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SSD內部的顆粒來講簡單說同步跟非同步傳輸模式會直接影響SSD內部的資料傳輸的效能效能的差異都會反應在測試軟體上但使用者會不會有感覺反而又是另一回事最主要會在炒這方面話題的幾乎都是SF主控的SSD採用其他家主控的SSD不太會區分這些有的沒的額外一提,採用DDR傳輸模式的Toshiba顆粒就另當別論了但用這家顆粒的高效能SSD不多(就以台灣能看到的來講)頂多就OCZ Vertex3 Max IOPS版跟Plextor這家p.s:Plextor還是用Marvell主控的
wlcc7223 wrote:對SSD內部的顆粒來...(恕刪) 所以顆粒跟主控有關聯?關聯性是在於?那採Marvell主控的PLEXTOR M2P是屬於哪種顆粒?抑或它的傳輸原理不同??而SF主控又採何種顆粒為主??這只有跟主控有關連還是跟FLASH也有關係?
小弟google的一些結果(不知道正確度如何)1.ONFI 2.0之後加入了同步模式,同步相對之前所謂的非同步就是DDR2.ONFI聯盟(其實就是美光+Intel)生產的Flash,不管同步或非同步都是一樣的過程製造 最後由Q.C依照顆粒品質,分成同步跟非同步,但兩種顆粒都有一樣有同步接角 所以可以將非同步顆粒一樣拿來跑同步模式(不知道這樣資料是不是會有問題)3.Toshiba的Flash所指的Toggled Mode其實也是DDR,但目前他的寫入速度仍然高過ONFIToggled的雙通道顆粒寫入輸入達320mbit/s,ONFI 2.2的雙通道顆粒輸入只有200mbit/s4.主控不可能超越Flash本身的能力,所以目前各家主控的連續讀取效能差異已經很小了 就是看Flash顆粒總讀取量,目前8通道讀取的SSD,都快接近sata2/sata3介面速度的上限 而連續寫入是看使用Flash品質,Flash寫不進去這麼快,主控再快也是枉然但4K multi-thread讀寫,就可以真正測驗主控的能力好壞 越好的主控就越可以讓這時候的4K讀寫,接近Flash本身的最大速度5.Sandforce用控制晶片即時壓縮寫入資料的作法其實很好,這對SSD的效能跟壽命都有幫助 但韌體成熟度要夠,而目前也沒有資料顯示到底實際使用的壓縮比可以達到多少 以一般影音資料而言壓縮量確實很差,但作為系統碟,許多資料都有高壓縮比,這的確會改善效率
張志齊 wrote:所以顆粒跟主控有關聯...(恕刪) 其實各間主控幾乎都支援各種Flash其實Flash真的說起來也就是兩個聯盟,Samsung+Toshiba跟Intel+Micron以sandforce來看,他就同時支援同步/非同步/Toggled各類型顆粒我想Marvell應該也差不多,M4配的是美光的Flash510配Intel Flash,M2P配Toshiba Toggled,M2S配Toshiba一般顆粒感覺只要韌體寫的出來,顆粒跟主控都有很高互換性
powerkind wrote:感謝大大說明解除了我...(恕刪) 為什麼會這樣說,也是因為如果SATA3用非同步顆粒,比SATA2 SF1222+34nm 顆粒差不多,但是價格還比較貴,所以才會提醒大家要分一下同步非同步顆粒。如果SF2281+非同步顆粒比較便宜,我想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惑了。我想反正有人要效能,有人要便宜,高興怎麼選就看自己了。反正非同步顆粒也不一定最後結果效能比較差,如果SSD廠商都買非同步顆粒,也許Intel會把同步故意打成非同步賣也不是不可能(然後廠商買非同步開同步韌體,然後用同步價格賣,真是帥到翻了。),反正價量決定一切,我期待的就是便宜的大容量SSD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