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banana wrote:牌子的話首推INTEL,品質較穩定,保固不錯...(恕刪) 我沒能力選擇,頂多看帳面數據,不想有太多麻煩、想要穩定就好。所以120GB以上(含)的SSD,都選INTEL
WhiTe大白熊 wrote:sandisk原價...(恕刪) Marvell在壽命充足的年代是不錯,但是如今....優點變成了缺點了.所以即使保固一樣長,技術上再怎麼加強,但是壽命最終應該還是會比Intel更短.除非你買的是最高等級的產品,那自然就不必去擔心太多.應用條件相同的話,也只考量技術上的落差部份,壓縮等於用的時間/2Intel保固五年,但實際可能會到10年,而Marvell就可能只剩6年不到,決定保固必須以正常消耗評估,所以如果訂出五年,用量又不大的話,5年壽命期乘上壓縮優勢的x2,實際是10年才會滿足廠商當時的評估點,只要你一天用不到破百GB的量,都是屬於極低消耗的用戶.直到明年下階段規格推出之前,這期間只要是打算買SSD,那都建議有能力就買壽命為主的產品.因為今年開始,SSD產品今年都走向如何縮短或控制產品壽命為主要目標,產品一直不壞,已讓市場變得死氣沈沈了.而未來的低階SSD產品,壽命都會是目前1/3而已了.趁著還有Toshiba A19 或是 Intel 20nm ,能買就趕緊買吧.l
changpizz wrote:Marvell在壽...(恕刪) 個人覺得還好 因為5年後 主流沒意外會超過256G壞掉我個人是會直接買一顆新的 當然intel也不可能10年不壞接下來都是TLC的世代了 當然這就見仁見智了
不良老年 wrote: 我覺得5年後SSD的主流應該是用 TB...(恕刪) 其實從SSD真正問世到現在,容量是不斷在變小的,並沒有像一般大家想的那樣,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來說明,256G當年假設是能用100次,而現在的1TB只能用5次的話,你還會認為容量越來越大嗎?
changpizz wrote:其實從SSD真正問世到現在,容量是不斷在變小的,並沒有像一般大家想的那樣,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來說明,256G當年假設是能用100次,而現在的1TB只能用5次的話,你還會認為容量越來越大嗎?...(恕刪) 我雖然知道SSD有抹寫次數的限制,但 1TB真的只能用5次嗎?不過我去年已經嫌256GB小了,忍到今年初,買了顆intel 480GB SSD希望這顆480GB SSD能讓我撐一年到兩年以上,願到時想買 1TB SSD時,價格會比現在少很多。
不良老年 wrote:我雖然知道SSD有...(恕刪) 你是外國人?還是中文有很多不能理解? 我不是都說了舉例......詳細原因洋洋灑灑全寫出來,那又幾個能看明白?因為光是舉例你都會認真以為如此了,詳細肯定更有一堆人自己做錯誤理解.大容量就是把你未來能用的部分,全部轉成現有容量而來,反正你只看得到大容量很爽,何時會壞就是欺負你們無法知道,倒楣一點遇到個萬一,那些大容量就跟泡泡一樣一碰即破,根本不能存取.PE從3000 突然降低到 PE300不到,這還只是個大概,實際存取錯誤影響下,我驗完轉換成可看懂紀錄,就大約只有平均200多次的有效可用次數,(ECC set=120b/K)雖然有表現極佳的,但更差的甚至只剩60幾次罷了,給你50TB又如何,還沒用完一次可能錯誤超過上限就死了.要你們買最高品質的TLC,那價格跟MLC就是沒兩樣,現在不會買的未來TLC也一樣玩不起.TLC就是把一些成績超優異,跟只能考零分的學生,全部放在一個班上的意思,抽考要是你倒楣挑了兩個都是差的,那抱歉,你們全班就是0%的理解能力.如果去把好的壞的挑出來,那這樣扣一扣跟MLC又有什麼兩樣,所以容量大只是假的真實容量這是要受到物理定律影響,製程就只會讓壽命瘋狂下降而已,不會有越出越好的產品.SO....如果只能用好的品質,那就毫無幫助,只能推3D技術來改善,但是前面買不起的,Sorry這個你們更不用想要能買了....無論是何種層級劃分,SSD都注定是富人的玩具,不用多花錢想要有高速,只有做夢吧.即便有什麼好的技術,你們認為就會造福窮人?別傻了!研發技術也要錢的,當然是以賺錢為目的,人家冒著破產或負債所得到的結果,為何要送給每天大魚大肉的人?換成是你們會嗎? 唯一機會就是滿街都有技術時,才輪得到那些斤斤計較的人.所以吸血鬼們!真的醒醒吧!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會發生的.
changpizz wrote:你是外國人?還是中文有很多不能理解? 我不是都說了舉例.........(恕刪) 我不是外國人,所以我應該是中文裏的專業有很多不能理解,縱使閣下有舉例。總之是 TB以上容量的SSD 目前能不買就不買,再不然就花更高的錢去買最高品質的SSD,或者等SSD有不容易出包技術發明時再去買,是這樣嗎?
不良老年 wrote:我不是外國人,所以...(恕刪) 不是TB以上不能買,是無論怎麼買,都阻止不了越晚買就是越差的這輛火車,SSD一直都是要買就一口氣買當時最大容量最好品質的產品,現在已經都到MLC產品尾聲了.一切都來不及了,以前的34nm SLC,無論我怎麼用都不會有問題,估計可用一輩子了.(原廠寫壽命=8000TB,又因為壓縮能力,實際面有可能會達到16000TB)但是當時隨便一顆256GB價格,都是超過3萬塊錢的,(售價美金2500)現在只是拆成很多顆罷了,並不是容量真的變大,而是從一顆搞定變為你要不停的汰換,所以完全是代表每顆壽命都很短的意思,並不是真的白送你容量.越大容量可以讓壽命下降較慢,這點當然是正確的,不過那是指品質優良的條件,如果非good die 的SSD,只要有其中一些部分的錯誤,突然發生暴增,那其他可能還剩下900GB的容量,都是會因此不能用,又因為過保固了無解.理論上SSD壽命就=錯誤率,速度是錯誤率的導致最大原因,品質好的又跑輕鬆點或慢一點,壽命才能有所幫助,不過因為牽扯到很多部分,只能單純針對此點時候這樣評估.高速體質跑一半速度,才能壓低錯誤發生的可能性,不然一超標,就是沒救的Bad Block了.便宜垃圾等級是因為錯誤多才變慢,並不是因此輕鬆跑,不要搞混了.Intel 730就是拉高clock來達到高效能,所以才要對顆粒做嚴格挑選,但是並不是為了跑快而要選,而是為了能夠不因此錯誤率倍增而挑的.有點像是體質不好的CPU,又拿來超頻使用的話,很快就會報廢了.速度並不是結論,能這樣跑多久那才是結論,這是一般人超頻時,會有錯誤迷失的重點,不是原廠定位太低,是因為高了它撐不了那麼久,才只好做成低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