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簡測】WD Black NVMe (2018) 500G WDS500G2X0C SSD 效能簡測 (圖多,不喜勿入)

自從Sandisk被併入WD旗下後,許久未出新產品。近期聽說Sandisk將推
出NVMe SSD,很可惜國內尚未見到,只由WD在國內率先推出。


根據官方資料,新款(2018)的黑標NVMe SSD,共推出三款容量,其簡單
規格差異表如下: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評測,幾乎都是1TB版,價格相對親民的512GB版本,
開箱文相對少見,本篇就以此容量作為標的。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購物網站取得,為捷元公司代理貨。



背面採捷元企業級HDD慣用鏤空設計,可以清楚看清所買的產品型號及容量。



整個包裝很簡單,僅一張說明書及膠盒包裝。說實話,同樣類似包裝的
Samsung 960/970 Pro,它們作的質感就好一點。



SSD本體貼著產品規格標籤,2018/5/2出廠,馬來西亞製。考慮保固就不
將標籤破壞,產品型號為WDS500G2X0C。背後簡潔設計,無任何晶片。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X299-Deluxe BIOS 1401
CPU: i9-7900X
RAM: GSkill DDR4-3000 8G*4
OS SSD: Samsung 970 Pro 512GB(未裝上散熱貼片)
測試碟: WD Black NVMe (2018) WDS500G2X0C 500GB (未裝上散熱貼片)
OS: Windows 10 Enterprise 1803 64-bit
Driver: Windows 10 Default Standard NVMe Driver


安裝好WD SSD Dashbard,可看到產品基本規格。



透過CrystalDiskInfo確認規格確實為NVMe Express 1.3。



藉由HWiNFO64記錄測試過程溫度,在密閉機殼內且未加散熱裝置的最高
溫度攝氏75度,最低溫度攝氏47度。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

隨機讀取速率約2544~2726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多屬平穩的,平均讀取速率2724MB/s;寫入曲線在約3%後
急轉直下,之後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平均寫入速率1100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多屬平穩的,平均讀取速率2709MB/s;寫入曲線出現部分
地區大幅抖動,平均寫入速率2378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2048*1556 2K-1080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從
64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讀取速率2662~2740MB/s、寫入速
率2509~914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以下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去測試,從
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以往SMI、Marvell、Phision掛上Windows 10 Default Driver,多建議
勾選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本篇為了解關閉或開啟是否對
效能影響頗大,特別一個簡單測試。

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結果如下:


未關閉裝置的Windows寫入快取緩衝區,結果如下:


Compress 0Fill 模式






Compress 100% 模式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1911/2242 MB/s,4K QD1讀取11541 iops,4K QD1寫入37593 iops。




10GB的循序讀寫速率約2024/1467 MB/s,4K QD1讀取9555 iops,4K QD1寫入36763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ISO讀取速率2019MB/s、程式載入速率710MB/s。


10GB的ISO讀取速率2194MB/s、程式載入速率639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還算平穩,寫入曲線波動較大,最低至約1507MB/s。


10GB的讀取曲線還算平穩,寫入曲線波動較大,最低至約947MB/s。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測試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及Neither模式進行
測試。

Overlapped I/O模式
4GB以下,讀寫速率都算平順,讀取速率最快2955MB/s、寫入速率最快
2601MB/s。但32GB大檔測試,讀取速率最快仍約3099MB/s、寫入速率
最慢降至約1100MB/s。


Neither模式
4GB以下,讀寫速率都算平順,讀取速率最快2794MB/s、寫入速率最快
2592MB/s。但32GB大檔測試,讀取速率最快仍約2757MB/s、寫入速率
最慢降至約1101MB/s。



CrystalDisk v6.0.1採Default及0Fill,測試50MiB、500MiB、1GiB、
4GiB、8GiB及32GiB。

0Fill模式
循序讀取速率大約都落在3143MB/s、寫入速率2558~1795MB/s。
4K QD32讀取速率508~510MB/s、寫入速率約405MB/s。


Default模式
循序讀取速率大約都落在3143MB/s、寫入速率2550~1814MB/s。
4K QD32讀取速率508~512MB/s、寫入速率約404MB/s。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393MB/s、寫入速率1.27GB/s,寫比讀快。



HDTune v5.7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序讀寫測試項目

平均讀取速率2615MB/s,寫入曲線在容量值約4%以後急降,之後就維持
在平穩曲線,平均寫入速率881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

Mixed型態


Zero型態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896MB/s、平均寫入速率793MB/s。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910MB/s、平均寫入速率751MB/s。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結果。
循序讀取速率2629MB/s、寫入速率1001MB/s。



Parkdale v2.97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4000MB全測過一輪。










PCMark 7測試:得分5958、原始得分數為14350。



PCMark 8測試:分數5078,頻寬為582MB/s。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
資料方式的結果。

0Fill寫入模式:循序讀取速率3140~3148MB/s、寫入速率2575~1040MB/s。






隨機寫入模式:循序讀取速率3103~3148MB/s、寫入速率2508~1039MB/s。







寫入一段時間,打開WD DashBoard,突然發現一個令人不解的地方?
寫入約11000GB容量後,Crystal DiskInfo顯示健康度為100%,但是
DashBoard卻顯示健康度剩約97%,差異也未免太大。換句話說,每寫入
約400GB左右的容量,就會耗損SSD健康度約1%,請問這樣算合理嗎?

若依此推論,官方提供的300TBW保固,不就很快觸及?





簡單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循序讀寫速率相較其它3D TLC產品,明顯快很多,可算是前段班。
2. 小檔寫入表現達中上以上等級的水準。
3. 5年保固,且為大廠保固,添增吸引力。
4. 提供完整的Dashboard,可顯示產品的基本資訊,也提供USB Secured Erased功能。


缺點
1. 無從知道其主控演算法,但每寫入400GB就消耗產品健康度1%,這讓人會用的心驚驚。
2. 雖提供製作USB Secured Erased開機碟,但若無PS/2 Keyboard,僅使用USB Keyboard,
在UEFI環境裡鍵盤無法選擇,等於白搭的功能。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
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這款最近很搶眼,價錢還算可以。新的固態硬盤寫入是0GB,真好。
感謝樓主 專業分析 小弟我也有買一個 感想是好用夠快CP值還不錯
Day_night wrote:
自從Sandisk被...(恕刪)
我是4月底美國發售就空運買了,雖然含運費關稅共7600貴了,但速度快超棒,早買早享受嘛

可否請問高手,一般3D TLC PCI-e SSD寫入多少量值(GB or TB),就會耗損該SSD壽命約1%?

因為不知道這樣寫入約400GB就損耗1%的寫入壽命,算是好的還是不好?

個人目前用的富士通SLC寫了25TB,都還是0%,而Samsung 970 Pro寫了500GB,寫入耗損值還是0%,Samsung 960 Pro寫入56TB,耗損值約2%。

謝謝。
針對樓主的耐久度問題,你不是已經寫了大約10998GB(~11TB)嗎?

而不是1100GB吧,樓主應是少看了一個零

假設500GB款percentage used是以300TB去設定,粗算就1%約為3072GB
因此寫11TB消耗3%完全是合理的

如此重要(不如說嚴重)的發現最好還是再三檢查,小心求證會比較妥善唷


至於SSD的"壽命"怎麼看?
這得看個別SMART設定,並非隨便算也不能隨便猜

工具軟體看的值可能也不一定是同樣的項目(例如A軟體看的可能是剩餘區塊%,另一款B款體看的則是和寫入量有直接相關的換算值),廠商工具箱有可能有自己的算法

1.以寫入量(NAND或是host寫入量)換算使用百分比,再去和100%相減

a.用P/E值當基準

b.有的則是以廠商規定的寫入量,通常以TB去算,俗稱TBW(TB written)來當基準
正好是樓主測的WD Black NVMe SSD(2018款),廠商工具箱的算法(就是看Percentage Used值)

這就比較無法反映出SSD的實際P/E值,因為TBW還會計上最糟的寫入放大倍數去乘
(所以有些人在計較某些SSD寫多少就壞PE超低之類的實在kerker)


2.以替換區塊去換算使用百分比,再去和100%相減(得出的值講白了就是剩餘區塊百分比)

或直接以剩餘區塊百分比來表示


3.沒有直接給能簡易查出的壽命值,有廠商自家工具箱能看則(可能)有自己的算法

像是Toshiba OCZ的TR150沒有給出能直接看的值,但原廠工具箱可以算(公式就不知道了)


4.有些古老一點的SSD連SMART也不支援

5.廠商可能有特殊公式的算法,無法直接由SMART得知或SMART資料不準確(就目前看過的消費級SSD基本上是1~4的例子)


因此有的SSD"壽命值"看起來好像大操特操都沒改變是錯的,只是假象罷惹
也有SSD一有任何壞塊或是出現錯誤就馬上將"壽命值"(或相關的指示值)降到1,以警示使用者

有錯請指正
了解,受教囉,果然是高手。

主要是近期難得仔細觀察TLC的壽命值,一看就覺得有點消耗得太快。


msns90046 wrote:
針對樓主的耐久度問題...(恕刪)
WD這黑標SSD真的蠻讚的
我是搭配華碩華碩hyper m.2 x16卡來用
目前二顆500G跑RAID 0
爽度爆表...
又不用擔心過熱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