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o as 2 種測速值 差很多 ( 金士頓Kingston SSDNow V300 60GB)

我原先是用 CrystalDiskMark 和 AS SSD 測
都只有 約 156/54

寫信給金士頓課服

他說:
-------
感謝您的回覆。測速程式測試都是透過模擬寫入檔案進行測試,目前大部的模擬測試的程式預設的檔案為不可壓縮檔案,一般而言,SSD取代傳統硬碟當系統碟時,可以提升系統效能和開機速度,在 SSD 硬碟上讀取與寫入不可壓縮的資料,例如 MP3、MPEG 以及 Zip檔案機會相對較少。我們每天經手的資料混合了隨機、連續、可壓縮與不可壓縮的資料。LSI Sandforce 晶片組有別於傳統的傳輸方式,檔案在傳輸之前,皆會先進行檔案壓縮再傳送,當檔案經壓縮後再傳輸,傳輸速度會比未經壓縮的檔案還快,目前ATTO的模擬測試,不需要變更設定及可模擬測試此傳輸方式。您目前使用的2套測試程式,預設皆為不可壓縮的檔案,無法測試出真正LSI Sandforce SSD實際表現的效能。不過這2套軟體另外可透過調整設定,測試模擬LSI Sandforce 壓縮檔案後再傳輸的方式,以測試真正傳輸的效能。使用CrystalDiskMark,請您在上方工具列的文件選項(File)中選擇0 Fill 或是1 Fill,如使用ASSSD,請至上方的工具Tools,選擇壓縮檔案測試Compression Benchmark。

除了上述程式之外,您另外可以使用Anvil 測試,該測試是以100% 不可壓縮為基準預設,如同您目前使用的程式一樣,使用的是不可壓縮的檔案。請您嘗試將設定改為46%壓縮,此方式可模擬綜合的工作量及模式,更貼近使用者每天所使用的狀態。 由於SSD主要是提升系統碟的效能,電腦的工作量並非總是傳輸100% 不可壓縮的檔案。若您將Anvil 的測試設置在46% 可壓縮,這樣的工作模式較能反映我們日常使用電腦其真正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量。建議您同時也可以使用測試ATTO比較測試出來的效能。再麻煩您提供相關的測試畫面供我們參考,謝謝。
--------

我今天試了 ATTO 果然跑出 500/400

真的是這樣嗎?
有辦法瞬間壓縮資料啊? 讀的時候,不就也要瞬間解壓縮?

有無其他客觀比測法,我在想?

atto as 2 種測速值 差很多 ( 金士頓Kingston SSDNow V300 60GB)
atto as 2 種測速值 差很多 ( 金士頓Kingston SSDNow V300 60GB)
yongzho wrote:
有無其他客觀比測法,我在想?

客服就已經有提到了
用AnvilBenchmark測 並把可壓縮設在46%
這會最貼近一般使用者的狀態

AS SSD跑分無法測出SF主控的可壓縮特性
要在Compression-Benchmark才能測出壓縮支援程度對於速度的影響,不過這不會算在跑分內

而CrystalDiskMark要把預設的Random改成0Fill或1Fill
才會測出100%可壓縮的成績






另外你買到的V300 60GB已經是改用更低階的異步顆粒版
所以性能&跑分又會比早期同步顆粒版還更差

這是去年當時V300 60GB(同步顆粒版)的跑分相關文章:
金士頓V300 60G這個跑分有點低,我是不是該換新的
Kingston V300 60GB (出掉了) (23&27&33樓)
你會發現同樣是AS SSD測出來的數據..同步顆粒版測出來的比較好


至於為何會改用異步顆粒...主因是廠商想要costdown吧
前陣子被AnandTech證實偷換料了
原本是東芝19nm Toggle-Mode 2.0,現在換成更爛的美光 20nm 異步顆粒
An Update to Kingston SSDNow V300: A Switch to Slower Micron NAND
为求成本自砸招牌,金士顿V300固态硬盘悄悄更换低性能闪存
金士顿热门SSD悄悄换劣质闪存
各大 SSD 廠商偷偷更換快閃記憶體顆粒、佈局,小心買到烙賽的 SSD
測試的本質 就是能連續模擬某種需求時的過程
所以先找出什麼樣的條件 才是貼近自己的情況
但是因為這問題 會有太多的答案了 並不是所有人有能力做出判斷
選擇46%的選項執行 可以算是比起0%和100%都更實際些

SandForce的所用的壓縮是非常了不起的技術
既可以享受SSD帶來的高速優勢
又可以很高比例的降低Flash老化
這是其他Controller所沒有的專利技術
甚至應該定義在專業Server才該有這樣的額外功能
所以實在不懂 為何會有那麼多消費者還在嫌棄這優點

ATTO & AS SSD其實都不是較準確的測試方式
兩種都是利用極端的數值 好取得最有利結果
就好像在做天堂與地獄的比較 User真的沒有測試必要

IO Metet 算是最不會有人反對的磁碟測試軟體
功能非常強大 又可以適用在網路傳輸 或是機房的模擬測試
不過要執行這個測試 就必須設定許多的腳本
這對一般使用者可能不太容易 所以只有專業領域或玩家會使用
對廠商而言因為不容易作弊 所以根本沒有以此來介紹產品
如果是有興趣想了解最適合模式 可以多花些時間研究這套軟體

(ANVIL'S 這軟體實際上也用了IO Meter當基礎 進而開發出來的)

下面的圖是不同測試軟體 執行後對SSD實際寫入數值 還有單次測試R/W用的容量
對照就很容易了解 為何有效能上的差別了

系統日常操作


ATTO

Test:0.5~2G QD:10


Diskmark

loop:1 Data Size:1GB

AS SSD


Anvil's DATA: 46%

Size:1G 46%
跟著 changpizz 兄的深度文章可以學習很多專業知識啊!

想必是 NAND Flash or IC Design House 業界專業人士。
過獎了 大家互相學習討論 希望都能在知識上獲得進步

只是打雜打久了多知道一些而已 跟專業兩個字實在扯不上關係
哇~ 感謝上面各位,有你們真好
真的深入了解,而又能簡單說明讓不專業的人懂
吼吼,一拜
IO Meter 操作上比較不易上手,也好幾年更新了,都已經忘了還有這套軟體

我突然想到,Windows 經驗指數當中的主要硬碟評分,
應該可以簡單、有效的評估SSD吧?
因為注意到我家的電腦
有裝SSD的,如圖,7.9分
沒裝的,分數差很多

應該它是有真的測速
不會只是見到 SSD 就小鹿亂撞,亂給分吧?



不會啦,記得有看過效能比較低的 SSD 被扣 0.2分,只有 7.7,所以會看到網友說【把不見的0.2 還給我】!
要看你所謂的測 是什麼樣的定義標準了
消費者想大概知道 那當然用什麼標準都可以滿足
只要你足夠評估就是個適合的方式

Windows評估功能 就是讓使用者了解整體效率 判斷究竟哪項不足該做升級
避免發生像是 3D太弱該換顯示卡 但升級的卻是SSD
明明記憶體太小 結果卻針對CPU做升級這種情形
設計的本意就只是如此 所以不會要求能多麼精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