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文章前言


遙想多年前,開始接觸固態硬碟時似乎已經是古早味的美光M4?

8年前那年代,Intel王朝正當紅、i7-2600K配128G SSD已是尊榮享受

沒想到多年過去,Intel逐漸走下神壇、SSD也不再是64G與128G這種小兒科

從一般SATA配上256G、進步到Pcie的512G、近期甚至M.2的1TB也很日常

光是這三年來個人買過的SSD就超過20組以上,可以說是愛換成痴

不過因為換新的速度快,很多SSD其實買很貴、但二手價卻不高,留著也不是

直到今年才買了組NVMe的m.2 SSD外接盒來用,配上最入門的600p外接使用

但... 說來也有趣,600p速度不快卻有不低的溫度,而且極高機率過熱降速...

就因為這個原因,萌起了換掉隨身SSD碟的想法,也因為這活動有了契機

所以本次的開箱就是「金士頓 A2000 1TB m.2 SSD」的綜合體驗

對平價SSD與外接使用有興趣的朋友,別錯過本次的分享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① : (文章前言)
② : (圖文開箱) - 多圖
③ : (外接介紹) - 多圖
④ : (外接速度實測) - 測試
⑤ : (內接速度實測) - 測試
⑥ : (溫度綜合比較) - 重點比較
⑦ : (軟體介紹㈠) - 推薦
⑧ : (軟體介紹㈡)
⑨ : (整體使用心得)



▉ 圖文開箱


▼ 一如往常地踢到一個箱子,也不記得有訂東西...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打開看到一隻金士頓娃娃、與重頭戲的A2000 1TB版本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A2000的包裝盒相當輕巧,只有塑膠盒與外紙板
包裝正面即是本體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背面一覽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不過金士頓的這種外"紙盒"實在十分好拆封,也省了膠帶與回收方便
側面即有小開口可拉開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拉開就能將塑膠盒抽出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接著就打開外盒看看本體吧~
標準的m.2 2280規格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採單面設定,背面無空焊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本次的 A2000 還有附贈一組移轉軟體的兌換碼,文後介紹~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接著來看看本體,採4顆NAND TLC、1顆記憶體、與1顆主控晶片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單面設計並塞入6顆晶片單元,非常緊湊的電路板面
主控晶片 SMI的SM2263ENG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4顆美光NAND TLC的記憶體顆粒組成1TB (931.5G)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1顆金士頓自家記憶體當快取 (容量未知)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外接介紹


▼本次準備一款比較新的一種NVMe介面轉接卡來測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外接盒的主控晶片也是近期頗熱門的 JMS583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換上本次的金士頓 A2000 1TB,取代原本的600p 512G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傳輸介面Type-C,可以支援到接近理論值500mb~1G/秒左右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本次為了公平測試,採用裸測不上殼,才能準確測量發熱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效能實測「外接NVMe」


本次評測使用兩台不同主機,此段測試使用硬體規格 : 

Intel NUC 8i7HVK 冥王峽谷

CPU : Intel Core i7-8809G @3.9Ghz
RAM : 金士頓 DDR4-2400 16G*2 雙通道
MB : Intel HM175
SSD : Intel 760p 1TB Raid0 [系統碟]
外接SSD : 採用機身前側 USB Type-C


本段測試使用SSD名單如下 -

Kingston A2000 1TB PCIe [TLC]
ADATA XPG SX8200Pro 512G PCIe [TLC]
Intel 600p 512G PCIe [TLC]



▼ 全新上機的金士頓 A2000 1TB格式化後約有931G可使用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從裝置管理員確認,有啟用[UASP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首先A2000 1TB的軟體測試數據參考
A2000 測試 DiskMark [0Fill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測試 DiskMark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接著是較入門的Intel 600p 512G測試數據
600p 測試 DiskMark [0Fill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600p 測試 DiskMark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第三是較高階的XPG SX8200Pro 512G測試數據
SX8200 測試 DiskMark [0Fill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SX8200 測試 DiskMark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再來比較三者的AS SSD軟體測試結果~
A2000 測試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SX8200 測試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600p 測試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看完測試的數據,個人認為實際地使用更為重要

因此準備了個55G左右的壓縮檔模擬一部BD影片的大小

來測試看看在「裸測無散熱片」、「無金屬殼導熱」情況下

長期滿載後三者的速度是否會受上明顯的影響?

▼ 第一隻是金士頓的 A2000 1TB
傳輸5分鐘還是滿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連續傳輸超過15分鐘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第二是XPG SX8200Pro 512G

只傳了5分鐘不到就開始降速,一下快一下慢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最後是Intel 600p 512G

降速情況更為誇張,幾乎撐不過3分鐘就過熱降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以上為外接測試的部分,接下來是內接NVMe SSD使用的測試

最後一段再來的分享三項比較心得~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效能實測「系統碟、內接資料碟」


此段使用內接應用,測試使用硬體規格如下 : 

CPU : Intel Core i9-9900K @5.0Ghz 水冷
RAM : T-Force Delta RGB DDR4-3000 16G*2 XMP
MB : ROG STRIX Z390-I GAMING
OS : Windows 10 家用盒裝 1909版


本段測試使用SSD名單如下 -

Kingston A2000 1TB PCIe [TLC]
ADATA XPG SX8200Pro 512G PCIe [TLC]
Intel 760p 1TB (512G*2) Raid0 [TLC]


為求公平,「拔除m.2散熱片」、「主機板裸測」、「無系統風扇」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首先測試使用金士頓 A2000 1TB做為系統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A2000插上標準主機板的m.2槽即回復2000mb/s以上速度
A2000 系統碟 DiskMark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系統碟 DiskMark [0Fill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系統碟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對比 SX8200 系統碟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再來是將A2000 1TB做為資料碟的測試
A2000 資料碟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資料碟 DiskMark [0Fill模式]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最後是760p Raid0的對照組~
760p Raid0 測試 DiskMark [0Fill]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760p Raid0 測試 AS SSD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溫度綜合比較


最後一部分的測試,主要是以各項『溫度』、『發熱』為主

畢竟近期的SSD性能都不會太差了,但溫度卻越來越燙

導致近兩年來m.2規格的散熱片、散熱器,使用需求越來越大

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散熱片不一定是人人都裝,尤其外接更是如此

溫度過高的情況,不只速度會明顯降低,SSD壽命更會受到影響

至於本次評比的各條SSD,誰的溫度表現最佳呢?


▼ 測量環境 : 外接USB裸測、室溫24度、採Type-C連接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第一段先從金士頓 A2000 1TB的通電待機開始~
A2000 待機 主控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待機 顆粒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第二段 A2000 連續大檔傳輸5分鐘,滿速560mb/s
A2000 5分鐘 主控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5分鐘 顆粒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繼續滿載連續傳輸超過10分鐘後,此時下降到400mb/s左右
A2000 10分鐘 主控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10分鐘 顆粒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同時測量外接機板的JMS583晶片,溫度不高應該不會影響速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第二條測試SX8200 Pro,5分鐘即逼近80度且降速有感
SX8200 滿載5分 主控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SX8200 滿載5分 顆粒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最後一條則是入門的Intel 600p 512G
600P 滿載5分鐘 主控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600P 滿載5分鐘 顆粒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這邊也附上在系統內的測試溫度、軟體偵測溫度參考~
A2000 資料碟 待機 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A2000 資料碟 DiskMark 跑完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最後看看不上散熱片的SX8200究竟有多熱情... 等等要蓋上了
SX8200 系統碟 待機 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SX8200 系統碟 DiskMark 溫度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不得不說 A2000 的溫度實在很不錯,放在MB背面也這麼低溫...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軟體介紹 - Acronis® True Image™


本次金士頓 A2000有附贈一組備份&轉移軟體的兌換序號

雖然現在Win10相對起來穩定很多,比較少需要重灌這個動作

不過對於個人這種很喜歡換新SSD的來說,能快速轉移系統也很實用

本次就先嘗試,從A2000 1TB灌好Win10 1909版 -> 轉移到 SX8200 512G

整體非常的簡單好上手,以下簡單介紹使用流程~


▼ Acronis® True Image™ 的兌換畫面 (為OEM特別版)
金士頓官方兌換介面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安裝好後的歡迎畫面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其實這款True Image™還有許多功能,且都很實用
軟體功能首頁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選擇磁碟複製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這邊建議把其他隨身碟、硬碟拔除,只留2顆對烤
選擇要被複製的舊硬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如果兩顆容量不同,建議選手動調整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最後一步~ 重開後就自動跑無須動手了
設定好要轉移的部分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按下確認跑一下就會重開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本次測試的硬碟僅使用50G以內,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即完成
重啟後自動進入軟體介面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開始系統對烤到新硬碟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對烤成功後,重新開機就能看到系統轉移完成

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速度太快又複製相當完整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同時Acronis® True Image™還有一個系統備援的好功能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只需要設定目標磁碟+立即備份就完工了
左上角設定好電腦名稱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選擇要備份過去的空間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完成後目標磁碟有個專屬檔案可以還原使用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除了系統備份外,也還有一個製作備援開機碟的功能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僅需約略500mb左右的空間,建議使用隨身碟製作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對於基礎問題修復,開機碟還是有一定功用的~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軟體介紹 - Kingston® SSD Manager


金士頓官方還有一款SSD Manager的軟體

不過這款軟體比較偏向「監控」和「SSD韌體更新」~

也省去以往更新SSD的韌體不便、更新失敗...等等問題

對於一般使用者不太找第三方軟體的情況,官方的Manager已足夠監控

基本的溫度、壽命、狀態,都已經包含且一頁式介面相當簡單上手


▼ 第一頁有基本的韌體、硬碟資訊 (僅偵測的到金士頓的產品)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後面還有SSD本身的健康度、上限提醒值的預設狀況

而下方也有非常完整的基礎監控,也包含SSD的溫度可以查看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 整體使用心得


經過了上面一連串的測試,應該對金士頓的A2000已有初步的理解

根據性能測試方面,或許A2000不能算是前段班的頂級款

速度約略在2000mb/s上下,頂多就算是中段班的m.2規格SSD

但別忘記了,本次使用的是1TB的版本、且是TLC顆粒非近期的平價QLC

在使用美光提供的TLC晶片+SMI主控的情況,A2000 1TB的價格僅3K附近

同價位只有QLC的660p、SX6000、P1這些1TB剛好壓在同價位 (3~3.3K)

更不用說,本次A2000還附贈了一款Acronis的OEM備份軟體可供兌換

以目前的行情來看,似乎還真的找不到第二隻同等級的對手與A2000對的上

且再高階的SX8200等級款式,雖性能確實高上些,但過熱情況已經十分明顯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另外也是本次個人覺得最值得嘗試的部分,那就是外接使用

攤開市面上的外接SSD,要超過1TB容量、且速度高於500mb/s、又要穩定

價格全部都在$4500以上,好一點的甚至$6000~$10000都有

但使用A2000 1TB配上一組外接的NVMe轉接盒,只要$3500左右就能搞定

而且還多了未來升級的空間,且裸測的溫度就十分溫和,裝殼後更是低溫

外接走Type-C傳輸,能穩定達到500mb/s以上、最高有近600mb/s之譜

溫度部分在測試時幾乎沒有看到超過75度,且還是沒上散熱片的情況

降速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連續傳輸了將近300G以上時才有降到400mb/s之下

但光是這樣的速度也已經遠遠把USB 3.1等級的隨身碟拋在後方了 (滿速約300mb/s)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利用m.2規格的特點 體積小、容量大、拆裝容易,配上輕巧型的NVMe外接盒

完整的最大化了兩者的特點,並且取得了最佳的甜蜜點~ 十分推薦的好搭配

或許SSD不是耐用的代表,但...在隨身領域,HDD是否也該走下台階了呢...

安靜、不怕震動、輕便、超高速,這些都是傳統外接HDD無法擁有的,是吧?

平價隨身SSD的最佳解 - 金士頓 A2000 1TB 開箱&外接使用 多方評測


本次的開箱體驗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賞文

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在文章底下留言提出,謝謝~


① : Kingston® SSD Manager 官方軟體連結
② : Acronis® True Image™ OEM 金士頓官方連結
③ : FB公開分享連結
這是不是都缺貨 找不到有賣1t的地方
realnavy wrote:
這是不是都缺貨 找...(恕刪)

似乎賣很好

等下個月購物節的時候或許會更便宜好入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