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Z77-V DELUXE 之PCIE2.0 障礙 與華碩客服之服務

adonislpy wrote:
gen2 gen3到還好

x8 x16相差 八條實體資料線寬度 就怕這點不夠使用

x8/x16也要看gen是多少才能知道差多少,在gen2X16=gen3X8下幾乎可說無差異
就算是跑gen2X8與gen3X16的差距也是很小
那篇測試你有真的去翻來看看嗎 ?
那樣一點點差距你還覺得不夠使用或是能"明顯"感受
硬要去拼那一點點差距就繼續蛋疼煩惱下去吧 XD

chais wrote:
x8/x16也要看g...(恕刪)


也不是這麼說啦 只是因為 就我以往的理解 X16 與X8 真的是資料線少一半去了

畢竟平行的速率會比較可觀一點

不過我還是可以試試看 gen3X8的效能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用繼續鑽牛角尖了 哈哈 感謝

adonislpy wrote:
效能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用繼續鑽牛角尖了...(恕刪)


還是會鑽... 就看有沒有錢而已

二手賣掉重練,買組 x79 一次搞定
我的問題完全解決了 ivy效率也不錯 晚一點會貼上解決方案與測試數據! 不過官方客服 還是沒給我解答 爛透了

adonislpy wrote:
我的問題完全解決了 ...(恕刪)


那就在麻煩你貼一下了,小弟最近也在關注這張版,真不知道H700在這張板上PCIEx4用起來怎樣捏....
好,那就稍微來講一下效能 以及 今天跟ASUS技術部門一些談話的重點內容

今天華碩打電話來 就是不斷的抱歉= = 我不知道抱歉到底能改變什麼事實 (其實當下這個UEFI是我自己上去更新後才發現問題解決了 6/8號新發布的 我的障礙是5/8號發現的 就靜靜的聽他怎麼講)
然後他陳述了一下為什麼到現在才打電話給我 原本收到客服的通知後 應該在上禮拜打給我 但因為要去台北展覽...什麼鬼的 應該是世貿展 然後就一直抱歉= =

之後就一直聊關於他們客服專業與態度的問題= = 什麼客服真的是 都在處理雜事 又是大陸腔 我並不是討厭大陸人 只是你要有專業嘛 打那是什麼邏輯的文字 理論上測試沒問題= =

還有我跟OCZ經理確認過 確實ASUS的RD有這張工程樣板 為什麼你們沒有測試?? 結果他們只有拿REVO3測試 而且RD部門很多 不知道那張在哪邊 有沒有測試也是疑問...

草= =客服真的很禮貌 沒測試就叫客人去換主機板...

講到最後 我就抱怨 你們GTX690都訂不到耶5/2號到現在 是因為良率太低所以都缺貨嗎 他們說這點不清楚 他會主動聯絡業務部門 處理這個問題 然後會優先幫我處理 ...恩...還不錯...就看後續怎麼做了

其實我覺得 ASUS客服部門可以廢掉了 技術部門(應該是RD嗎?? 我不清楚) 反而還把客戶當人看 真正有做到服務 搞什麼鬼...抱怨文就不多說了 請往下看

首先

WINDOWS7安裝版本為 7600.16385.090713-1255

請將P8Z77-V DELUXE UEFI更新韌體至1206版(6/8發布的)

240GB - OCZSSDPX-1RVDX0240 韌體請更新至1.35版本 詳細請參考OCZ官方 這裡特別注意 如果你的版本很舊 請插到原生gen3的白插槽 我曾經在黑插槽更新到掛掉 更新之前也務必更新P8Z77-V DELUXE UEFI 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資料記得要備份

依照標準程式安裝完後到桌面 請先安裝OCZ的240GB - OCZSSDPX-1RVDX0240的驅動

打開 裝置管理員 有一個問號的裝置 SI Pseudo Device SCSI Processor Device 更新他的驅動

驅動請去OCZ官方下載 更新完成後 會出現Silicon Image's Pseudo Processor Device

然後打開SiImage SCSI Disk Device 的內容


第二頁原則 將 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打勾!


這個是什麼???

以我以往程式設計的觀點來猜測 應該是Flush()這個指令 (有錯請指教更正)

一般我們將資料推入儲存裝置時 由於記憶體速度較快 儲存媒體較慢(如硬碟) 所以往往存資料會去等儲存媒體寫完 才繼續執行 但是這樣超慢的啊 都一直等硬碟 事情都不用做了

這時候就出現一個東西叫做 cache
資料由記憶體推送至儲存媒體 並沒有真正寫入實體裝置內 他會緩衝在cache內 系統會有一段周期時間 進行 flush 也就是把cache內的資料全數寫入實體裝置內 對系統來說 我不用管你到底寫完了沒 因為cache速度很快 丟了系統就忙其他事情了 但真正寫入需要其他指令 或是由實體裝置自行寫入

題外話 早期OCZ這塊韌體做得很不好 所以早期的韌體版本 速度很快 快到cache滿出來 或是根本沒有flush 資料就毀損了 典型的狀況就是 關機斷電後下次開機會重新掃描磁碟= = 然後資料慢慢毀損

拉回主題 開啟這個功能 就不要讓其他作業系統 或是 主機板 去管理這塊SSD的cache 由1.35V的韌體去管理

接下來 討論一下速度

這是原生gen3白插槽的速度 沒有開啟 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你如果插在gen2黑插槽 又沒有開啟 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又沒有更新UEFI
速度會變這樣 當然開機開久了(大概10分鐘)就正常了 可是 你應該不會開機後 放空等10分鐘吧= =

這是什麼巫術 這是...= =

如果照我上述的方式去做 速度如下


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妙 部份數據在原生gen3上竟然還勝過 gen2這個插槽
而且gen3不必開啟 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
這個理由很簡單
因為gen2黑色這個 並不是直接與 bridge溝通 他透過了 XXX做一個轉送的動作(那時候技術部門的先生跟我說了三個英文字母 我沒記起來)
既然轉送 就要有IRQ嘛 那當然就慢了 (那麼原生gen3 就有點像是專線了 不必動到IRQ)
尤其又讓系統一直作flush的動作 IRQ就會卡到你發瘋(UEFI沒更新 就更誇張了)

所以這邊又得出一個結論 直接與bridge溝通 就會有更加的穩定與效能
而且顯示卡運作在正常的 gen3 X16 超讚的
以8800GTX來測試 (別再問我為什麼用這張了= = 因為GTX690從5/2訂到現在都沒下文 這是我五年前的怪物機的遺物)
X8 與 X16模式下 跑3DM06約1.1萬分
但整合 Lucid's Virtu MVP
X8 下還是1.1萬分
X16 就不一樣了 1.8萬分

所以你說 X8 X16速度差不多 顯示卡吃不滿 但如果整合 Lucid's Virtu MVP 或是跑SLI 可能又不能這樣去看了 都是吃頻寬的怪物啊!! ((崩潰

接下來 有其他談話內容的重點
華碩那邊也證實 是由CPU的16條位址線拉到 白色 藍色這兩個插槽上
既然只有16條 那就是 x16 or x8+x8 or x8+x4+x4
一個x是一條
這可能也是因為ivy過渡產品 這樣的資源其實是不夠用的
那要增加線數 就是要增加腳位啦 跟x79的CPU一樣 這麼多
所以未來要破2000腳位 其實也是輕而易舉 尤其是四通道的DDR3 哈哈

至於H700能不能用 恐怕很難講
因為華碩他們也講了 這個插槽 只有PCIE2.0 x4的速度 (為什麼只有X4 我不知道= = 但手冊是寫X16)
先了解一下PCIE的速度
PCIE 1 一組線(x1)是250MB/s
PCIE 2 500MB/s
PCIE 3 1GB/s
那麼 PCIE 2 X4的速度就是 500MB * 4=2GB/s
所以...如果介面相符 是PCIE 2的話 那麼理論上 SSD你就不用想做RAID超過2GB/s
也就是 如果你的SSD讀寫約500MB 你放4顆大概頻寬就滿了 甚至不會跑到2GB/s

H700應該是PCIE2 X8吧 速度就是4GB 所以...以上述的條件 應該也是不要超過2GB比較保險...

那麼 上述有講錯的地方 再請改正吧! 先這樣啦

adonislpy wrote:
X8 與 X16模式下 跑3DM06約1.1萬分
但整合 Lucid's Virtu MVP
X8 下還是1.1萬分
X16 就不一樣了 1.8萬分

所以你說 X8 X16速度差不多 顯示卡吃不滿 但如果整合 Lucid's Virtu MVP 或是跑SLI 可能又不能這樣去看了 都是吃頻寬的怪物啊!! ((崩潰

不要用Virtu MVP去看待「跑分」,再說這東西的本質 .......
畫面渲染是真的有加速還是在偷(講優化會不會好聽點XDD)
單純HD4000去跑分根本就沒有那樣的實力,搭配高階獨顯卻能神奇的加速
CF/SLI搞那麼多年真的可以去吃X了

chais wrote:
不要用Virtu M...(恕刪)


兩者技術是不一樣的 不能用SLI/CF去看
adonislpy wrote:
兩者技術是不一樣的 不能用SLI/CF去看

那是當然,單純玩笑性質看待Virtu MVP
這東西的"加速",除了廣告效益跟跑分爽度也沒別的用處了
真的玩遊戲不是一堆相容性問題就是畫面渲染有問題

adonislpy wrote:
所以你說 X8 X16速度差不多 顯示卡吃不滿 但如果整合 Lucid's Virtu MVP 或是跑SLI 可能又不能這樣去看了 都是吃頻寬的怪物啊!! ((崩潰

我覺得在那邊糾結gen2/3(X8/X16)頻寬差異、考量SLI性能是否會損失"很多"
不如去找找X58/X79/Z77跑SLI的比較

測試的遊戲很多,貼二個代表性遊戲來看看,其餘請參考原文
不管是單卡還是SLI,看看那差距是不是相似(gen2X16=gen3X8)
你要相信Virtu MVP還是SLI ?

X58/gen2X16*2 - GTX680 SLI(原文)




Z77/gen3X8*2 - GTX680 SLI(原文)


chais wrote:
那是當然,單純玩笑性...(恕刪)


SLI有用到橋接器 不是全部靠PCIE頻寬

680的評測我知道

690在gen3 gen2 X16下差異只有4% 我也知道

但沒有看到評測有 gne3 X8 X16的評測

因為網路的評測 都是單卡基於16條資料線 或是 SLI基於16條資料線

真的沒看到有人是用8條資料線在評測的...或許有 但我沒看過

而且再說了 如果未來換到700系列或更高 難保在gen3 gen2 X16下差異也只有4%

搞不好那個時候也出來什麼 ivy extreme版本了 就不是只有1個gen3 X16

我的點並不是在MVP 你也不能要求其他人不使用MVP 即便他很爛

他爛歸爛 但是就以成本來算 SLI要花多少錢多少電費? MVP可是直接安裝程式就可以提升的

但重點就是 不要因為其他IO裝置使用PCIE後 把顯卡拖累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