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友們好,小的有些問題請教,對於SSD寫入的部分,還是有些地方不太清楚,
有些則是出於好奇心,很想釐清>"<
(1)BT或p2p下載軟體對SSD會比較不好,
本身常用p2p下載影片來看的話,有點好奇...
用網頁下載的方式,是不是會比BT/p2p下載的方式好一些呢?
(2)若下載路徑都已經設定直接存入外接HDD的話,
網頁下載和BT/p2p下載是否還會先存入SSD再自動移轉到HDD?
(3)若都把影片存在外接HDD,且用此直接開啟觀看,
這樣子是否會算到SSD的寫入次數呢?
(4)是"下載儲存"影片、還是"開啟已儲存影片"會算在寫入次數?
把檔案從HDD剪下到SSD內,也算在寫入次數嗎?
(5)編輯一個檔案後存檔,這樣就算寫入嗎?
如果是的話,假設檔案容量很大,佔用寫入的量也相對大囉?
(6)請問google drive或dropbox,有新的檔案或修改過檔案時,會自動同步,
這個同步,也算在寫入嗎?
以上問題請教,感謝各位大大的幫忙!
本身常用p2p下載影片來看的話,有點好奇...
用網頁下載的方式,是不是會比BT/p2p下載的方式好一些呢?
網頁下載比較傷,同樣寫入一個500MB的檔,BT軟體至少還會做寫入次數與Buffer的控管
網頁下載就單純下載, 系統哪會去管需不需要盡量減少寫入次數
當然前題是網頁下載必須是無加掛下載管理附件的情況下
可是網頁下載的源, 通常循序源源不絕,一個磁區寫入最小單位只會寫一次,反而較不傷SSD
而不是他的方式較不傷SSD, 所以他的源給BT用, BT一樣效果
(2)若下載路徑都已經設定直接存入外接HDD的話,
網頁下載和BT/p2p下載是否還會先存入SSD再自動移轉到HDD?
IE的習慣會存到暫存目錄, 完成後才移到指定目錄
BT也可以設下載中的目錄與完成的目錄, 就要看你怎麼設, 反正就是不要設在SSD
(3)若都把影片存在外接HDD,且用此直接開啟觀看,
這樣子是否會算到SSD的寫入次數呢?
不會
(4)是"下載儲存"影片、還是"開啟已儲存影片"會算在寫入次數?
把檔案從HDD剪下到SSD內,也算在寫入次數嗎?
只要移動進或移動出SSD或更改,都算寫入,讀取開啟不算
(5)編輯一個檔案後存檔,這樣就算寫入嗎?
如果是的話,假設檔案容量很大,佔用寫入的量也相對大囉?
對
(6)請問google drive或dropbox,有新的檔案或修改過檔案時,會自動同步,
這個同步,也算在寫入嗎?
對
A Pink, Hello Venus
本身常用p2p下載影片來看的話,有點好奇...
用網頁下載的方式,是不是會比BT/p2p下載的方式好一些呢?
---------------------------------------------------------------------
網頁下載比較傷,同樣寫入一個500MB的檔,BT軟體至少還會做寫入次數與Buffer的控管
網頁下載就單純下載, 系統哪會去管需不需要盡量減少寫入次數
當然前題是網頁下載必須是無加掛下載管理附件的情況下
可是網頁下載的源, 通常循序源源不絕,一個磁區寫入最小單位只會寫一次,反而較不傷SSD
而不是他的方式較不傷SSD, 所以他的源給BT用, BT一樣效果
---------------------------------------------------------------------
針對上述的論點,小弟有完全不同的解答。
對於 SSD 本體來說,不管是有外掛 BUFFER (例如板子上那顆DDR3) 或是 SSD NAND Controller 內部都會有其快取機制與演算法,使其內部 Program NAND 時儘量以 Seq. Write 的方式寫入。
另外還要注意邏輯磁區以及物理磁區的差異性 (作業系統看到的跟 SSD NAND Controller 在 initial Card 時所規劃的磁區位置是兩回事情),同時 SSD 演算法中最重要的還有 Wearleveling algorithm (平衡磨損)去避免 P/E cycle 的不均。
小弟認為買了就不要想太多,不要去擔心這擔心那的,盡量去享受 SSD 的優點吧!!!
(以實測 1y/2x nm MLC NAND 的 P/E Cycle 來說,三千次以上還是有的,一般使用者的寫入量再用個五年十年都是沒問題的。)
(1)網頁下載vs BT/p2p下載那邊實在有些看不懂XD
所以本質上來說,是哪個比較傷SSD?實際上的話則是哪個比較傷?
(2)反正如果有下載大容量的影音檔,盡量就直接下載到HDD囉?
(3)若存在HDD,就直接用HDD播放來看,不需要再移到SSD再開啟播放囉?
可是有個小疑問,放在HDD播放時,使用的撥放器的程式檔若是在SSD的話有影響嗎?
(4)請問若是使用BT/p2p時,除了儲存路徑外,下載速度限制有需要特別設定嗎?
緩衝也需要嗎?
(5)承#2,那若是比較小檔案(如文字檔、圖片檔),則下載到SSD的影響就微乎其微囉?
(6)之前看別人的分享,建議不要把BT/p2p直接儲存在外接的隨身碟?有點不太理解為什麼?是太浪費了嗎@@?
感謝TIM大的幫忙,以及各位大大們的幫忙^^
周末愉快!
tim901 wrote:
(1)BT或p2p下...(恕刪)
所以本質上來說,是哪個比較傷SSD?實際上的話則是哪個比較傷?
網頁下載較傷
實際上就要看下載來源, 源源不絕就少傷
我舉個例
如果今天有BT種子 A 與 B
A 種子來源點很多, 你下載它, 它都是幾十K以上下載, 而且一直下載到完檔,
這就是我說的一個"寫入最小單位"只會寫一次
B 種子來源點很少, 下載時而有速, 時而歸零, 這時就較傷, 因為一個"寫入最小單位"可能會寫多次
因為這最小單位內容, 必須拼湊兩三個來源, 才能湊齊,
這兩三個來源都下載到湊齊,也許隔幾小時或幾天,而下載軟體的自我管理,會設定隔幾分鐘就回寫硬碟
沒湊齊就回寫,下次湊齊一樣要再寫一次
(2)反正如果有下載大容量的影音檔,盡量就直接下載到HDD囉?
應該是不管大小,盡量下載到HDD
(3)若存在HDD,就直接用HDD播放來看,不需要再移到SSD再開啟播放囉?
可是有個小疑問,放在HDD播放時,使用的撥放器的程式檔若是在SSD的話有影響嗎?
對
有時會有影響,依不同軟體而定,因為有些會回寫資訊
不過有些軟體即使你把它安裝到非C碟, 但它還是會寫資訊到C碟(AppData隱藏目錄), 因為它的程式碼就是這麼寫的
不過通常是小檔寫入,如果要龜毛到這些都計較,每個軟體都要去探究了
(4)請問若是使用BT/p2p時,除了儲存路徑外,下載速度限制有需要特別設定嗎?
緩衝也需要嗎?
不需要限速,
緩衝當然愈大愈好, 不過這要看你的記憶體有多大, 下載軟體也有設置上限
(5)承#2,那若是比較小檔案(如文字檔、圖片檔),則下載到SSD的影響就微乎其微囉?
同(2), 大檔大傷, 小檔小傷, 都是傷
(6)之前看別人的分享,建議不要把BT/p2p直接儲存在外接的隨身碟?有點不太理解為什麼?是太浪費了嗎@@?
隨身碟寫入比硬碟慢, 而且與SSD一樣也有寫入次數限制, 一樣是會壽終的
A Pink, Hello Ve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