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推薦1TB M2 較低溫SSD嗎?

主要還是看速度吧

速度越快,發熱量也就越大
所以有人提到SN550算是一個代表

加上本身屬於TLC
至少比美光的P2好些(P2是QLC)

基本上網路上也有人說了
跑分速度看起來似乎和現在GEN4差很多
但其實實際體感上並沒有差到那麼多(基本差距五秒內)

所以要找的話,就還是找較低傳輸的為主吧
GEN4還是推你威剛S70 BLADE功耗材3.5W比其他品牌好多了
溫度表現蠻不錯的 還是在意就用GEN3吧
最近想要入手 Gen4 的 SSD,主要鎖定1TB容量(單面),在考慮 P5 Plus 或 980 Pro,速度只要有 5000 我就可以接受,也想找溫度低一點的...

P5 Plus 1TB 有這麼熱情? 還想說單面,靠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應該就可以搞定

另外,看網路似乎推 980 Pro 多於 P5 Plus 的,這兩者 TBW 相同,速度差一咪咪,但價差$1300 ($4999 VS $3650),是有其它我沒考慮到的嬤?
Metrostar Ghia-Limited 225/45/R17   power by MMC!
INTEL 660P 512GB,安裝在迷你主機中


有硅膠散熱墊導熱到2.5吋金屬硬盤盒上,有導熱有差,可以低個幾度,會比完全沒有散熱好很多




室溫27度

待機 29、30度,一般使用文書瀏覽網頁,維持這個溫度



長時間連續讀寫最高44度 ,這溫度算很低



速度慢了點,但是夠用了,速度越快溫度越高,溫度低有好處,不會將熱擴散至主板,影響周圍零件壽命


SSD功耗低,相對的溫度一定比較低
天空一片雲 wrote:
溫度都不超過 25 度??45度吧~~除非你住高緯度。


目前 600P 是拿來當資料碟,系統不會一直讀寫,
除非刻意測速,或進行大檔案壓縮,
否則溫度都在 25 度以內,最多 30 出頭!

即便先前在舊筆電中是系統碟,
溫度也很少到 4 字頭,
只有在測速期間會快速升至六十多度,
結束後馬上就降回 3 字頭!

這也是去年入手新筆電,
發現 M981a 待機就在 50 度上下游走時,讓我吃驚的地方,
後來想想,或許是兩者讀寫速度差異的關係!
M981a:讀 3500/寫 2800
600P:讀 1500/寫 500

附圖是近期 600P 的溫度記錄:

即時溫度


每日平均


每日最高(整個壽命期間最高 68 度)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以我見解 凡通電商品都會發熱再怎樣導熱良好,都會高室溫一點
除非用上冷媒

以台灣目前平均氣溫在23~30之間,HDD或SSD應該高個5-10度才是正常

所以你的21-25度SSD,應該室內氣溫在15-20度左右吧
不是高山上就是日本高緯度,才會有這種氣溫
沒有不敬的意思


Mystique Hsiao wrote:
目前 600P 是拿(恕刪)
天空一片雲 wrote:
所以你的21-25度SSD,應該室內氣溫在15-20度左右吧
不是高山上就是日本高緯度,才會有這種氣溫


截圖是昨晚現抓的(圖中有日期時間為證),
地點在臺中市區,室內未開冷氣,
同一時間,系統碟的溫度約 45~50 度,
兩者相差超過二十度!

我是就實際看到的數據說話,
至於為何會這樣並不清楚,也不想深究,
反正我只知道它的溫度很低!

順便附上一張五分鐘前的溫度截圖,
C 碟已加了散熱片,否則可能會逼近 50 度,
E 碟雖未加散熱片,但仍比 C 碟低了 20 度!

My Interior Knowledge is Extraordinaire
downtodo
你這溫度不正確,不可能低於室溫,誤差過大了。
P5 PLUS 1TB 我自己也有一支,常時待機隨便也52~55度,
使用主機板ROG B660I的散熱器,

別說主機板是ITX或是小殼造成,均沒裝顯卡純辦公文書機.
同空間辦公室我另兩台ITX,雖然是PCI 3.0,
有三星970EVO PLUS x2支 和 威剛S40G RGB 待機溫度大概都近40度內而已.
裝個利民SSD 散熱器,不裝底蓋,寬度16.9公分。





下面放一個18公分風扇往上吹,電源使用迷你電腦的 USB供電,5V風扇運轉很安靜。


風扇距離地面約4公分


也可外加電源使用,5V、9V、12V 都能轉,用5V就夠了,比較安靜省電。
拿來給路由器散熱也不錯用。


耗電0.5W











室溫28度,待機27度。




SSD連續讀寫溫度40度,散熱器加上風扇效果很明顯,原本沒加散熱器在機殼內連續讀寫45度。
溫度低 4K讀寫,明顯變高。


另外一面的 MOSFET 、 電感,溫度驚人,DRAM 的溫度還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