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的效能, 我很幸運的商借到一顆 Crucial M500 SSD 480GB, 我使用了一些大家常用
的軟體做測試, 提供網友做為參考. 此 SSD 目前己歸還.
============================================================================
Crucial M500 SSD 480GB 的簡介
SSD 包裝內容非常的簡單, 只有 SSD(下) 及以 7mm 加高厚度至 9.5mm 的黑色塑膠框(上).

官網所公佈的規格

對於不同容量的 Crucial M500 SSD, write-seq / write-4K 64Thrd 的探討
Crucial M500 SSD 480Gb 採用的主要晶片
Controller : 採用了 Marvell 最新的控制晶片 Marvell 88S9187 (8 channels)
Flash : Micron 20nm 32 GB Flash (including two 128 Mb Dies),
正反面各 8 顆, 總共 16 顆. Page 的長度為 16Kb.
Cache : Micron DDR3 512MB (4 Gb) 一顆.
CrystalDiskInfo

只使用了 1 小時, 證明是才剛拆封的.
==============================================================================
測試平台 1 :
Mac mini 2011 mid ( Intel i5 dual-core 2.5GHz, Intel HM65 Chipset,
DDR3 1333MHz 4G * 2)
OS : Mountain Lion & WIN7 Pro 64 bit
SSD : Crucial M500 SSD 480GB
註1: 2011 年份的 Mac 利用 Boot Camp 輔助程式安裝 WIN7 是無法開啟 AHCI 的,
我是依照以下連結的方法開啟 AHCI, 之後再由 Intel 官網下載並安裝 Intel RST.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81&t=2875289
2012 年份及之後的 Mac 利用 Boot Camp 輔助程式安裝 WIN7/WIN8 預設是開啟 AHCI.
1. OS : Moutain Lion
A. Disk Speed Test

這個 Mac 版測試軟體只能測循序寫及循序讀的速度, 測出來 循序寫 及 循序讀
的速度 與 AS SSD Bechmark 測出來的速度差不多. 比較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
我還沒有找到 Mac 版 可以測 SSD 4K read/write 單一執行緒 及 多執行緒
的免費軟體.
2. OS : WIN7 Pro 64 bit
A. CrystalDiskMark

B. AS SSD Benchmark

註2 : 若想要知道 IOPS 的值,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換算.
a. read-seq, write-seq
1MB/S=0.0625 IOPS
b. read-4K, write-4K, read-4K 64Thrd, write-4K 64Thrd
1MB/S=256 IOPS
註3: Mac mini 雖然是桌機, 但是卻採用了筆電專用的 CPU 及 chipset.
C.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循序寫入的速度相對於可壓縮百分比是一條水平線, 是典型採用 Marvell 控制晶片 SSD 的特性.
D.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 setting 選項中, 我將 Compression 設為 100%(Incompressible), 可以將測 試結果
和 AS SSD Benchmark 所測的結果相比較.
========================================================================
測試平台 2 :
CPU : Intel i3 3225
MB : ASUS P8H77-I
RAM : Kingston DDR3 1600MHz 4GB * 2
SSD : Crucial M500 480GB ( 系統碟 )
OS : WIN8 Enterprise 64 bit
A. CrystalDiskMark

B. AS SSD Benchmark

與測試平台 1 相比較, AS SSD Benchmark 的 read-4K, write-4K 這兩速度較高.
C.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D.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 setting 選項中, 我將 Compression 設為 100%(Incompressible), 可以將測 試結果
和 AS SSD Benchmark 所測的結果相比較.
================================================================================
測試平台 3 :
CPU : Intel i5 3570K
MB : GIGABYE Z77X-D3H
RAM : 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MHz 4GB * 2
SSD : Crucial M500 480GB ( 系統碟 )
OS : WIN8 Enterprise 64 bit
A. CrystalDiskMark

B. AS SSD Benchmark

與測試平台 2 相比較, AS SSD Benchmark 的 read-4K, write-4K 這兩速度較高,
再次驗證 read-4K, write-4K 這兩個速度與平台的效能相關. 效能越高速度越快,
請參考以下連結 2b 及 5d.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0&t=3020740&p=1
C.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

D.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 setting 選項中, 我將 Compression 設為 100%(Incompressible), 可以將測 試結果
和 AS SSD Benchmark 所測的結果相比較.
OS : WIN7 Pro 64 bit
為了測試開機速度, 我將作業系統改安裝為 WIN7, 再安裝 BootRacer, 測得的開機時間約為 12 秒.
非常的快速.

註4: WIN8 開機必需輸入密碼, 會影響開機的時間, 所以我將作業系統改安裝為 WIN7, 不設密碼,
開機時就可以直接進入桌面.
===============================================================================
CPU 節能選項 及 CPU 超頻的實驗
CPU : Intel i5 3570K
MB : GIGABYE Z77X-D3H
RAM : 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MHz 4GB * 2
SSD : Crucial M500 480GB ( 系統碟 )
OS : WIN7 Pro 64 bit
在預設的條件下, AS SSD Benchmark 測試的結果. 節能選項預設為自動, CPU 降頻為 1.6GHz.


關閉 CPU 節能選項, AS SSD BenchmarK 測試的結果. CPU 的頻率為 3.6GHz.


關閉 CPU 節能選項, CPU 的頻率超頻為 4.4GHz, AS SSD BenchmarK 的測試結果.


由以上的結果, 可以得知關閉 CPU 節能選項, 對 read-4K 及 write-4K 速度
幫助很大, 超頻 CPU, 也可以增加 read-4K 及 write-4K 的速度.
註 5 : Intel 晶片組的主機板, CPU 節能選項包括 C1E, C3~C6 及 EIST,
預設是自動,關閉節能選項後, CPU 不會降頻至最低頻率(1.6GHz).
註 6 : 我也有做超頻記憶體的實驗,但對於跑分幾乎沒有幫助.
==========================================================================
結論 :
根據在 3 個不同的測試平台的測試結果, 可以得知平台效能越高, read-4K / write-4K
的速度越快. 關閉 CPU 節能選項, 使得 CPU 不會降頻至最低頻率(1.6GHz), 對 read-4K
/ write-4K 速度幫助很大, 超頻 CPU, 也可以增加 read-4K / write-4K 的速度.
Crucial M500 SSD 480 GB 的 AS SSD Benchmark 跑分約有 1000 分的水準,
與 Samsung 840 Pro, OCZ Vector, Plextor M5P 等等的高效能產品相差不遠,
對於日常的使用, 己經非常足夠.
延伸閱讀 :
國外 Crucial M500 SSD 480Gb 專業測試文章
內地 Crucial M500 SSD 480Gb 專業測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