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 [集中] Amigo 的 NAS 研究筆記 #11 提及關於 SSD 與 SSHD 的文章:
SSD / SSHD 的相關概念與 Trim:
1. Buffer and Cache in Hard Drive and Operating System explains the SSD Cache Size of your SSHD - 從硬碟與作業系統的緩衝區與快取的角度,說明為什麼 SSHD 會選擇特定的快取容量。
2. SSHD will function as normal Hard Drive when the SSD Cache wear out - 蒐集到的官方資料說明當 SSHD 的資料不會因為快取的故障遺失。
3. How To Get wiper.sh Running On QNAP Storage Devices To TRIM SSDs? - 某些沒有內建定期 Trim 功能的作業系統必須要手動執行,例如將 SSD 用在部分版本的 NAS 上。有些作業系統版本甚至沒有內建這個功能。
4. SSD TRIM and Dual-Drive Hybrid Systems on Linux -
升級 SSD 的 DIY 紀錄:
1. Upgrade my iBook G4 with a SSD - 有我使用 SSD to IDE 轉接器,用一張 SSD 卡取代內建的 IDE 硬碟的升級過程與測試結果。這裡也有提及 SSD 控制器有份積極與消極的 Garbage Collection 的差異,這個是早期的做法,與 Trim 不同。
底下是我利用手邊的 NAS 與 SSD 和 SSHD 做過的測試,提供網友參考:
1. QNAP TS-119PII with Seagate Laptop SSHD and Kingston V+100 SSD File Transfer Performance Report
2. QNAP TS-119PII with OCZ SSD Performance Report
3. QNAP TS-112 with OCZ SSD Performance Report
我個人之前在 ThinkEdge 72z 搭配使用 Seagate Desktop SSHD 1TB 執行 OpenSuSE,開機時與使用 SSD 相同快速,遠快於原先內建的 Seagate Barracuda 500GB,整體效能也非常 responsive。
另外最近也將 Lenovo AIO 的 Seagate Desktop SSHD 1TB 更換為 SanDisk SSD Plus 480GB,但整體加速並沒有從 Seagate Barracuda 500GB 升級到 Seagate Desktop SSHD 1TB 來得明顯有感,雖然確實可以看到傳輸效能數字的增加與觀察到部分雲端線上儲存桌面同步程式在載入時比較快昨晚開機掃描比對。但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機體上方排氣孔的熱風溫度溫度較低,這對於電子零件是一件好事。
簡言之,SSD 與 SSHD 除了速度差異,在整體溫度與耗電量也該加入考量,如果你有經常移動的需求,SSD 的防震能力也可能會吸引你。
Just my two cents.
Best regards,
Amigo
我將電腦方面的心得記錄並分享在 Amigo's Technical No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