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也出了具備SATA 3.0 + USB 3.0 功能的P7P55D-E 系列主機板

無心經過 wrote:
我想各說各話,多說無...(恕刪)

用效能仍在SATA150可涵蓋範圍內的機械式硬碟比...好像,沒什麼意義耶...。
(雖然說以多通過一顆晶片增加的latency而言,SATA6部份可以完全打平這點就已經證明PLX晶片比預期的還傑出了)

而且如果想要組合出最高傳輸效能的組合(OS灌在SATA6G上,跟USB3對傳資料)就破功了...。
不懂湯姆大叔怎麼會選擇不用實際對拷的時間當作測試基準中...。
要有壓力才會有所成長...要經歷過苦痛才能感受到歡愉... 要有悲傷才會懂得快樂...要接受批評才會有所進步.
ROGER0114 wrote:
如果是UD3P 沒有...(恕刪)


UD3P那種不能做SLI的當然是沒影響,但是以上的板子呢? 不就影響很大了,開啟U3S6,吃cpu的pci-e lanes,那還能做SLI/CF這些事情嗎?

假設不吃cpu的pci-e lanes,那肯定就只能吃p55本身,P55本身的是1.1的規格,x1的槽是250MB/s。

拿顆高速SSD來接就知道差在哪了,Micron最新的C300,讀355MB/s,寫215MB/s。

如果真沒差,技嘉也不必特別在UD7上放PLX。

如果你手上沒有這類高速產品,講難聽點,沒有SSD,就只有HDD,那大可不必選這些主機板內建的U3S6。

買張外接pci-e卡即可,速度也不會有所差異。

講個比喻來說,二個人一個瘸子一個正常人,叫他們散步時,旁人看不出誰快誰慢,叫他們跑步的時候,腿瘸的跑得比正常人慢。現在這個樣子就是剛剛那比喻一樣的意思,現階段設備根本就還不足以吃滿頻寬,但是以後呢?

之前常常在喊SSD好貴,現在intel的SSD也降到大家也算買得起的價格,在過一段時間呢? 更快更優的東西慢慢出來,這時候才真正可以知道誰是有先天障礙的。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JHHC2006 wrote:
用效能仍在SATA1...(恕刪)


破功不就臉丟大了,那些人一直在說PLX多爛有多爛,結果自家頂級產品才使用,不知道在頂級貨上面裝個垃圾貨是在做什麼用。

是在想濫竽充數讓板子看起來好多晶片呢,還是這東西其實是較佳解決法。

有點邏輯的人都知道是哪一個。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JHHC2006 wrote:
用效能仍在SATA1...(恕刪)


當初說要看測試數據的是你們華碩,
怎麼現在全球最具權威的湯姆大叔已經做出評測
技嘉效能勝出 (而且是小蝦米撂倒大鯨魚!)
你們華碩反而在喊比賽規則不公?

依我看
怎麼樣的設計都是各有優缺點
最重要的是多少價格買到多少效能!!

SSD 的SATA3 HHD?
去爭那種又貴又不普及的規格有意義嗎?

技嘉的最大優點在於

1.USB3.0與SATA3的靈活彈性運用,哪個裝置需要Gen2 就選哪一個
Gen1 的頻寬其實也夠用

2.合理的價格,不像ASUS 有些機種,多了U3S6 就從5000多 漲到7000多 貴了1800元
PLX 那麼貴,ASUS 拿來運用做行銷,結果是害了自己!

3. 媒體的評測,技嘉有效能優勢

小弟不喜歡畫唬爛~
有圖有真相:



kill0210 wrote:
UD3P那種不能做S...(恕刪)

從CPU 接USB3.0 是比PLX 接PCH 快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為PLX 透過PCH 再到CPU , 受到PCH DMI BUS的頻寬不足,從tom's 數據的確可以證明!原來正常的模式就比上PLX 快!唉!千萬不要被PLX 騙了!

ROGER0114 wrote:
從CPU 接USB3...(恕刪)


而且華碩也知道PLX 真的不是最好的方式
才做了P7P55D-E 這種板子
遲遲無法上市~
可能是因為舊的機種太多賣太差了!!

ASUS 的口號不是 "設計就是一切"嗎?

現在不但設計輸給技嘉
連媒體評測也輸?
價格又貴到哭爸?!!

還真諷刺阿!!
ROGER0114 wrote:
如果是UD3P 沒有...(恕刪)

小弟覺得其實在LGA156平台上,最有彈性的還是維持各廠最早的設計,但提供不同的擴充卡組合讓使用者自行選購。

從消費者觀點而言,我會希望廠商提供以下兩種組合給我選購:

組合一:搭配一張備有PLX晶片,同時具USB 3.0與SATA 3.0功能的擴充卡一起販售。
這種卡搭配在備有Quick Switch的主機板上時,插在P55的四條Gen1上可以在不影響顯示效能與擴充性的情況下同時讓USB 3.0與SATA 3.0的效能達到幾乎同等南橋原生的效能提昇。
插在CPU的第二條PCIe x8上則可以透過犧牲單一條Gen2 x8就讓USB 3.0與SATA 3.0的效能最大化,就像i865時代的CSA通道一樣。

但由於多通過了一顆PLX晶片,會增加一部分的latency,效能距離最大完美值還是會有些損失,因此想到組合二的搭配。

組合二:搭配兩張擴充卡,USB 3.0與SATA 3.0各一張一同販售。
這種搭配允許使用者把兩張卡都接在有QuickSwitch的板子的CPU原生Gen2 PCIe上,完全不管顯示效能,讓USB 3.0與SATA 3.0都可以達到最大效益化。
要有壓力才會有所成長...要經歷過苦痛才能感受到歡愉... 要有悲傷才會懂得快樂...要接受批評才會有所進步.
ROGER0114 wrote:
從CPU 接USB3...(恕刪)


請問一下,吃cpu,那我要怎SLI/CF? 我顯卡頻寬剩x8我還要怎玩?

誰拖累誰還不知道。

至於那個有心的,別自打嘴巴,不是最好的設計,技嘉為什麼要在最頂級的UD7也放一顆PLX?

別自己打嘴巴好嗎,還是要說給選擇?

我倒想看看UD7這張頂級板子幹麻放你口中所謂的垃圾設計東西上去。

真是天大的笑話,原來頂級UD7上面放了一顆垃圾上去還要賣很貴。

那種價格,我寧願買上面沒有垃圾PLX的X58,也比你這UD7便宜的多。

頂級貨放垃圾,你還是回去練練。以免前後文自己打嘴巴。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JHHC2006 wrote:
小弟覺得其實在LGA...(恕刪)

PCH DMI 到CPU 的BUS就只有10Gb/s, 光 PCH 的 PCIE Lane X8 =2.5Gb/s x8 就20Gb/s 就不夠了,還有很多PCI BUS,PCH的 SATA 3.0G ,USB ,AUDIO.....等等通通都要透過PCH 走DMI BUS 10Gb/s 的頻寬限制,
本來就不夠,所以PLX並沒有比較好.除非.....PLX架在CPU 會是很好的選擇!

kill0210 wrote:
請問一下,吃cpu,...(恕刪)

所以只要是ASUS 的PLX 接到PCH 都是受到DMI的限制就不好了,包含UD7.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