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回覆者多半沒有使用SSD當BT的經驗, 我分享一下我近1年來使用SSD當BT的優缺點.BT掛在HDD是早期的做法, 但SSD價崩後有了新的定義, 我則是用SSD來解決噪音跟溫度的問題, 每個人的能力與在意的東西不同, 所以並沒有什麼對錯或適不適合, 高興就好.本人最早使用WD3T/4T紅盤, 但空間有限, 後來使用6T紅盤, 溫控不錯, 噪音也還行, 唯農場搬移時就不太爽了.由於區網已是10G, 所以BT的檔案在轉移至NAS時就會需要忍耐HDD的慢速,所以現在2個問題要解決, 1是HDD扣扣扣的聲音, 2是BT檔案在歸檔時要陪上的時間.扣扣扣的聲音在HDD上要有解或緩解可朝低轉速方向思考, 3T紅盤應該是史上無敵, 4T/6T就仍會有少許聲音, 但速度上就慢多了, 不利完成檔案歸檔使用, 8T以上可解決容量與速度的問題, 但產生的震動與噪音足以讓人抓狂.去年的作法是設定BT下載後將完成檔案 "自動移到指定位置", 這個位置就是1顆512G的SSD, 雖然暫時有解決了BT下載後的完成檔案移入NAS的時間 (強調一下:這邊是指數十個大檔案, 數百G, 要移到相對不同的資料夾, 這樣寫不知能否有人體會...), 但仍有爆倉的問題, 如果忘了移轉, 512G很快就滿, 所以後來再加1顆512組RAID0, 除了可以解決容量的問題, 同時也能滿足上傳NAS的10G頻寬.,今年初因SSD又比過去相對便宜, 故使用2顆860的1T組RAID0, 一舉解決多年來的 "所有" 在意的問題.年初至今2顆1T各使用了約20幾T的資料, 等於每個月下載了6T資料, 相當於每天200G.....雖不算多亦不少了.那麼, 依這樣的操作, 在5年保固內也頂多是用掉360T, 等於是每顆只用180T, 就算用QLC也可以辦到.退一步講, 就算5年過保後SSD仍頭好壯壯, 那5年後1T的SSD還能值多少, 或許只有現在的1/5呢, 所以說, 我是覺得能夠解決我歸檔省下的時間與長時間下載產生的噪音, 這樣的操作是可行的.除非還有人想到可以不使用SSD來解決速度與噪音的問題.
MOOMS wrote:但一般會考慮成本問題...(恕刪) 您說到一個重點, 在成本考量之下, 我們都會低頭, 只是, 問題就在那兒, 不解決就是忍受, 然而, 時代在變, 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間點總是會慢慢有希望被解決的.在我沒有能力的時侯, 資料量不大的時侯, 扣扣聲與每次歸檔需要多花幾十分鐘這些鳥事也都不是問題, 因為當時的能力與認知, 大腦會自動判定為 "正常現象" , 因為不會有人用高價SSD在做BT,同樣的, 溫度/噪音/效能, 這些因素在我有能力時, 我就會想盡辦法來解決, 這個分享是個人走過的經驗, 所以我提供給可能像我一樣的人有個參考的方向, 因為這樣的解決方案我用了大半年, 並且非常滿意 ^^SSD成本有沒有很高, 有的, 但用起來有沒有很爽並解決自己在意的問題, 有的, 在價格與價值的天平上, 物盡其用就值了.像我喝的咖啡就很貴, 因為忙的時侯只喝幾口就冷掉了, 常常沒喝完就倒掉, 那也是成本呀 ^^
算命的 wrote:其實懂得SSD的人,...(恕刪) 別緊張 我試過 就算2D TLC TBW才70T的貨色跑BT一年多還是活很好我還試過用SD卡跑BT 也是活得好好但是也要說 BT用一張雜牌的C10 SD卡都撐得住每秒至少2M的速度用SSD跑確實浪費
昨天裝上測試了一下,但因為2號機機殼前面板風扇沒插,又急於測試就一股線材全擠在一起用CrystalDiskInfo看了溫度53度,其他BT傳輸感覺沒差很多,只是下載完成後的傳輸還是很快有些在下載時,感覺真的蠻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