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下大家, 弟如果去買一顆SSD當系統碟,
每天不關機, 但另外一顆硬碟則是負責下載BT,
這樣 SSD 的壽命會有影響嗎....
小弟覺得是運氣問題. 目前看到ssd有問題的比例不是很多, 傳統硬碟上也是會遇到損壞的情形. 資料多做備份才是上策. 不管甚麼樣的電子產品都是有瑕疵的.

會擔心ssd壽命的小弟認為有一部分的人是還沒使用過ssd的. 享受過他的速度後應該很多人都會把壽命問題拋在一邊吧.

況且現在科技產品進步速度如此之快. 還不到所謂的壽命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換新的產品了. 一台電腦如果用到5年以上, 就算其他東西是好的, 硬碟可能都不知道加幾顆了.

而且現在看起來intel是1~1.5年容量提升1倍. 現在你買一顆x25v 40G,運氣好三年後同樣價錢能買到160G.但是這3年內ssd 給你的爽渡我相信不是可以用那多出來的120G來衡量的.

有餘力就拜下去!用下去真的是可以說立竿見影...
所以說
買SSD主要是因為它的搜尋時間囉

我看每款SSD的讀寫都很快 但是大部分的人看中的是它的搜尋時間沒錯吧

昨天半夜看購物台賣電腦 一台 CORE2 + SSD 一台 I7+SATA硬碟 作開機比較
結果SSD比較快 拋開其他點不說

這就是SSD的搜尋時間短 資料能快速讀取載入的關係對吧

請問 若是SSD重要的是搜尋時間 那我買 INTEL X25-V 雖然其為入門SSD
但還是讀比一般3.5 SATA快吧 只是寫入速度會比較慢 但也代表擁有極快速的搜尋時間 資料能馬上載入 不會頓嗎?
謝謝
heroray123 wrote:
所以說買SSD主要是...(恕刪)


SSD買了不會後悔啦, 我用暴龍當系統碟三年多, 今年改用SSD, 暴龍現在都想拿去賣掉了
建議大大可以先找尋五千塊以下的SSD體驗一下, 如果覺得不滿意賣掉也不會心疼
jieing wrote:
至於對齊的問題, 加一塊小小的buffer就能處理掉

SSD的細節技術不是幾篇paper就能寫完
...(恕刪)

第二句話完全同意,但是第一句話,有些把事情想簡單了。

今天分割對齊的問題來自於SSD不了解屬於作業系統階層的MBR/GPT分割表定義、或是分割程式的動作含意、或是格式化程式到底在做什麼,對SSD來說,那只是一連串的讀寫命令。而作業系統(XP)也只看到SSD所模擬出來相當於傳統硬碟的"磁區"那一層,因此也沒有考慮再往下一層的SSD實體特性、以及該如何配置才能不減損SSD效能。

當XP的分割程式在MBR的某個主分割項目的屬性註明該分割從第63個磁區開始時,SSD根本不了解、也不需要去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對SSD來說,那只是在第一個磁區(存放MBR)改動了幾個bytes的資料而已。同理,當XP的格式化程式從第63個磁區開始將每8個磁區劃分成一個NTFS預設大小的4KB cluster,SSD也不會了解作業系統正在做什麼,只能忠實執行命令,等到分割跟格式化都完成了,該分割並未對齊SSD block size邊界的事實也已造成了。

事後,當作業系統對某個未對齊的cluster寫入時,SSD可以透過您所謂的buffer機制把這個未對齊寫入改成對齊的寫入嗎?當然不行!如果SSD想把未對齊的寫入透過平移一個固定的位移量以改成對齊寫入,那SSD又該如何確定這個位移量?如何確定跟作業系統內建的工具程式以及市面上既有/未來的所有硬碟工具程式100%相容?要知道SSD擅自在內部更改SSD模擬出的磁區階層跟屬於作業系統管轄的cluster階層間的對應關係、但是卻又不100%瞭解作業系統或工具程式每個讀寫動作的實質意義,一個不小心,就是冒著毀掉使用者資料的風險。(Wear-Leveling處理的是SSD模擬出的磁區階層跟SSD的實體block階層間的對應關係,是SSD內部的事,因此沒有這個風險問題)

如果您講的是將一個未對齊的cluster寫入,透過一個小buffer拆成兩個對齊的SSD block寫入,那就是今天SSD本來就已經在作的事.....但是原本可以透過對齊分割讓一個cluster寫入動作一對一對應到一個SSD的block寫入,那又為何要讓SSD處於必須寫入兩個的狀態呢?

WD的EARS系列先進格式硬碟,也只能讓使用者自己決定是否該跑WD Align,或是是否要跳7-8 jumper去欺騙XP的分割程式,來克服這個只要分割未對齊、效能就會有減損的問題,如果真的"加一塊小小的buffer就能處理掉"這個問題,相信聰明如WD、Intel、Sandforce等設計先進格式硬碟/SSD控制器的硬體/軔體工程師,早就下去實作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