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
在看完陳拔首波針對 AMD 新一代 Ryzen 7000 處理器其中兩顆的實測後(請見:AMD Ryzen 9 7900X 處理器開箱實測 時脈大幅提升造就的性能飛躍、AMD Ryzen 7 7700X 處理器開箱實測 遊戲效能與旗艦比肩的性能之作),在進行剩下其他兩顆處理器的測試前(因為接近月底才收到),先來看一下這次陳拔收到的 X670/X670E 晶片組主機板開箱,首張要來開箱的是 ASRock 華擎推出的 X670E Taichi,這也是 ASRock 這次 X670E 晶片組的旗艦產品(其實還是有更高階的華擎 20 周年紀念的 Carrara 大理石紋路版本,不過那個是限量的....)。
更多 X670E 晶片組主機板開箱請看: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主機板開箱實測 功能與周邊滿配的高階主力選擇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開箱與配件
首先來看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開箱與配件部分,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延續 Taichi 系列的特色採用獨特的雙重外蓋,不用從盒裝裡拿出主機板就能看到主機板實體。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盒裝正面,採用 Taichi 系列一貫的簡單線條設計。

左下角則是標示了支援 DDR5 記憶體、PCIe Gen 5 規格以及具備 HDMI 連接埠設計。

右下角則是 X670E 晶片組的字樣,並且標示採用 AM5 插槽。而 PCIe Gen 5 規格則是支援了顯示卡以及 NVMe SSD。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盒裝背面,左上角為主機板的實際影像,其他部分則是有各主要特色的介紹。

左上角的主機板實際影像,可以看到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燈效配置上僅有晶片組散熱片以及 SATA 連接埠下方的主機板側而已。

右上角顯示的特色包括 LIGHTNING 遊戲連接埠、POLYCHROME SYNC 同步燈效、PCIE GEN5 X16 插槽,還有應對這次 PCIE GEN5 SSD 發熱量的主動風扇 SSD 散熱片。另外下方則是主機板背板的 IO 連接埠。

處理器 24+2+1 處理器供電相數配置,單向採用 105A SPS Dr.MOS 進行供電處理。

下方的部分則是各項連接規格,除了 AMD 在 X670E 晶片組提供的連接埠外,這次各家主機板廠商也額外提供了更多不同的連接埠配置。

開啟第一重外蓋後的樣子,可以從右方的透明視窗看到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本體,另外在左邊的『封面裡』可以看到更多這次主機板的功能特色。

封面裡標示的功能特色,包括強化 DDR5 記憶體插槽、支援 PCIe Gen5 的 M.2 插槽以及 PCIe X16 插槽、KILLER E3100 以及 AX1675E WiFi 6E 無線網卡以及伺服器等級的低傳導損耗 PCB 電路等。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配件部分,提供包括主機板說明書、安裝說明文件、無線網路天線、兩條 SATA 連接線、USB 2.0 擴充卡、束線魔鬼氈、以及 M.2 SSD 安裝螺絲等,但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附有主動散熱風扇的 M.2 散熱鰭片,在進入 PCIe Gen 5 世代 SSD 之後,SSD 的散熱可能會是許多消費者所重視的部分。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 M.2 SSD 主動風扇散熱片,除了大面積的散熱鰭片設計外,中央還內崁入了一個小型散熱風扇加速熱量排出。

與 SSD 接觸的部分有導熱膠的配置。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正面,這次採用較大的 E-ATX 規格設計,散熱片的覆蓋也是相當全面。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上半部配置,除了相當大的 VRM 散熱設計外,可以看到在記憶體插槽的右方還有一個散熱片,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這邊設置了另外一組 M.2 NVMe SSD 插槽,提供使用者更多容量的安裝空間。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處理器的供電佈局,採用 24+2+1 處理器供電相數配置真的相當豪華,除了應對這一代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的要求外,應該也可以應對未來更多適用 AM5 平台的新一代處理器供電要求。

處理器供電部分採用兩組 8 Pin 插座。

AM5 插槽部分,扣具部分則是可相容 AM4 插槽,讓使用者在升級時可以少一筆散熱器的預算。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 VRM 散熱設計,採用兩組分離式的散熱鰭片設計,但是這次華擎將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正面,除了 M.2 SSD 插槽以外的散熱片全部用金屬導熱管連接在一起,透過將熱度均勻傳導的方式加速主機板的散熱效果。

主機板正面散熱設計拆下後的狀態,可以看到從處理器 VRM 散熱到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都用金屬導熱管連接,並且在接觸部位均有導熱膠的配置。

而在主機板 IO 護蓋下的散熱模組內還內藏了一顆小型的散熱風扇,加速 VRM 模組的散熱。

移除散熱片之後可以看到 的供電設計。

供電控制部分採用瑞薩的 RAA 229628 PWM 控制器。

記憶體插槽的部分,出廠時有貼了一張記憶體模組的安裝配置建議,以及 Clear CMOS 後第一次開機的時間預估,可以看到隨著安裝記憶體模組的數量越多,在 Clear CMOS 後第一次所需要的開機時間越久,主要是這次 Zen 4 系列處理器在記憶體頻率需要進行自動偵測調整的緣故,在第一次偵測調整過後,之後的開機速度就會加快不少了。

在記憶體插槽右側的則是 M2_2 SSD 插槽,上方也具有散熱片的設計。

散熱片背面有導熱膠的配置。

撕下記憶體插槽上的貼紙以及移除右側的散熱片的情形,可以看到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記憶體插槽的強化設計,而右側的 M2_2 插槽可支援安裝最長 22110 長度的 M.2 模組。

主機板右上角則是配置了三組 CPU 風扇以及水冷/機殼風扇的 4 Pin 插座。

主機板上方最右側則是配置了 ATX 24 Pin 主機板電源插座、 USB 3.0 前面板插座以及 USB 3.2 Gen 2x2 的前面板插座。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下半部部分,在預設的 M.2 散熱片上還是採用傳統的平面設計,使用者可以依照需要來更換成配件裡具有主動散熱的款式。而在 Taichi 系列的齒輪設計意象,這次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則是做在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上。

PCIe 插槽的部分則是提供兩組 PCIe 5.0 X16 的規格,均具備金屬強化設計,支援單一 x16 或是兩條 x8/x8 的使用模式。老實說陳拔一直覺得高階主機板只有給兩條 PCIe x 16 的插槽數目真的太少了,至少要再給一條其他通道的 PCIe x4 規格,給如擷取卡這樣的周邊使用會比較好。

卸下 M.2 散熱片後的狀態,可以看到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這邊共提供了三組 2280 長度的 M.2 SSD 插槽,連同記憶體旁邊的 M2_2 插槽,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共提供了四組 M.2 插槽配置,而且不用額外的擴充子卡。

M.2 插槽的散熱片背面均具有導熱膠的配置。
而在 M.2 插槽的通道配置上,最上方的 M2_1 插槽為直連處理器的 PCIe Gen 5 x4 規格,其餘的部分則是連接主機板晶片組的 PCIe Gen 4x4 規格。

在 M2_3、M2_4 插槽內側還有群聯的 PS7101 PCIe 5.0 Redriver IC,提供傳輸訊號放大之用。

另外在 M2_1 插槽上方,還可以看到連接 VRM 散熱模組與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的導熱管。

主機板晶片組上的散熱片設計,這次華擎將 Taichi 系列的齒輪設計放在這裡,採用固定不可轉動的形式,另外在下方還有看到另一組導熱管連接到下方的散熱片。

主機板晶片組右側則提供了 8 組 SATA 連接埠,其中四組由 X670E 晶片組提供,其他四組則是由 ASMedia 祥碩的 ASM1061 PCIe to SATA 控制器提供。另外可以看到在 SATA 連接埠背側的 RGB LED 燈條。

通電後燈效亮起的狀態。

拿開主機板晶片組散熱片後,可以看到兩顆 X670 主機板晶片組,另外在靠近 SATA 連接埠的右上角,具備兩顆 ASM1061 PCIe to SATA 控制器。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右下角則是設置了內部電源按鍵、RESET 重設按鍵、前面板連線針腳以及兩具 4 Pin 機殼風扇插座.另外也提供了 Dr.Debug 偵錯指示燈,讓使用者在開機異常時能夠較快查找問題來源。

主機板中央下方則是提供了兩組 USB 2.0 連接針腳、一組 USB 3.0 連接針腳、一組定址 RGB 燈效針腳、一組 RGB 燈效針腳以及一組機殼風扇/水冷幫浦風扇接頭。

主機板左下角則是音效處理區塊,可以看到前面版的音效連接插座。

卸下護板後的音效處理區塊,可以看到跟其他線路間具備隔離設計。

下方的 ES9218PQ SABRE DAC,搭配一旁的 WIMA 電容。

音訊解碼部分則是由較上方的 Realtek 瑞昱 ALC4082 晶片負責處理。

接著來看主機板後方 IO 面板的配置,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這邊提供了一組 HDMI 連接埠、一組2.5 Gbps 有線網路連接埠、五組 USB 3.2 Gen2 Type-A 連接埠(兩組黃色接頭、中間上方一組以及最右側下方兩組)、三組 USB 3.2 Gen1 Type-A 連接埠、兩組 USB4 Type-C 連接埠。另外在無線網路部分則是內建了 WiFi 6E 無線網卡,並且在 IO 面板上提供兩組天線接頭。

卸下 VRM 散熱模組後的 IO 輸出晶片配置。

負責 2.5 Gbps 有線網路的 KILLER E3100G 控制器。

雖然在規格上標示是兩組 USB 4 連接埠,但實際上是採用 Intel JHL8540 Thunderbolt 4 控制器來進行處理。

無線網卡也採用 KILLER 族系的 AX1675X M.2 WiFi 網卡,提供 WiFi 6E 以及藍牙 5.3 的無線連接規格。

在主機板背面部分,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也提供了強化背板的設計,提供主機板抵抗板彎的能力,並且透過更大的散熱面積提高熱度散出的效率。

拆下強化背板後的狀態。

強化背板的後方,可以看到在主機板處理器供電元件的背後,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都具備導熱膠將熱量導至強化背板上加速散熱。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 BIOS 與軟體功能
接著就將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安裝上機來看一下 BIOS 與軟體功能.至於在開機時間部分,老實說更新記憶體後第一次開機真的會花比較久的時間,陳拔是趁著這個時間去上個廁所泡杯咖啡回來就通過了,而在第二次開機時就快很多,以下是這次的測試平台組成: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
記憶體:Kingston DDR5-6000 CL36 16G X2(支援 EXPO 設定檔)
系統 SSD:十銓 T-Force CARDEA A44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海韻 PRIME TX1000
處理器散熱:CORSAIR H170i ELITE CAPELLIX 處理器 420 AIO 水冷散熱器(改 LCD 顯示幕)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版(電源部分採用『平衡』設定,並且關閉記憶體隔離保護功能)
首先來看主機板 BIOS 的部分
- 主選單
- 超頻工具
- 進階選單
- 工具
- 硬體監控
- 安全介面
- 開機選單
基本上維持 ASRock 華擎 BIOS 的風格,以簡單的文字選項設定為主。

在超頻工具項目裡主要提供處理器以及記憶體的超頻設定選項。使用者可以針對記憶體的運作時脈、電壓、FCLK 等進行設定,也可以直接套用 EXPO 設定檔。

CPU 手動超頻的部分則是可以針對頻率跟電壓進行初步設定。

也可以將自己調整好的超頻數值紀錄為設定檔儲存到 USB 隨身碟中。

進階選單中則是提供更細緻的處理器、主機板等設定,另外 AMD 官方的超頻工具也是在此處進行調整。
- 處理器設定
- PCI 設定
- 內建裝置設定
- 儲存裝置設定
- 電源管理設定
- 可信賴運算
- AMD CBS
- AMD 超頻

若是想要對 FCLK 進行手動調整,在這部分提供了相當寬的調整範圍。

AMD PBO 超頻功能的調整頁面。

工具頁面中提供主機板 RGB 燈效設定、SSD 安全清除工具、BIOS 更新工具等,另外在這邊還可以看到一個 Auto Driver Installer 的功能,這次 ASRock 華擎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自動下載/安裝驅動程式的介面,使用起來算是相當方便。

硬體監控頁面,包括處理器溫度、主機板溫度、處理器電源供應 MOS 溫度、處理器電壓、記憶體電壓以及個風扇轉速等。

另外也提供了 Fan-tastic 調頻與 FanTuning 功能,對連接主機板的風扇自動進行轉速偵測與調整。

Fan-tastic 調頻功能的頁面。
剛剛在上面提到這次 ASRock 華擎提供了一個自動驅動程式安裝的功能,在 BIOS 內打開這個功能後,會在安裝好 Windows 作業系統後,自動跳出執行 ASRock Auto Driver Installer 執行,連上 ASRock 華擎官網檢查是否有更新的驅動程式可以下載使用。

ASRock Auto Driver Installer 啟用的畫面。

會偵測到目前主機板需要的驅動程式,並且讓使用者決定是否要更新。(這價格 XDXD)

安裝成功完成後還會跳出提示視窗。
而這個 ASRock Auto Driver Installer 程式在驅動程式安裝完畢後,就會自動把這個安裝程式給刪除掉,對於不想在電腦裡安裝一些不必要應用程式的使用者,華擎這個設計算是相當不錯。

CPU-Z 內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顯示的相關資訊。
另外一個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軟體面比較特別的設計,就是『Blazing OC Tuner』超頻程式,透過更為簡單的介面讓使用者在 Windows 環境中就能對處理器超頻進行設定,不用再重新進入 BIOS 一次。

Blazing OC Tuner 超頻程式,而這個超頻程式也允許在處理器在 PBO 與手動超頻兩個模式間進行切換,在高於一定的電流數上啟動手動超頻、低於一定的電流數則是開啟 PBO 設定。(主機板 BIOS 設定需改回出廠預設的自動值)

在 Blazing OC Tuner 中也設置了硬體監視器功能,對於公司的管理將會更加方便。

Blazing OC Tuner 的超頻設定頁面,可以設定處理器的全核最高時脈、電壓、多少電流數可切換到 OC 模式、更換到 PBO 的溫度設定等。

將 Ryzen 9 7950X 全核心設定為 5200 MHz 時脈後,利用 CineBench R23 進行測試,在多核心的部分可以跑出 38556 的成績,單核心則是 2014,成績真的相當亮眼。

在 CPU-Z 的效能測試中,可以看到這次在多核心的運作時,Ryzen 9 7950X 的溫度會來到 86 ℃ 左右,功耗則是 190W。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來看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可以將這次搭配的 Ryzen 9 7950X 處理器效能發揮到什麼程度?陳拔先利用 AIDA64 軟體內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工具,進行 CPU 與 FPU 的壓力測試,結果如下;
在出廠預設的設定下,可以看到在 AIDA64 系統穩定度測試中,CCD1 的核心可以跑在 5.3 GHz 左右、而在 CCD2 內的核心,則是可以跑在 5.2 GHz 左右。而單核心的最高時脈則是落在 5.7 GHz,溫度最高則是 83 ℃。
基本上在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可將 Ryzen 9 7950X 穩跑全核心 5.2 GHz 不是問題,剩下的就是看搭配的散熱器而定。
另外陳拔也在進行 AIDA64 系統穩定度測試時,以紅外線儀拍攝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表面溫度,測試結果如下:
- 主機板正面
- 處理器周邊
- 處理器供電熱點
- M.2 與主機板晶片組
- 主機板晶片組
可以看到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運作過程中,整體溫度的控制還算不錯,表面溫度基本上都在 43℃ 內,另外這次因為 X670E 主機板晶片組具備上行/下行兩顆晶片,所以相對的比過往在熱度上提高一些。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開箱心得總結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
Taichi 系列一向都是華擎的旗艦主板,而這次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的配置也不例外,不僅由原本的 ATX 規格擴大至E-ATX 尺寸,加上超大面積、幾乎覆蓋一整張主機板的散熱片、多達四組的 M.2 SSD 安裝插槽、記憶體/PCIe 插槽的強化設計,都讓 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更具備頂尖主機板的氣勢。而整體性能在對 Ryzen 7000 處理器以及 DDR5 高頻記憶體的支援性上,也都留有相當的餘裕,即便應對未來更高階的處理器、記憶體搭配也都不用太過擔心。比較可惜的是相較於其他旗艦主板,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周邊 IO 給的豐富度還是弱了一點,有線網路連接埠僅提供單一 2.5 Gbps 連接埠、主機板後方 IO 佈局也稍嫌弱了一點,若是能在這部分再加強,ASRock 華擎 X670E Taichi 主機板在這次首波 X670E 主機板競爭中將會更為有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