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bastien Loeb wrote:
沒問題, 放心用, BIOS...(恕刪)


我店家朋友說 R7 9700X搭B650板子 效能會打折..

我爬文找到一篇分析

https://tw.msi.com/blog/Comparing-X870-vs-x670-vs-b650-finding-the-best-value-motherboards-for-amd-ryzen

最適合 AMD Ryzen 9000 的主機板:X870 還是 X670 還是B650?
如同前面提到的,X670 和 B650 主機板還是可以提供玩家和專業人士不錯的功能。當然,這是假設你不需要 USB4、Wi-Fi 7 或各種 800 系列主機板提供的 MSI 功能。

當談論到高性價比的主機板時,總是能看到 TOMAHAWK 和 CARBON 的名字。這個現象其來有自,對 MSI 的 AM5系列來說也仍然適用。如果你想要超值的 AM5 主機板,我們推薦 as well. The MPG X670E CARBON WIFI, MAG X670E TOMAHAWK WIFI以及MAG B650 TOMAHAWK WIFI。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為你最新的 AMD Ryzen 9000 或 Ryzen 7 7800X3D 挑選主機板發揮最大的潛能,並使用 USB4、Wi-Fi 7、EZ DIY 功能、AI-ready 功能等,MSI 的800系列主機板將帶給你無所匹敵、更輕鬆有趣的使用體驗。

~~~~~~~~~~~~~~~~~~~~~~~~~~~~~~~~~~~~~~~~~~~~~~~~~~~~~
我怎看起來沒我那店家朋友說的那麼嚴重呀.

看起來 好像只是差了下面這句話嗎?

"" 這是假設你不需要 USB4、Wi-Fi 7 或各種 800 系列主機板提供的 MSI 功能""。不是嗎?
X870, X670, B650 都是來自同一顆晶片組Promontory 21 由祥碩開發, 沒有所謂一定得搭X870主機板才能發揮極大效能, 最大差別可能在於PCIe接口的支持程度

顯卡插槽的PCIe x16
X870 支持5.0
B650 支持4.0
Ryzen 7000/9000 CPU 都支持28/24 條PCIe 5.0 通道, 但由於定位問題, 上一代的B650 在顯卡插槽都設計成4.0, 只有B650E, X670E會把通道拉成5.0, 當然, 也會反應在售價上; 但問題是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一張PCIe 5.0的顯示卡問世前, 用4.0 還行, 當然, 有預算的話就買X870戰未來, 都行,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一樣不變的道理

IOD連晶片組
大家都一樣, 只有4.0, 可能要看下一代祥碩有沒有辦法突破, 將晶片組Prom21設計成5.0的通道接口, 以及是否能把串連改成併連且都直連IOD, 真正實現最大週邊連接能力, 抱歉, 說太多了, 畢竟股東要支持自己投資的公司

剩下的八條PCIe 5.0直連IOD, 主機板商大多會設計如下:
X870 支持兩根PCIe 5.0 X4
B650 支持一根5.0 X4, 另外一根是4.0 X4
X870E X670E 一根 5.0 X4, 另一個USB 4.0
可能也有例外, 看各家主機板商的設計; B650 那一代因為AMD/Asmedia沒有推出自研的USB4, 因此當時還出現有些板子搭intel的USB4 controller的例子

有興趣也可參考在01站內發表的拙作, 淺談PCIe通道


連接CCD & IOD 的 IF通道在7000 系列是1800~2166MHz, 不曉得在新一代的9000 有沒有提升

先不管預算如何, 其實一張B650主機板就很好用了, PCIe直連CPU的通道很夠用, 以我為例, PCIe 直連CPU 的都用到了, 也都是常用的
X16 3060TI
X4 KC3000 M.2
X4 AX210
其它PCH會用的也全用完了, 4個SATA HDD

至於再選一次, 我會挑有帶WiFi/BT module的主機板, 不然繞一大圈也沒多便宜, 哈
Sebastien Loeb wrote:
X870, X670...(恕刪)


哈哈 感謝您的熱心解說...

傷腦筋 這下不曉得該怎麼打臉店家朋友..

下午還跟他討論了 他強調B650是給中低階用 R7 9700X不適合..

R 7 9700X 就該搭X系列的X870...


其實 我沒有很差乎性能 因為對我來說 R7 9700X性能有過剩了..

我就單純想組一台小一點的機殼要放桌面上 所以才一直找R7 9700X能用的小主機板..

不想組傳統規格的大機殼 那麼大的機殼 擺桌面上 還真的有點不舒服壓迫感..


另一個方案就是組可能週五解禁週一可以拿到的15代英特爾的Core Ultra 7 265K或Core Ultra 5 245K

剛才逛原價屋 竟然看到有兩張華擎的Z890小主機板上架了..

https://pg.asrock.com/mb/Intel/Z890M%20Riptide%20WiFi/index.asp#Specification

那我就有機會用最新的U組小主機板小機殼了..




再次感謝大大熱心為我詳細解說...

我如果硬要用R7 9700X搭B650的小板 好像打臉不信任我那店家朋友

既然Z890有出小主機板了 那我就來組15代的U好了..
01jo87
台灣的店家好像都對AMD不熟..我看很多YT自己不熟AMD就說不敢組AMD..唉,其實是不會設定呢還是利潤問題呢..微星b650i itx那塊主機板也不錯啦 夠用9700x,還有ROG 也有b650
沒什麼好打臉的, 他說的也沒錯, 要說B650 是中低階也行, 中階也行, 但不致於不能用 9700X, 因為B650也好, X870也好, 骨子都一樣, 但我相信店家不會懂什麼祥碩甚至PROM21這些, 反正高價板子賣得出去, 利潤多最重要

我自己是你的上一代7700X, 配B650 板子, 還算滿意

可以, 想買intel 也行, 蠻期待這回台積電代工的CPU, 不管你買intel or AMD都行, 都在幫我所投資的台積電貢獻業績, 也要感謝你
如果嫌Dr.MOS不夠多會有心理陰影,可考慮B650M-plus WiFi ,多1000元而已,電源12+2又有wifi,我用7900X 170W搭這張主板就很夠用了,若是搭9700X才65W更是效能過剩。
其他B650與X870差異,前面大大講得很多了,就看多出來或升級的功能用不用的到而已。
又被店家朋友澆了一盆冷水....

看到最新15代U的主機板 終於有廠商第一時間上架iTX小主機板

https://pg.asrock.com/mb/Intel/Z890I%20Nova%20WiFi/index.asp#Overview

立馬打消組AMD R7-9700X搭配B650的念頭.

想來組15代 265K或245K搭配華擎那張iTX小主機板.

這樣就能符合我想要的小機殼可以放桌面上的要求..

結果 店家朋友竟然不賣那牌子的主機板..

寧願不接我這筆單

請教先進 那家主機板真的有這麼不勘嗎?..

10機年前 自己組的i7-3770..當時主機板一張也才不到3K..

當初是組技嘉主機板 後來有故障 還每了一張華碩主機板替換

技嘉那張修好就留著當備品 自己也有能力DIY更換..


現在 主機板動輒上萬破萬的 還真的不便宜 更不可能沒事買一張上萬塊錢的主機板當備品..

所以 一張上萬塊錢的主機板還真的很怕品質不穩定的麻煩..

店家朋友也是真心怕我麻煩 才不願意幫我組這單..

請教各位大大

這廠牌主機板 真有這麼不勘嗎?

好歹10幾年前我組電腦時這家主機板廠也剛進入這市場 到現在也生存10幾年了呀..

傷腦筋..目前Z890也只有這張小主機板上市 猶豫要不要賭人品賭一下..
01jo87
華擎我這個月買一片a620i itx主機板..新品就有問題退貨了 不知道是運氣太好還是怎樣..
bob19620102
哇勒 真的這麼不堪喔[汗]
當初成立是因為華碩要區隔市場, 聚焦在中低價位的主機板, 華擎生意愈做愈大, 不再是當時成立那時的目的, 也都能推出不少特殊功能的主機板, 也就是它不再是當年成立時只推中低價位的主機板了, 不過確實貨源不好取得, 台灣DIY風氣雖盛, 但量還是沒中國市場大, 所以真正暢銷的還是AMG

ITX的主機板本來就很貴, 除了主機板, 其它像ITX機殼, 還有PSU等, 建置費用會比一般mATX, ATX來得高, 至於遙想當年的主機板兩三千元那時的情況放到現在來看, 確實不合適了, 尤其是ITX本身就貴, 就更不能這樣比

如果真的考量費用, 那就mATX, 至少機殼還可以挑一下, 雖然會稍微比ITX大一點, 但選擇會更多
bob19620102
不是費用考量 因為 長期放地上 灰塵貓毛狗毛一堆的 所以 這次想組一台放在桌面 所以 這次組新電腦唯一考量就是想組小機殼 放桌面[笑到噴淚]
留言錯了................
留言錯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