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一支WD SN7100 , 加上原有的WD SN770, 兩支都是Gen 4, 1TB
突然想到可以組個Raid 0來驗證看看可否發揮最大效能,在資料安全可以忽略的狀況下,目標是追求讀寫速度最大化;
手上的主機板是ASUS的Z790 所以可以透過Intel VMD來建立Raid,

首先要先準備好驅動程式,例如:
DRV_RST_Intel_VMD_SZ_TSD_W11_64_V20101015_20240923R, 解壓放到隨身碟備用

接著到BIOS進行設定,可參考華碩官網的教學:
https://www.asus.com/tw/support/faq/1047139/

由於是想讓系統碟能更快,所以要重新安裝Windows :
安裝時抓不到Raid, 所以過程中會要載入放在隨身碟的驅動程式,接著就可以看到前面建立的Raid,選擇安裝的磁碟位置,再按照程序完成安裝:
SSD 組 Raid


測試結果:
1. 先前測試單支SN770的讀寫速度,接近官方標示的速度(讀寫: 5150/4900)
SSD 組 Raid

2. 先前測試單支SN7100的讀寫速度,接近官方標示的速度(讀寫: 7125/6900)
SSD 組 Raid

3. 建立Raid 0的讀寫速度,果然如理論: 是以較慢的SN770乘以2倍
SSD 組 Raid

注意,如要這樣用,故障機率加倍、資料損毀的風險更高,重要資料要勤做備份!
hwang0934 wrote:
SSD 組 Raid
最近入手一支WD SN7100 , 加上原有的WD SN770, 兩支都是Gen 4, 1TB
突然想到可以組個Raid 0來驗證看看可否發揮最大效能,在資料安全可以忽略的狀況下,目標是追求讀寫速度最大化;
手上的主機板是ASUS的Z790 所以可以透過Intel VMD來建立Raid,
首先要先準備好驅動程式,例如:
DRV_RST_Intel_VMD_SZ_TSD_W11_64_V20101015_20240923R, 解壓放到隨身碟備用
接著到BIOS進行設定,可參考華碩官網的教學:
https://www.asus.com/tw/support/faq/1047139/
由於是想讓系統碟能更快,所以要重新安裝Windows :
安裝時抓不到Raid, 所以過程中會要載入放在隨身碟的驅動程式,接著就可以看到前面建立的Raid,選擇安裝的磁碟位置,再按照程序完成安裝:
測試結果:
1. 先前測試單支SN770的讀寫速度,接近官方標示的速度(讀寫: 5150/4900)
2. 先前測試單支SN7100的讀寫速度,接近官方標示的速度(讀寫: 7125/6900)
3. 建立Raid 0的讀寫速度,果然如理論: 是以較慢的SN770乘以2倍
注意,如要這樣用,故障機率加倍、資料損毀的風險更高,重要資料要勤做備份!


勇者 +5 分.
hwang0934
ha ha ha, Thanks!
你沒發現 4K 讀寫都變慢了,系統碟要快 4K 讀寫很重要,你這樣反而是速度變慢了。

對於每一個 4K 請求,RAID 控制器都必須介入:

接收到 I/O 請求。

計算這個 4KB 的資料應該分別被寫入到哪一顆 SSD 的哪個位置 (基於 Stripe Size/等量磁碟區大小)。

將命令分別發送給對應的 SSD。

等待 SSD 回應。

這個「計算和分派」的過程會增加一個微小的時間延遲。

對於每秒成千上萬次的 4K 隨機請求,每一次請求都會疊加上這個延遲,總體來看,4K 性能就會顯著下降。


對於巨大的循序檔案,這個延遲只需要計算一次,之後資料就像洪水一樣灌進去,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downtodo
只有透過USB連結才需要開啟 寫入快取,接在主板上的 SSD 都是直接開啟的。
hwang0934
回C大、D大,請參考6樓
SSD剛開始都是快的
hwang0934
純實驗性質, 因為重灌的是Win11 25H2, 難道是這原因? 總之, 這樣用下來體感是真的有變快, (不久前也有未組Raid、重灌過24H2, 就沒這麼明顯)
Newman.Chen
25H2體驗性質是比之前好的沒錯
玩電腦的人沒事可以弄之後,一生總是會想要弄一次 RAID,像麻疹一樣的東西。

其實沒什麼深度也沒有神效,實行簡易、且優缺點都是早就知道的東西。

倒是如果退下來的小硬碟很多的話弄個 Windows 的 Storage Space 組成一個大的儲存體還是有用(廢物利用的價值,主機機殼內裝不下了就丟副機),實質是個軟體 RAID。

以前主機板廠還比較會標榜內建 RAID 功能,現在也不太打了。注意組 RAID 除了因為 HDD/SSD 本身的故障率累乘,增加儲存內容炸掉的機率外,主機板本身其實是 PC 組件內故障率相當高的東西。RAM/HDD 總故障回數會多些是因為一台 PC 內通常有複數個 RAM/HDD,可能還是從前一台或前幾台電腦時所買的續用過來;但一台 PC 只有一塊主機板。不過主機板的故障經常表現在 I/O 或 OS 運作不穩定上,比較少突然整個死透開機全黑沒反應。

基於硬體 RAID 的時候,不管是主機板壞掉或是換換病發作,換主板時舊的基於主板晶片的資料 RAID 新主機板(新主板可能是不同世代或晶片)不一定吃得下去。

用軟體 RAID 如果 RAID 原先掛屬的主機板壞了但硬碟本身沒壞的話,換到別的機器上一樣讀得出來。
回3樓C大、D大,先前安裝後測試的記錄畫面如下:

預設「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是啟用的


在「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啟用的狀態下,「回寫」的選項是Disable且快取模式是關閉的


當我把「寫入快取緩衝區排清」關閉後,回寫的選項就Enable可以選,但回寫啟用後速度變慢,所以後來就用預設值,沒去動它了
hwang0934 wrote:
但回寫啟用後速度變慢,所以後來就用預設值,沒去動它了

回寫啟用怎麼可能變慢,回寫的意思是用Ram去暫存寫入資料,等陣列空閒時才會寫入,你是不是cache給太小,才導致頻繁回寫?
hwang0934
看BIOS裡是沒有可以設定cache, 只有可以設定Stripe size, 預設是64K, 但那應該是跟Read-Seq有關. 還是謝謝您~
惡魔印記666
沒有足夠大的快取,Write Back建議關閉會更好,就我經驗用在HDD比較有幫助,SSD就別開了,以前玩SSD陣列時就玩到爛了,如果有興趣玩陣列,可以入手陣列卡,現在陣列卡很便宜,有閒錢可以買張玩。
m.2 小碟太多的話,以後會遇到一個麻煩:很多顆小容量 SSD 以後不好用。

不加附加卡的狀況
SATA:以前主機板上可以掛 6~10 個,現在約 4~6 個
m.2:現在主機板只能掛 1~3 個。

且受限於 PCI-e 總線數,m.2 槽使用狀況與顯卡或其他 PCI-e 槽可用與否有時會衝突。

如果顆粒類型同級,SSD 買一顆大的,會比買兩個小的好用(SSD 總數等於電腦台數後)。
hwang0934
謝謝您的資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