferrite core,這.......唉........
3. 超低ESR固態電容: 一般電解電容的內阻大,儘管一直加大,但因為內阻造成的RC充放電delay,還是很難meet Intel的規範,這裡所說的內阻就是ESR,所謂的等效串聯電阻,固態電容的材質就是low esr,只要主機板用固態電容就有這種特性,當然固態電容和電解電容的價差........無言。



(有錢大家撈,下次我也建議在我們的產品機殼上附上所有power ic的產牌,和磁性元件的材質,看可以不可以賣貴一點,救救低利潤的電源產業>"<)
就小弟認知而言, 單相(Phase)的架構是 PWM + MOSFET Driver + H/L side MOSFET, 1個 PWM 代表1相 (Phase), 以 ISL6327 而言, 有 6個 PWM, 所以頂多也只能控制 6 個 phase, 如同樓主所言, 技嘉是在同一個 PWM 並了兩組 H/L side MOSFET + L +C, 等於這兩組是同時動作分擔電流, 還是加了一個反向器讓這兩組不同時動作? 總之還是一個 PWM 在做控制.

為了應付 CPU 最小的 Loading, 所以, 在設計上技嘉保留了兩個 PWM, 也就是樓主所說的 2 PWM X 2組 = 4 phase. 依 CPU 時脈 (負載) 增加而啟動 PWM, 反之就關閉 PWM, 所以才會有 2, 3, 4, 5, 6 個 PWM, 共 5段.

這技術早就有了, 只是價格才是王道, 所以沒人願意使用, 如今環保和節能意識抬頭, 又要在一大堆相同的產品中找出賣點, 所以才做的吧, 還是 Intel 有規定在 X48 的板子上要加入這個 function 以和 X38 有所區隔, 這就不得而知.

另外一提, H/L side MOSFET 不可能同時 turn on, 因為在 H/L side 切換中間會有一段 death time, H/L side 在這段時間同時不導通, 電流經由 Low side MOSFET 的 body diode 流回去, 所以如果注重效率的廠商會在 Low side MOSFET 旁邊並一顆 蕭特基二極體 (導通速度快, 順向導通電壓低), 或者選用內包蕭特基二極體的 MOSFE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