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亮面的包裝直接將產品的外觀作呈現,上方為 Crucial Logo 與 公司宗旨「The memory & storage experts」 就是代表美光 Crucial要成為記憶體和儲存領域的專家,包裝左下方印有容量大小、右下方有產品系列以及相關協定介面等資訊。

【▼】包裝彩盒背面有多國語言的介紹,右下方有個透明框,可以看見產品容量是1000G(1TB),原廠並提供5年的佛心保固,目前台灣透過捷元代理,服務據點多,維修不用怕。

【▼】原產地為墨西哥的美光 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是冠軍級的遊戲效能阿~

【▼】從彩盒拉出今日的主角,原來內部還有一層透明殼,殼內為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本體並附上一顆固定於主機板上的小螺絲。

【▼】美光 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使用 M.2 2280 外觀尺寸,原因是其纖薄的設計可以輕易安裝至桌上型電腦以及筆記型電腦。

【▼】不只桌上型電腦以及筆記型電腦可以安裝,今天筆者就來升級我的 Intel NUC迷你小主機,這個小主機當時也是向捷元購買的,買了一次就要與您結緣...XDDD

【▼】測試環境以型號 NUC 6i3SYH為主,將 Intel NUC給拆開,把原本開機的2.5吋SSD改成美光 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
◎Intel NUC 6i3SYH PCI Express : Gen3
◎Intel NUC 6i3SYH PCI Express 設定 : M.2 slot with PCIe x4 lanes

【▼】紅色虛線框就是主機板 M.2的腳位型式,主機板M.2 腳位型式其實有分M Key、B Key,兩種插槽對應兩種腳位型式,共有四種排列組合。對於 B key 插槽而言,B+M key 之 SSD 可以順利插入,而 M key 腳位之 SSD 則無法順利安裝。美光 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則屬於 M key 腳位之 SSD。

【▼】將 M key 腳位之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以35度角插入Slot中,金手指插入底後會有一種頓感,這時再將SSD輕壓平後固鎖即完成硬體安裝作業。

【▼】將Intel NUC主機開機,進到BIOS中看是否有正確識別並抓取到SSD,因為M.2不是裝上去了就可以正常使用,需考量種種諸如硬體介面或通訊協定的相容性問題,圖中M.2 NVMe SSD顯示CT1000P3PSSD8,硬體介面為PCIe x 4代表能正確相容。

【▼】完工後並加上一條同為美光 Crucial品牌的DDR4-2133 SO-DIMM 4GB,算是給小主機一次的有感升級。

【▼】把標籤貼紙私下可以看見Crucial P3 Plus SSD 主控晶片採用群聯的 Phison PS5021-E21-48(中間),支援 NVMe 1.4 規範主要連接NAND快閃記憶體與電腦之間的主要電子元件;快閃記憶體則使用了上下 2 顆美光自家的 176 層 3D QLC NAND 顆粒,為SSD儲存資料的部分,以非易失性,即斷電後仍能保存資料的記憶體,由於 P3 Plus 採用了 DRAM-less 架構,因此可省下 DRAM 快取晶片。QLC最大的好處就是總成本更低、儲存密度高,進行存儲時依靠更少驅動器來完成,從而獲得更好的效益。缺點:產品壽期無法與SLC、MLC相比,是必須有所取捨的。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3-6100U Processor (3M Cache, 2.30 GHz)
主機板:NUC6i3SYB
記憶體:Micron Crucial DDR4-2133 1.2V SO-DIMM 4GB+金士頓16GB
顯示卡:內建Intel Iris Graphics 520
硬碟: Micron Crucial P3 Plus 1TB PCIe 4.0 NVMe SSD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家用版 (64位元)
【▼】安裝 bootracer 軟體看看 Win10開機要多久完成,第一次開機時間為21.79秒,30秒內的水準表現真的令人激賞!

【▼】此外,美光 Crucial也自己出了一款針對自家固態硬碟作管理的軟體,名為 Storage Executive,這套軟體除了可以查看系統、硬碟資訊外,亦能對韌體作更新、格式化清理、自我測試等動作,有趣的是還可以開啟 Momentum Cache,原理是利用RAM來當作SSD的快取,來增進讀取效能。

【▼】硬碟詳細資料中可以看見硬碟的健康狀況、使用容量以及目前溫度等資訊,支援HMB及ZNS,HMB全稱Host Memory Buffer,即SSD內存緩衝技術,可使得SSD可以在無緩存的情況下,借助內存的高速讀寫特性來提升自身性能,最終達到與自帶緩存SSD鼓旗相當的性能。而ZNS為分區命名空間(Zoned Namespaces,ZNS)標準,而能提供更佳的耐用性,以及易於預測、低延遲,兼具服務品質控管(QoS)的存取效能。

【▼】在S.M.A.R.T自我監控、分析、與報告中也可以查看硬碟健康資訊與目前韌體版本為:P9CR409。

【▼】支援 Momentum Cache功能,開啟後能提升整體系統效能,,不過因為RAM是揮發性記憶體,斷電資料即消失,所以官方建議要有後備電源(電池)。不過要注意的是RAM很少(4GB以下的系統不要開啟Momentum,不然可能會造成電腦效能變差。

【▼】裝置自我測試提供非破壞性測試,不會影響到資料的保存。建議在非工作時間進行測試,一般快速測試約在2分鐘以內完成。

【▼】上述是自家軟體的資訊,如果以第三方軟體做公正,表現又會是如何呢?先以CrystalDiskInfo進行測試,開機約半小時,溫度在37度C,健康狀態良好,介面為NVM Express 1.4標準,傳輸模式為PCIe 3.0x4與PCIe 4.0x4,支援S.M.A.R.T. TRIM主動垃圾收集機制與VolatileWriteCache模式。

把美光 Crucial P3 Plus Gen4 NVMe SSD固態硬碟安裝Win10作業系統狀態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軟體,來測試 Crucial P3 Plus的讀取寫入性能,其中皆未開啟「Momentum 快取」功能,測試檔案容量設置為 8GiB。
【▼】CrystalDiskMark Q8T1 8GiB 預設模式下,讀寫速度為 3548.53 MS/s 以及 3070.44 MS/s。真實世界效能模式下,即「Q1T1」佇列深度 1,執行緖 1 的模式,測試成績會更貼近實際日常使用的狀況讀寫速度為 2408.19 MS/s 以及 2483.24 MS/s,換算為IOPS 數值則為讀取 14871、寫入 49115 IOPS。

【▼】以AS SSD Benchmark進行測試,Seq的讀取寫入分別為2853 MB/s、2457 MB/s,讀取分數957分,寫入為1120分,複製效能上,以ISO檔表現1423 MB/s最佳,約1.61秒,在壓縮效能上,可看出控制器的性能,寫入略為有瞬間掉速的現象,整體評分2554分。

【▼】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以Direct I/O模式進行測試,I/O Size從512B~64MB,測試檔案大小為8GB,
使用不同大小的檔案進行讀取與寫入的測試,在佇列 8 層測試下測試小檔案的連續讀寫性能,在 16KB 以上區塊的讀寫就超過了 1GB/s 以上的表現了,而讀寫最大值為 3.09 GB/s、3.30 GB/s。

【▼】跑AIDA64 Disk Benchmark,Line Read與 Random Read,線性連續讀取測試大多穩定在 2943 ~3030MB/s 這個區間,隨機讀取則平均在1277MB/s。

【▼】透過AJA System Test進行多媒體檔案寫入、讀取的效能,設定以 1080p 10bit RGB 格式,並以 4GB 檔案進行,最終成績為寫入 2352 MB/s、讀取 3249 MB/s。

【▼】以日本TxBENH軟體進行Crucial P3 Plus SSD的基礎測試,測試條件除了Measurement Size改為8192MB之外,其餘條件為預設,循序讀取為3354 MB/s、寫入在2831 MB/s左右。

【▼】最後再以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執行測試,Test Size為8GB,總分5369分(讀取:4743+寫入626),性能表現與其他測試軟體差異不大。

【▼】因美光Crucial P3 Plus SSD有Momentum Cache功能,筆者將其開啟,再執行上述測試軟體,看效能表現如何?

【▼】開啟Momentum Cache時間很明顯加快了4秒,這是使用者的第一感受阿~

【▼】CrystalDiskMark Q8T1 8GiB 預設模式下,讀寫速度為 3115 MS/s 以及 1036 MS/s。真實世界效能模式下,讀寫速度為 1533 MS/s 以及 1219 MS/s。(開啟Momentum Cache)

【▼】以AS SSD Benchmark進行測試,Seq的讀取寫入分別為1389 MB/s、849 MB/s,讀取分數777分,寫入為657分,複製效能上,以ISO檔表現1308 MB/s最佳,約1.76秒,在壓縮效能上,可看出控制器的性能,寫入仍有掉速的現象,整體評分1850分。(開啟Momentum Cache)

【▼】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以Direct I/O模式進行測試,I/O Size從512B~64MB,測試檔案大小為8GB,使用不同大小的檔案進行讀取與寫入的測試,在佇列 8 層測試下測試小檔案的連續讀寫性能,在 64KB 以上區塊的讀寫就超過了 1GB/s 以上的表現了,而讀寫最大值為 2.05 GB/s、1.51 GB/s。(開啟Momentum Cache)

【▼】跑AIDA64 Disk Benchmark,Line Read與 Random Read,線性連續讀取測試大多穩定在 1457MB/s 這個區間,隨機讀取則平均在851MB/s。(開啟Momentum Cache)

【▼】透過AJA System Test進行多媒體檔案寫入、讀取的效能,設定以 1080p 10bit RGB 格式,並以 4GB 檔案進行,最終成績為寫入 1542 MB/s、讀取 2793 MB/s。(開啟Momentum Cache)

【▼】以日本TxBENH軟體進行Crucial P3 Plus SSD的基礎測試,測試條件除了Measurement Size改為8192MB之外,其餘條件為預設,循序讀取為1849 MB/s、寫入在740 MB/s左右。(開啟Momentum Cache)

【▼】再以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執行測試,Test Size為8GB,總分8592分(讀取:4083+寫入4509),性能表現突然恢復正常?(開啟Momentum Cache)

【▼】整體兩個循環測試下不間斷,美光Crucial P3 Plus SSD溫度變多高呢?一看竟只從37度C提升至41度C,沒裝任何散熱裝置,也沒塗抹散熱膏,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