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錄式硬碟雖然漲翻天,但在SSD固態硬碟的產品方面,各家的價格卻是不斷地在下殺出清,即便是SATA 3的規格,價格也不像以前那樣高不可攀。特別是在Marvell與SandForce這兩家晶片廠商推出了SATA 3 的控制晶片之後,各家廠商爭相推出相關產品。於是競爭增多,價格自然也開始下殺。然而就在市面上已經有多達十數家推出SATA 3固態硬碟產品的時候,SanDisk在上個月才正式發表了第一款採用SATA 3 介面的固態硬碟產品。相較其它品牌而言,產品推出的時程腳步算是慢了不少。不過也許就是因為在市場上慢了一步,Sandisk這次推出的Extreme系列固態硬碟,價格算是頗為超值。特別是其中容量規格為240GB的版本,價位已經跌破台幣9000元上下。相較於其他品牌同樣都是採用同步顆粒的固態硬碟產品,價格可說是頗為誘人。不過,價格便宜固然是好事,但效能表現究竟如何才是重點。所以為了解決網友們的困惑,這次特別向SanDisk借了兩顆240GB容量的Extreme固態硬碟來實測一番,一窺效能表現。接下來不多說,就直接進入這次的SanDisk Extreme固態硬碟的開箱測試吧!
外觀介紹
SanDisk Extreme固態硬碟的外盒包裝跟SanDisk自家的高速CF或SD卡產品外盒頗為類似,就連標示容量的圖示也都是記憶卡的圖樣。

在外盒的後方,則是印有多國語言的容量說明。可惜沒有中文啊!

背面也有印上了3年有限保固的圖樣。

外盒側面只有簡單印上固態硬碟的英文字樣。

打開外盒後,硬碟則是安穩地放置在防撞塑膠內盒上。

內容物不多,除了硬碟主體之外,只有說明書以及一張SanDisk Extreme的小貼紙。若是還能附上2.5吋轉3.5吋的轉接架會更好。

硬碟正面照。

背面的貼紙則印上了產品序號以及各種標章認證,也看到產地為Made in China。

SATA 6Gb/s的傳輸介面。

從硬碟的側面可以清楚看到厚度是一般2.5吋硬碟標準的9.5mm,下面兩個是SanDisk Extreme 240GB,最上面則是博帝的PYRO SE。

硬碟重量為78公克。

拆解介紹
拆解之前,還是要先跟網友們提醒一下,拆封之後必定會影響保固服務,所以要是想要自己拆封的話還請三思啊!

一開始看到這款固態硬碟,還以為是用卡榫式的封裝方式,不過摸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固定螺絲原來藏在背面的貼紙下,一共有四顆十字螺絲固定。

卸下四顆螺絲之後,就能夠直接打開上蓋。

從硬碟PCB板的正面就可以看到控制晶片是採用SandForce SF-2281VB1-SDC SATA3控制晶片。而記憶體顆粒則是採用SanDisk自家的05091 032G同步顆粒,正反面各有四顆,共八顆,總容量為240GB。

硬碟PCB板背面具有四顆SanDisk記憶體顆粒。

控制晶片是目前市面上SATA 3 固態硬碟常見的SandForce SF-2281。

記憶體顆粒特寫。

效能實測
這次的測試會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會測試SanDisk Extreme固態硬碟的單顆效能表現,而第二部分則是會將兩顆SanDisk Extreme固態硬碟進行RAID 0磁碟陣列設定之後來測試效能。而這次使用的測試平台,則是可支援RAID功能的Intel Z77主機板。至於其它的硬體清單如下所示。
測試平台清單:
處理器:Intel Core i5-2500K
主機坂:技嘉GA-Z77X-UD5H
硬碟機:ADATA S596 64GB 固態硬碟
記憶體:Kingston DDR3-1333 2GBx4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ODIN 1200W
裝置管理員硬體設備截圖。

單顆SanDisk Extreme 240GB固態硬碟測試
硬碟執行NTFS格式化之後,可用空間為223.57GB。

AS SSD Benchmark效能測試
測試結果總分為748分,而循序讀取效能為512.96MB/s、循序寫入效能為277.92MB/s。

iops測試結果顯示。

Copy-Benchmark測試結果,ISO項目為240.49MB/s、時間3.97秒;應用程式項目為149.33MB/s、時間9.42秒;遊戲項目為168MB/s、時間8.21秒。

Compression-Benchmark項目在尾速的部分,讀取與寫入的速度表現分別約在515MB/s以及480MB/s。

ATTO Benchmark效能測試
檔案長度256KB之後,讀取與寫入效能開始皆有突破500MB/s的表現。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
CrystalDiskInfo硬碟資訊

當測試資料為預設值的時候,循序讀取效能為511.8MB/s、循序寫入效能為292.2MB/s。

當測試資料為0x00(0Fill)時,循序讀取效能為504.9MB/s、循序寫入效能為494.5MB/s。

當測試資料為0xFF(1Fill)時,循序讀取效能為511.0MB/s、循序寫入效能為496.5MB/s。

CystalMark 2004R3效能測試
硬碟項目測試結果總分為45356分,循序讀取效能為489.21MB/s、循序寫入效能為469.39MB/s;隨機讀取512K效能為446.88MB/s、隨機寫入512K效能為450.45MB/s;隨機讀取64K效能為275.85MB/s、隨機寫入512K效能為364.00MB/s。

HD Tune Pro 5.00效能測試
硬碟資訊顯示頁。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8MB時,標準測試項目的平均讀取速率結果為510.4MB/s、平均寫入速率結果為323.2MB/s。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64KB時,標準測試項目的平均讀取速率結果為305.8MB/s、平均寫入速率結果為258.6MB/s。


隨機存取項目讀取與寫入測試結果。


額外測試讀取與寫入結果。


PCMark軟體效能測試
PCMark 05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75235分。

PCMark 05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

PCMark Vantage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53986分。

PCMark Vantage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

PCMark 7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5418分。

PCMark 7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截圖。

Performance Test 7效能測試
硬碟項目總分為4194.0分,循序讀取效能為457.0MB/s、循序寫入效能為268.4MB/s,隨機讀取寫入效能為434.3MB/s。

RAID模式設定說明
看完單顆效能之後,接著來看一下兩顆SanDisk Extreme 240GB RAID 0之後的效能表現。在測試之前,稍微說明一下RAID 0的設定方式。
BIOS RAID設定步驟
首先要先到BIOS內,將SATA模式改成RAID的選項。

設定為RAID模式之後,重開機進入系統之前,會顯示一個RAID的設定畫面,這時候按下鍵盤上的Ctrl + I (每張主機板的進入RAID設定畫面的按鍵組合都有可能不同,必須注意看畫面上顯示的啟動按鍵設定為何),便可進入RAID的設定畫面。

進入設定畫面後,選擇第一個選項Create RAID Volume。

接著循著設定步驟便能完成RAID 0的設定。第一個步驟則是Key in自己想要的命名。

第二個步驟便是選擇RAID的類型,這次的測試選擇的是RAID 0。

第三個步驟便是選擇要組RAID 0的硬碟,按下Enter鍵之後就可以進入硬碟選單,接著按下空白鍵選擇兩顆SanDIsk Extreme固態硬碟之後,便可進入下一個步驟。

第四個步驟是選擇Strip大小,這次測試選擇的是預設的32KB。

最後在Create Volume按下Enter,便可完成設定。

按鍵確認鍵後會出現一個硬碟內的資料將會完全消失的警示訊息,所以在設定之前一定要確認硬碟內沒有重要資料,不然就回天乏術囉!

完成RAID 0的設定之後,重開機進入作業系統內的磁碟管理頁面,一開啟面會跳出初始化硬碟的視窗。選擇MBR之後按下確認。

接著就像一般硬碟一樣新增磁區。

選擇配置的大小,這次的測試並沒有分割測試,所以全部合併成一顆進行測試。

選擇磁碟的路徑代號。

接著就是選擇格式化類型以及命名,這次選擇的是一般常用的NTFS。

格式化完成之後,硬碟可用空間變為447.13GB。

接著在檔案總管內就可以看到設定好的硬碟。

軟體RAID設定步驟
若是覺得BIOS設定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在系統內安裝Intel 快速儲存技術(Intel RST)的軟體來進行設定。不過,無論是透過BIOS或是軟體來設定RAID,第一個步驟都必須先到BIOS的SATA模式選項內開啟RAID模式才能夠正常設定。

在Intel RST軟體頁面中進入建立的分頁內,選擇其中的最佳化的磁碟效能(RAID 0)選項,進入下一步。

在設定的頁面內,便可進行磁碟的名稱,以及選擇要組RAID 0的硬碟。在這個頁面內也可以利用百分比的方式來設定磁碟區大小。這次的測試一樣是使用100%。

按下建立磁碟區之後,一樣也會跳出資料會被永久刪除的警示訊息。

完成之後,一樣到磁碟管理內進行硬碟的格式化設定。

SanDisk Extreme 240GB固態硬碟RAID 0效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效能測試
測試結果總分為1285分,而循序讀取效能為937.47MB/s、循序寫入效能為496.11MB/s。

iops測試結果顯示。

Copy-Benchmark測試結果,ISO項目為663.36MB/s、時間1.62秒;應用程式項目為373.51MB/s、時間3.77秒;遊戲項目為375.84MB/s、時間3.62秒。

Compression-Benchmark項目在尾速的部分,讀取與寫入的速度表現分別約在950MB/s左右。

ATTO Benchmark效能測試
檔案長度256KB之後,讀取與寫入效能開始皆有突破1000MB/s的表現。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
CrystalDiskInfo無法正確讀取到設定RAID 0之後的硬碟資訊。

當測試資料為預設值的時候,循序讀取效能為989.2MB/s、循序寫入效能為415.0MB/s。

當測試資料為0x00(0Fill)時,循序讀取效能為1001MB/s、循序寫入效能為930.6MB/s。

當測試資料為0xFF(1Fill)時,循序讀取效能為1003MB/s、循序寫入效能為918.9MB/s。

CystalMark 2004R3效能測試
硬碟項目測試結果總分為54991分,循序讀取效能為970.38MB/s、循序寫入效能為890.98MB/s;隨機讀取512K效能為809.64MB/s、隨機寫入512K效能為846.17MB/s;隨機讀取64K效能為361.62MB/s、隨機寫入512K效能為520.03MB/s。

HD Tune Pro 5.00效能測試
HD Tune的硬碟資訊頁一樣無法正確顯示RAID 0之後的資訊。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8MB時,標準測試項目的平均讀取速率結果為945.8MB/s、平均寫入速率結果為597.0MB/s。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64KB時,標準測試項目的平均讀取速率結果為895.5MB/s、平均寫入速率結果為414.7MB/s。


隨機存取項目讀取與寫入測試結果。


額外測試讀取與寫入結果。


PCMark軟體效能測試
PCMark 05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100990分。

PCMark 05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

PCMark Vantage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58367分,與單顆測試硬碟的測試數據相差不多。

PCMark Vantage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

PCMark 7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5630分,與單顆測試硬碟的測試數據相差不多。

PCMark 7硬碟項目詳細測試結果截圖。

Performance Test 7效能測試
硬碟項目總分為6937.7分,循序讀取效能為968.1MB/s、循序寫入效能為349.1MB/s,隨機讀取寫入效能為601.1MB/s。

測試心得
從單顆硬碟的測試數據來看,其效能表現與目前市面上的採用美光或是Intel同步顆粒的SATA 3固態硬碟產品的效能相比,算是不相上下,而就以120GB台幣 4600元和240GB 台幣8990元的實際售價來看,C/P值也算是不錯。但若是在配件內可以提供2.5吋轉3.5吋的硬碟轉接架的話,應該會讓筆電或是桌機的使用者都有更多應用的彈性。另外,在RAID測試的表現上,效能相當出色,部分軟體測試也都有達到破千MB/s的表現,若是預算充裕的話,不妨可以直接買兩顆回來組RAID 0感受一下。不過,要提醒網友們一點,就是在RAID 0的硬碟中,最好還是別儲存太重要的資料,若是真的要存的話,也務必定期備份,不然哪天只要其中硬碟掛掉,那可是會發生全部資料盡毀的慘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