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梓楓 wrote:
我會選美光MX200...TLC的只推OCZ Trion 150
其實TLC的顆粒壽命根本毋需多慮
因為等它掛點前早就換電腦了
以每日下載2部高清6gb計算
一年過後寫入2.2TB
60TBW的設計,可用27年(恕刪)
其實這點是我一直覺得有疑惑想討論的地方,這部分主控其實很重要,以小弟我自己用120G來說,灌完系統及常駐應用程式等,剩20G剩餘空間,運算法比較不好的主控,寫入平衡可能也只是在這20G可使用空間內做平衡寫入(這是小弟想法,有誤還請高手提供意見指正,因為以前曾在電腦雜誌上看到編輯叫大家別在SSD的特定部分區塊做大量重複寫入,會讓SSD提早掛點,不過現在似乎有高級磨損均衡跟全區磨損均衡可以避免這個問題,讓全體區塊達到寫入均衡,關鍵還是在主控運算法上,可是主控用的運算法這部分消費者通常不得而知),如果以我每天下載量10G來說,365*3*10=10950,但是TLC的讀寫次數是500-1000次,如果以比較少的500次來說,20G*500=10000,小於10950,所以不好的顆粒是有可能在過保前後掛點的,而SSD拿來當系統碟較多,如果先扣除掉已寫入的部分,剩餘可用空間才是比較常在重複寫入的區域,這部分因人而異,如果剩餘空間很小又常大量寫入,那部分是有可能極早掛點,而起碼MLC寫入次數是TLC的3倍,還比較放心一點
至於有人說,到時也快換機器了,可是我相信大部分人換下的SSD不會3年過保直接報廢,大多會用到不夠用或壞掉為止,也可能會拿來做其他用途,例如給其他家人用或接外接盒等,這時TLC部分顆粒有能是達到寫入限制將近掛點階段,MLC則是還有3分之2壽命,不可能沒差異的,所以如果真的要買TLC顆粒的SSD,我會選容量大些的,讓剩餘空間大一些,去減低平均寫入次數,不過每個人使用習慣不同,有的人可能只要讀,不常寫,那就不需要,不過如果TLC的主控能使用全區磨損均衡,可能就真的不需考慮年限
另外,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部分區塊達到寫入上限,整顆SSD得後果是如何?因為TLC最近才崛起,可能過個1-2年後就知道了,尤其買60G-TLC的消費者可能會比較快有消息,只是聽說廠商可能下一步會推比TLC更短壽命的Q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