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打造DDR5極速傳說!Kingston FURY邀各路好手體驗頂級效能」
本文為Mobile01 x Kingston FURY所舉辦的活動文章
得以入選試用名單中深感榮幸

此文依本人對電腦的使用習慣與經驗感受做出評測
大約四成時間進行遊戲、兩成文書影音編輯、兩成多媒體瀏覽
也許稱不上專業、或許內容有些半桶水
希望能幫上正在猶豫是否以「DDR5」作為核心組件的網友參考
然而相較於評測時滿滿的效能測試截圖等資訊
我個人更加偏好於幫助讀者「了解產品本質」
以便分析自己的使用環境與需求取向
因此內容較為冗長,懶得閱讀文字就請加減參考圖片
如有任何想法或提問,也請不吝指點一二
更期待與我相同幸運的網友們提供不同角度的豐富經驗
讓我也能持續吸收不同的知識

然而先說結論,關於「DDR5」的購入對象建議
我會建議有需求作多媒體編輯、廣告動畫設計用戶有顯著的提升
多工、實況剪片,特效輸出類型均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純」遊戲玩家則可接續評估自身的使用環境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顯卡缺貨並不是一兩天的事
然而當Intel 12代上市時,我本身也持續關注了許久
未料連同價格高昂的「DDR5」也是上市沒多久後即缺貨
得以在這入手困難的時間點先行體驗其效能
至今依舊覺得如同作夢般

俐落的黑色外箱打開後,內部只能用「紅的喜氣」形容
這大概是我接手過最浪漫的包裝吧
再次感謝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本次評測的主要硬體配置內容如下
CPU:Intel Core i9-12900K Processor「主辦提供」
MB: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主辦提供」
RAM: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32GB「主辦提供」
GPU:ASUS ROG STRIX RTX3080 O10G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M.2 PCIe SSD「主辦提供」
PSU:Corsair SF750 Platinum 80+ SFX
AIO: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i V2
Case:FOC2 ATX Open Case
Fan:Lian BORA DIGITAL ARGB x2
Onther:ADT 3.0 PCIe Riser Cable, Lubentan ARGB Backplane

若有認為非評測所需的硬體,那單純是我個人興趣使然
立場預設是我本人所使用的電腦主機進行測試
因此無論是效能或是外觀,都盡量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本次評測體驗的重點項目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RAM
型號為2x 16GB DDR5 5200MHz CL40-40-40 1.25V XMP
眾所周知,「Kingston金士頓」在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等產品耕耘許久
成立於1987年,亞洲區的總部位於我家附近的新竹科學園區
而後在電競周邊產品上耕耘,於2005年時成立了電競品牌「HyperX」
當時推出的電競周邊產品使用感受同樣令人驚豔
於2021年以近120億台幣的價格將「HyperX」出售予「HP」
得以如此價錢將品牌售出,也足見長期累積的經營成果
而記憶體、SSD等老招牌產品則持續由「金士頓」持有
同時也啟用「Kingston FURY」電競品牌

Kingston FURY Beast記憶體外觀是我認為很有特色的部分
相較於Kingston過往其他類型產品的圓滑的設計
在Kingston FURY的外觀上顯得較為剽悍
霧黑色並且線條分明,有稜有角的外觀元素
並且明確的標示出最新的「DDR5」以及招牌「Kingston FURY」
明確的滿足我對產品外觀剽悍、俐落帶有質感的選擇喜好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從Intel Alder Lake上市後正式支援DDR5記憶體
我相信一般使用者其實心態與我相近
其DDR5與DDR4的差異與認知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針對兩者硬體元件的差異稍做簡單解釋
也許內容有誤,也請不吝指正
然後DDR4與DDR5的總Pin數相同,但防呆卡榫不同,無法共用
以現況而言,DDR5僅支援各家板廠較為高階的板子
而主機板外盒包裝也會註明能支援記憶體版本

1.DDR5 PMIC「Power Management IC」
同字面上意思,DDR5本身在主體上內建了電源管理單位
在DDR4時期RAM的電源管理由主機板負責控制5V (VR on Board)
而到DDR5則為從主板輸入5V後由RAM自行處理 (VR on DIMM)
用意在於降低主機板輸入電源時造成的微幅電壓差,降低電壓耗損
其數值大約為20-30mV

2.ODECC「On-Die ECC」自體校錯
ECC的完整稱呼為「Error-Correcting Code」用於校驗訊號完整性
簡言之是也可當作錯誤糾正
以DDR4而言,ECC的支援常見於伺服器型主機板上
多數市售的DDR4 RAM產品不具備ECC功能
而在DDR5時ECC功能已開始內建於RAM內部
可用於管理RAM晶片內部的運作正確性

3.SUB channel通道、架構
由於DDR5通道運作的方式不同於DDR4含以前所認知的「雙、四通道」
因此該部分會在後續評測中銓敘我的認知部分
DDR5的設計為單條RAM左右兩側分別做兩個32Bit子通道
DDR4則為單條RAM上共用單一通道
而DDR5的運作模式也就成為網友們口中的「單條雙通道」

4.DDR5 SBR「Same Bank Refresh」與架構
以DDR4為例,資料在進行存取刷新時BANK的更新以「組」為單位
相應造成刷新時該「組」的等待時間增加
而DDR5的SBR功能則是以該「組內一單位」進行
也就不會影響到「該組其他單位進行存取」從而提升使用效能
因Bank數翻倍為32,相較DDR4的16 Banks就有更好的存取可用性

5.「JEDEC」DDR5標準:更高的頻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電壓
來自「JEDEC」所制定的標準,規範出了本代DDR5的相關基礎數值
DDR4的基頻為2133MHz、DDR5則直接翻倍至4800MHz起跳
而電壓則從DDR4的1.2V至DDR5降至1.1V
容量的部分目前市面能見度最高為16GB x2
單條DDR5容量可達128GB,也期待早日見其流通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以個人3C購買意願而言,我較為喜好的等級是Intel i7 KF系列處理器
而本次借用12代Alder Lake旗艦級Intel i9-12900K評測
這是家用主機首次支援DDR5記憶體與PCIe 5.0的產品
也一改從前接近方型的CPU外觀設計
16核24緒,官網表定最大頻率為OC 5.2GHz
具備8大核(Performance-core)、8小核(Efficient-core)
基本TDP為125W、PL2則為241W
內顯則不談,以我個人的使用習慣基本上也是直接關閉

有人可能疑惑測試選用的電供為Corsair SF750 Platinum 80+ SFX
懷疑750W能扛的起i9-12900K搭配RTX3080是否能流暢運作?
請原諒我個人的偏執,實際上我是位ITX規格主機使用者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配合測試的主板為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
同樣由主辦方提供,定位在華碩Z690主板系列為中高階等級
支援Intel 12代 LGA 1700的ATX規格主機板
可插上四根DDR5,上限為128GB,表定頻率最高達6400(OC)
當然也支援Intel XMP超頻功能
首次導入了PCIe 5.0 x16插槽,因應其定位等級為直連CPU金屬強化插槽
同時還有兩組PCIe 3.0 x16/x1插槽,由晶片組控制

ASUS ROG STRIX Z690-F支援四組M.2插槽
均支援到PCIe 4.0x4,並其中一組同時支援SATA,皆為M Key
支援廣泛的M.2尺寸,從2242到常見的2280,以及兩組22110用插槽

內顯支援輸出為DisplayPort 1.4與HDMI 2.1各一
DP最高輸出規格為8K60Hz,HDMI則為4K60Hz
並帶有共八組USB Type-A以及兩組Type-C連結埠
介面種類族繁不及備載,有興趣請自行Google

網路的部分則支援無線Wi-Fi 6E,以及有線Intel 2.5Gb區網
Wi-Fi 6E涵蓋為802.11 ax包含舊有的標準
Bluetooth版本則為v5.2,並附Wi-Fi與藍芽的二合一天線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相較前幾代主機板我比較在意的改動
其一是華碩在本代獨家支援的PCIe Slot Q-Release按鍵
對需頻繁插拔顯示卡的使用者無疑是絕對友善的設計
高科技竹筷可以繼續鞠躬盡瘁,再也不用拿來戳PCIe插槽卡榫
缺乏拆裝硬體經驗的使用者也能處理的更順手

其二是針對CPU散熱器腳座的支援
因應Intel本代更改為1700腳位,CPU的尺寸與外觀也有所改變
若為沿用升級的使用者則將面臨舊有散熱器無法安裝的情形
而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則保留了舊有腳位扣具的開孔
意即是如果你的CPU散熱器已有些許年紀
也許是11代的1200腳,或13年前的1156腳
均可在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持續沿用
但若已上到12代Z板,我不認為有用戶沿用十年前的散熱器
但針對每年核心元件復發換換病的患者相對是小確幸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供電部分則也有所增加
CPU供電搭載16+1相的設計,以及針對MOSFET涵蓋範圍更廣的散熱模組
為滿足超頻時對於Intel 12代CPU對於供電的需求
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採CPU雙4+4Pin供電
板體散熱部份對於ROG系列而言倒是從沒擔心過
也許有一部份原因是來自於Laird的導熱貼吧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本次評測使用的SSD則為Kingston FURY所提供的產品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不得不說相當大方,體驗評測產品竟然給到2TB的容量
查詢官網規格該系列產品共有500GB以及1、2、4TB
基本能滿足各種類型用戶對於儲存空間的需求

採用的主控為「Phison E18」,型號為PS5018-E18
群聯電子的第二代PCIe Gen 4x4 NVMe主控優秀產品
台積電12nm的製程,NAND為3D TLC顆粒
在官網表定產品規格中2TB版本的讀寫數值十分優異
7300MB/s讀取速度,7000MB/s寫入速度
本人待會也會對其讀寫速度稍加測試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產品提供五年有限保固

「TBW」為「2PBW」,若不明白請參考本人翻譯
TBW為「Total Bytes Written」的縮寫
意思為SSD至壽終時可寫入(W)的位元總量為「2PB」
以五年保為例,想在過保前寫滿TBW表定的2PB
必須連續五年每日不間斷,每天寫入約1.12TB
「IOPS」在4K讀寫中最高均可達每秒100萬次

IOPS為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縮寫,即每秒讀寫次數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對於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2TB NVMe M.2 SSD
更感興趣的是其散熱貼片的材質,爬本人過往文章可得知
我個人基本上挺在意電腦運作時的溫度
電腦若想裸奔,絕對不會逼他穿褲子的概念

「薄型石墨烯鋁合金散熱貼片」
此為Kingston FURY Renegade SSD的散熱設計方案
相信對於導熱介質有所在意的高端DIY玩家都有印象
也對於早期PCIe 4.0版本SSD產品運作時的高溫不陌生
撇除液態金屬這類較為極端的導熱介質
「石墨烯」的主要特色之一即為高導熱性
而Kingston FURY Renegade引用石磨烯為導熱介質
也就意味著即便在較為狹小不通風的空間中
廢熱依然能有效迅速傳導離開本體
如筆電這類環境也能長時間維持高校低溫
當然,PS5上基本上也有支援認證
裝上即可享受7000MB/s讀寫速度,只要買的到PS5
我個人對石墨烯應用相當感興趣,也會在文中針對讀寫溫度進行評測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剩餘配合本次體驗評測的核心組件如下
是我遊戲機現役的老水冷與電供、顯卡
GPU:ASUS ROG STRIX RTX3080 O10G
PSU:Corsair SF750 Platinum 80+ SFX
AIO: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i V2
Case:FOC2 ATX Open Case
因非評測重點,所以不加贅述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組裝過程大略跳過
留下幾張照片表示
比較有感的部分是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安裝SSD時
「Q-Latch」的安裝方式
過往安裝M.2 SSD時需自行預先在對應尺寸上鎖上螺絲
而該螺絲相當迷你,無論是用手轉或是工具都稱不上順手
甚至也有安裝時不慎掉落,只得跪在地上找的窘境
而「Q-Latch」只需將SSD放上並且扭動撥片處即可順利完成安裝

接續開始進入效能測試環節
而大致留意重點以下
常見跑分類型基準測試軟體基本就那幾套
未避免只有分數做結論過於模糊
因此也帶上現役遊戲機的硬體加入比較

遊戲一概以2K144FPS做為測試目標
理由是我個人認為上到Intel 12代並搭配DDR5執行1080P過於刻意
顯示卡依舊為「ASUS ROG STRIX RTX3080 O10G」
相異的核心硬體則為以下
CPU:Intel Core i7-9700KF
MB:ASUS ROG STRIX Z390-I GAMING
RAM: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16G x2
SSD:INTEL SSD 660P 1TB M.2 PCIe* 3.0
雖然概念上已經有點屬於「張飛打岳飛」的條件了
但依舊提供給同是Intel 8、9代系統使用者參考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驗明正身的「CPU-Z」,以及老牌軟體「AIDA64」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RAM的顆粒為海力士,原生頻率4800MHz
由於DDR5通道運作模式改變的關係
因此插上兩條16GB便會在CPU-Z顯示為四通道
而我認同板廠高人看法,應稱其為「雙主控雙通道」
另外SPD中無法辨認型號,但依舊可見「JEDEC」的規範標準
以及Intel平台的XMP 3.0預設參數
下圖的效能項目則是測試時不定期隨手超頻跟變換頻率
評測主角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RAM的體質算是相當優異
表定5200MHz不用經過太多調整就能穩定上6000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確認CPU、RAM都能正常點亮後空閒時間進行高負載燒機
以便確認後續評測過程中的穩定性
AIDA64 Street test則是加減確認散熱系統正常
滿載熱平衡點在90度上下徘徊,此時室內溫度25

因希望能盡早發文
「Prime95」只得抽空燒了兩個小時,主要測試為RAM的大檔負載
總忍不住想嘗試睡前開始燒到睡醒,不知室溫能否挑戰28度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PT的RAM項目基準測試與讀寫
雖然DDR5讀寫數字都相當優異,但個人也深刻感受分數被延遲拖累
然而在我觀察對於主打頻率而言,DDR5的性質跟趨近於「穩定」

同時回想起DDR4剛上市初期,大約是Intel Z170的年代
DDR4 RAM的支援度相較於現今的DDR5穩定度
DDR4可謂之慘不忍睹
而與前輩的閒談中,得知當年Kingston率先實施「Chip ID」
明確化DDR4的支援度與版本詳情,後續其他RAM廠相互跟進
才有現如今DDR4成熟穩定的環境
作為領頭RAM品牌的Kingston可謂功不可沒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RAM談至此處,我想稍微分享一項我相當有感的體驗
這是「Adobe After Effects」影片特效軟體,俗稱的「AE」
相信對於許多有在剪影片或做特效的使用者均不陌生

素材為「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為我本人遊玩時所錄下的影片,錄製規格為解析度1920x1080 72FPS
共計約11分30秒的影片,總共有49750張影格需處理

資訊部分上方為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RAM 16G x2
資訊下方部分則為即將離我遠去的九代Intel DDR4 16G x2
在AE的轉檔輸出過程中有相當驚人的差距
其DDR5處理一張影格為0.02秒,總計處理時間約為14分鐘
而DDR4處理一張影格需0.05秒,總計處理時間超過41分鐘

兩者同為16GB的記憶體,但實際輸出效能差距為250%
並且於我個人還只屬於業餘玩票性質
若為相關類型的從業使用者,需處理的影格量與負擔必為本人的數倍
換算若需DDR4需不關機轉檔兩天的輸出時間
則DDR5不用一天就能結束;兩倍快的效率
以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來說兩者造成的差距相當可觀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接續評測體驗項目為「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M.2 PCIe SSD」
而測試的定位為主要系統槽,而非資料儲存槽
因此隨時都會有負載運作
而令我驚豔的是早期的PCIe 4.0 SSD常被詬病為容易過熱
但藉著本身的石墨烯鋁合金貼片材質能將溫度完美壓制
日常使用溫度如圖只有29度,與完全無負載的D槽溫差三度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可使用空間為1863.01GB,PCIe 4.0 x4的優秀規格與主控
在「CrystalDiskMark」中的讀寫成績相當優異
基本上與官網中所示的讀7300MB/s寫7000MB/s相去不遠
作為隨時帶有負載的C槽使用,這樣的表現令人感到相當驚艷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以「HD Tune」與「ATTO Disk Benchmark」
分別測試連續讀寫性能以及各項隨機讀寫性能項目
以150GB的讀寫速度而言可以做到全程不掉速
穩定維持在接近6GB/s的傳輸速度
同樣在128KB至64MB單位測試中均能取得6.3GB/s的成績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因曾經歷過「3.5” HDD傳統硬碟」到「2.5” SATA SSD」的驚人進步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SSD速度再提升也已讓人無感
無論是「SATA」或是「PCIe 3.0、4.0」
無感如一般玩家所說「Load地圖的時候兩秒跟三秒的差距」

直到這一兩年間,因時常有大型檔案傳輸需求
實際體驗過「Kingston FURY Renegade」後才了解自己的認知有誤
「機械硬碟」就像馬拉松選手,雖不快,但一路穩健跑到終點
「固態硬碟」則是優秀的百米短跑健將,快到令人窒息,但無法長期維穩
當快取用盡,掉速掉到200MB/s以下時著實令人甚感煩躁
如同最下面的PCIe 3.0 SSD讀寫情形
一旦快取用盡,其讀寫速度甚至不如機械硬碟
更遑論傳輸速度將近三十倍的落差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重新定義了我對「固態硬碟」的看法
不僅是快上加快的巨大優勢,同時長時間維持優異的速度運行
甚至連我刻意測試的超大型檔案傳輸都能完美勝任
近乎達成「讀7300MB/s寫7000MB/s的PCIe Gen 4x4」的優秀規格
以及石磨烯鋁合金散熱貼片的輔助
讓SSD長期穩定在低溫高效能的優異先天條件下運作
正如我針對硬體效能產品評測時的堅持
「更低的運作溫度絕對能有更佳的效能輸出」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這是我唯一能抓到一張高負載傳輸結束後的溫度
「Kingston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基本上能看到他上45度就已經挺稀奇了
相信是石墨烯鋁合金散熱片的快速導熱能力
以及「ASUS ROG STRIX Z690-F GAMING WIFI」的導熱模組輔助
從前令人詬病PCIe 4.0 SSD的高溫已不復見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而評測近尾聲,留下不少系統測試基準的截圖
但主因其多數為CPU與GPU等基準測試
基本較為無關本文主題
但還是附上提供需參考類似硬體規格的網友比較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PCMark10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3DMark CPU Profile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3DMarkTime Spy Extreme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Cinebench R23 Muit/Single Core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FF XIV Benchmark
部分遊戲FPS比較測試圖,依循慣例原則
上圖為本次測試的硬體
下圖為本人九代機硬體
部分遊戲因為GPU與CPU、RAM的效能偏好取向相異
因此可能有顯著分數落差,也可能沒有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Forza horizon 5 極限競速 地平線五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全境封鎖2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這遊戲我懷疑我有設置錯誤,檢測結果差的有點大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放上幾張沒用上的圖湊個數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以結語而言效,包含對比我個人的評測結果
扣除CPU代差間的效能與其他老舊硬體的鴻溝
目前的DDR5相較DDR4在「純」遊戲的進行上並沒有太大優勢
其主因你我都清楚,主要發生在「CAS Latency讀取延遲」弱勢
而這個弱勢在「On-Die ECC」自體糾錯的條件下被放大
等同於所有RAM經手的資料都被ECC校驗過
故「純遊戲」進行感受不到明顯效能提升我認為是正常
伴隨科技進步,以及RAM資訊傳遞的內容逐漸巨量化
我個人認為DDR5的「On-Die ECC」終將成為常態

然而在有RAM高頻需求運作的使用環境下
DDR5也無疑地展現其特有的優勢
對於各種多媒體創作或轉檔上無疑是大幅度的進步
諸如Adobe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Lightroom等均有效能上的增幅
多工轉檔或輸出的等候完成時間都有感減少
等同生產力明確提升
我相信其優勢的應用還有許多方向
而本文僅針對我個人狹隘的視野與經驗做出結論

在此附上兩段轉檔DDR4對比DDR5差距的影片


DDR5 vs. DDR4 Lightroom NEF to JPG x182 photo testing
182張NEF相片檔轉檔JPG,影片播放速度為四倍
DDR4共耗時1分58秒,DDR5僅為27秒



1920 x 1080 72FPS 11分31秒 MP4影片轉檔H.265撥放
DDR5 vs. DDR4 Premiere Pro 10min layout testing
影片速度快轉十倍
DDR4共耗時3分45秒,DDR5為2分42秒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而「PMIC」的導入也為DDR5增加了運作的穩定性
RAM不再因主機板供電好壞而影響其電壓偏值
對於喜歡超頻的玩家也因此降低其浮動值
雖說因「PMIC與On-Die ECC」的加入也增加了DDR5生產成本
但「Same Bank Refresh」與「SUB channel」的優化也帶來效能提升

更別提還有「Intel XMP 3.0」的技術
由Kingston FURY專業調校的時脈與設定檔
即便是超頻新手或一般用戶也能一鍵啟用大幅的效能提升
DDR5勢必為未來的主流核心硬體,且將不斷的進步
以採購方向探討
我會建議中高預算的使用者在近期如有升級Intel 12代需求
可考量是否直上DDR5以避免未來升級時重配核心組件
尤其是使用環境上對於影音創作、多工高效輸出需求的使用者
而無論選擇DDR4、DDR5,RAM在電腦中均擔任穩定效能輸出的首要
選擇價位區間適中、效能表現穩定優異
並且擁有記憶體與儲存空間生產穩健經驗與口碑的「Kingston FURY」
基本沒有懸念

保固部分一直都沒特別提及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是終保
而未提及原因只有一個,翻閱我過往開箱或是未開箱但擁有的產品中
「Kingston旗下產品沒有任何一項讓我有機會使用保固」



「Mobile01 x Kingston FURY DDR5/SSD」 - 不凡體驗評測文。

本次評測到此告一段落
由於希望盡早完成但又不願意內容空泛
因此本文可能有內容錯誤之情形,還請不吝海涵指證
還是覺得收到體驗測試組的當下蠻驚豔的
所以特此留下開頭照片

就像「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RAM 5200Mhz」
莫名其妙就到6200Mhz一樣,讓人難以忘懷的快樂。





22/01/21,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喜歡玩這些事物的過程,因為運氣很背,所以不喜歡抽獎。
5200MT/S的DDR 5坦白說下不了手

到主流的DDR 5到6000MT/S再來考慮
Mr.Lazy
D4確實在一個成熟的甜蜜點,但我只想用Z板ITX..QQ
srwe
我倒是本來一心想試DDR5,但十一月的時候根本買不到結果組了Z ITX DDR4 ⋯⋯ [鬼]
方便PM一下裸機架的出處或是型號嗎? 感謝。
Joe.Kuo
齁,內容真的是有夠多,要仔細看完真的不容易,但是內容真的精彩,對DDR5及12代都有新一步的了解,在硬體挑選部分心理大概也些底了。
就那SSD速度真快,但看了價錢也是蠻很恐怖的
五篇評測裡面這篇最專業!!

就算不抽獎也要推起來!!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內を比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 一度生を受け、滅せぬ物のあるべきか。
Mr.Lazy
坦白說剛開始覺得您來亂的,但後續見識到很有意思的數據,5200的D5手超讀破100GB/s,無論是您或是或是Kingston FURY D5都相當有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