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0114 wrote:PCH DMI 到C...(恕刪) 所以才說,要看使用情況決定該怎麼組合,又該怎麼搭配。PLX有它的優點(一次可以讓兩個裝置都可以同時加速),也有它的限制在(有Latency,因為多串了一顆晶片)。至於DMI我倒是不覺得問題有那麼大...。畢竟也要所有的裝置「同時傳輸」才吃得完,以實際使用而言,應該還不會不夠。真正該罵的應該是Intel...原本P55規格開說有提供8條Gen2,到最後卻只剩下8條Gen1...根本是來亂的...。
JHHC2006 wrote:小弟覺得其實在LGA...(恕刪) 有擴充卡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華碩的 U3S6 卡幾時才能在台灣市場上見到呢?另外, 好像用了那張 U3S6 卡後, 很多機種像是 P7P55D Premium, P7P55D, P7P55DLE, P7P55DLX這些板子就只能插一張顯卡, 而且 P7P55D Premium 的 PCI-e x16 會被降成 x8 !?這有點怪... 不是嗎?
doli0914 wrote:有擴充卡是不錯的選擇...(恕刪) 所以說那是讓使用者自己決定的取捨囉。不過除了Premium以外,其他都是沒有Quick Switch的低階機種,所以其實影響本來也就不大了。(反正插上去跟現有主機板內建架構是一樣的,都是吃南橋的四條Gen1)。
JHHC2006 wrote:抱歉,ROGER01...(恕刪) 那個 2GB/s 是指兩個單向傳輸的頻寬總合, 但事實上只有 10Gbps (1GB/s)..而且這張圖還有個嚴重的錯誤, P55 的 8條 PCI-e x1 怎麼可能是 500MB/s ??同理可證, Intel 是把兩個單向傳輸算在一起...
JHHC2006 wrote:所以說那是讓使用者自己決定的取捨囉。不過除了Premium以外,其他都是沒有Quick Switch的低階機種...(恕刪) 那當初買 Premium 的不就是當冤大頭!?
doli0914 wrote:那個 2GB/s 是...(恕刪) 可是那個SATA2.0標示的是每條3Gb/s...感覺是負責畫圖的人在某個地方畫錯了...上次看微星網站上的規格表時有注意到,他們八成也被這張圖誤導,把他們的Gen1統統寫成Gen2了...。這個在歐美如果被消費者發現的話,可是會很不得了的(雖然錯不再他們...)。
doli0914 wrote:那當初買 Premi...(恕刪) 其實也還好耶...Premium本來就上了一顆PLX了(雖然很討債的只給SATA 3.0吃)。如果是我買Premium的話,有USB3.0的需求時我會直接去添購一張USB3.0的卡裝上去就好(聽說最近有廠商要賣外接盒連擴充卡的組合)。
JHHC2006 wrote:可是那個SATA2.0標示的是每條3Gb/s...(恕刪) 這跟 PCI-e 有什麼關連?? 我剛說了, Intel 是把 "兩個單向" 傳輸頻寬算在一起...這就像是一條馬路只有一去一回的車道, 卻被寫成雙線道...而一般人的認知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雙線道是指馬路有兩條去兩條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