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首先我的疑問是,賣場開始有人在賣的那種主機板內SATA轉eSATA擋板+4PIN電源線的產品,再附一條可把擋板上的eSATA to SATA的傳輸線直接硬碟,跟SATA線直接SATA裝置比起來效能是否會受影響!?

最近小弟研究了不下二十餘款的外接硬碟盒的測試文章,但看著主機板上八組的SATA母座,
我發現事情的初衷,就只是想要把SATA Cable從主機板上的SATA母接出來到擋板這裡,
甚至夠長的話就直上硬碟去了,看了好久相關的產品,好多人玩家一直在找外接盒的Bridge晶片組,
經過千百挑選及他人測試經驗,我選擇了SunplusIT SPIF225A-HL231,但是發現透過橋接晶片,轉成USB時,
效能明顯會發現有一定的瓶頸~還是比不上直上SATA介面的那種傳輸品質!!
而就算使用外接盒上的eSATA介面,縱使SunplusIT SPIF225A-HL231支援SATA II 3G的規格,
還是會因為橋接晶片的設計或廠商Layout PCB的功夫優劣而產生很多不一的測試結果~~
更何況還沒談到對接的電腦USB或SATA介面是哪一家的晶片設計廠商這個部份呢~~~!!

除了符合使用潮流,設計USB/eSATA等等多用途的外接產品以外,既然SATA已經是當今主流的介面了,
如果能夠統一見到主機板內SATA+POWER(SATA專用)的母接頭出現在檔板上,
也設計一種硬碟外接盒可以很單純的在外接盒上也使用轉接頭,
這兩個端點,外接盒與檔板間,只需要SATA+POWER Cable就可以直接接通硬碟~

這樣的產品怎麼會沒有呢?
這樣的外接盒,不是更便宜,傳輸效率更不會受橋接晶片的影響不是嗎~
這樣當然會有影響~~
Sunplus 225a的sata訊號是by pass的,也就是說sata的訊號在處理時並不經過ic本身,
而是直接從sata的接收端接收後直接在由輸出端輸出,這樣的ic算是之前sata在過渡時期的作法,
這樣的作法會影響到sata訊號傳輸的品質,也就是說與pcb版的lay out有極大的關係,
如果設計廠商在lay out時,sata的訊號線未依照sata的規範來設計時,就很容易出現硬碟相容性的問題,
但這僅僅是device端設計上的問題,另外相對的也要考慮到主機板南橋晶片所提供的sata是否支援所謂的熱插拔,以intel的南橋晶片來講,真正支援所謂的esata熱插拔是要到ICH9R才有~~
所以建議你可以外接一塊ESATA PCI Card來實現熱插拔,現在市面上這種卡很多,幾乎不會有什麼問題,
除非你所買的硬碟本身sata訊號就不好(這個訊號在ic設計原廠是可以量出來的),才會出現相容性的問題~
小弟自己就曾碰過這樣的問題,至於是哪家的硬碟,在這不方便說出來,只能告訴你,目前市面上的硬碟中,
有一個廠牌的硬碟本身的sata訊號就很差~~

目前sata規範的制定者s公司已經再設計一款power off sata的介面,就是在目前的sata data排線上再加入電源腳,相信不久後就會有你所說的產品問世~~
ericyang1117 wrote:
目前sata規範的制定者s公司已經再設計一款power off sata的介面,就是在目前的sata data排線上再加入電源腳,相信不久後就會有你所說的產品問世~~...(恕刪)

請教一下,您提到的這個"power off sata"介面,正確的名稱是什麼呢?小弟對此很有興趣。謝謝!
ericyang1117 wrote:
這樣當然會有影響~~...(恕刪)


您好ericyang1117~

所以,以Sunplus 225a的產品來說,使用到eSATA規格輸出和主機板SATA界面介接,
在效能上可以做到無損傳輸囉~?

我的外接盒的確在實際運用eSATA時,很接近硬碟直上SATA時的效率,但還是有耗損!
SATA-1 2.5吋的WD1600BEVS直上INTEL 965P ICH8R,讀寫差不多就在50MB左右,
不過一接到2.5吋外接盒,測試的線型就是波峰很多~
看過其它外接盒產品也差不多都是這樣~也是我預期中的結果~

另外關於硬碟直上ICH8R有沒有支援熱插拔,用到現在,我還沒有出過什麼問題,硬碟用完就直接拔了~
檔案沒有遺失,一些光碟映像檔,載入也沒發生錯誤!

所以我才很納悶,為什麼外接盒不做可以直上主機板SATA的界面~
hugetrader你好

以現今的sata傳輸而言,如果要做到無損傳輸,要有以下條件:
1. sata訊號傳輸的距離儘量越短越好
2. 硬碟本身傳輸訊號要接近無損傳輸
3. sata cable的shielding要好(也就是sata cable的品質要好)

其中又以第2項為最主要,因為第1項的話,不論你是從機殼內接到主機板或是以esata方式接到主機板,都免不了要接上一條sata cable,第3項的話是硬碟廠本身設計上的問題,你不可能去干涉,所以只能在sata cable上下功夫。

我前面有說過因為225a的sata訊號處理是不經過ic本身,所以你量到的傳輸速率會接近於無損傳輸,損耗是一定會有的,關鍵就是我所說的cable的品質以及硬碟本身傳輸訊號的強弱,如果你拿其他廠牌的硬碟來測試,你一定會量到不同的傳輸速率,但應該是相差不遠。

至於你說的為什麼外接盒不做可以直上主機板SATA的界面,這個我就不太懂你的意思了~~
硬碟外接盒的功能只要就是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時不需要再去打開機箱連接硬碟,如果你的意思是說單獨的硬碟直接接到主機板的sata,這樣是一定要拆機殼的,如果你的意思是說外接盒能不能直接插在主機板的sata上面,這個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以你的主機板ICH8R來說,官方式是沒有提到有支援所謂熱插拔的功能,目前是ICH9R才有,但我曾經有碰過直接從主機板街一調轉接線出來然後接上外接盒的ESATA,仍然可以達到熱插拔的功能,而且這個晶片組還不是Intel的,所以這個與晶片組內部的驅動程式有著密切關係,你不能保證現在所有有電腦的人都跟你一樣可以使用sata硬碟熱插拔的功能,因為他們的主機板晶片並不支援這個功能,所以才會有所謂的esata界面的出現,esata的全名是external sata,也就是外部sata,你必須使用有支援這個功能的晶片才能夠達到所謂的熱插拔功能,這個界面的出現就像是當初usb的出現一樣,可以在電腦不需要關店的狀況下直接使用外部硬碟,就是達到方便的目的。
eSATA to SATA 跟 SATA to SATA 兩種介面到底有什麼差別,會不會有傳輸損耗,一直是我很在意的部份~

測試的平臺:
INTEL E8400 3.2G
DDR2-800 8GB (4.5GB做RAMDISK "R:")
Gigabyte GA965P-DS3P INTEL ICH8R
Seagate 320GB x 2 (RAID0 MODE)
Nvidia 7900GT 顯卡
作業系統Windows XP SP3
測試軟體FDBENCH 1.02

先介紹本次的主角Seagate 5400.3 160GB


再來是WD1600BEVS 160GB


目前用過CP值最好的2.5吋eSATA+USB 2.0外接式硬碟盒


採用SunplusIT SPIF225A-HL231晶片.


1. Seagate 5400.3 160GB測試結果如下:

1.1 Seagate5400.3 直接SATA to SATA外接擋板(擋板二)測試.


1.2 Seagate5400.3 安裝於硬碟外接盒內,透過外接盒eSATA直接SATA to eSATA擋板.


1.3 Seagate5400.3 安裝於硬碟外接盒內,透過外接盒USB2.0直接桌上型電腦USB介面.


2. WD1600BEVS 160GB測試結果如下:

2.1 WD1600BEVS 直接SATA to SATA外接擋板(擋板二)測試.


2.2 WD1600BEVS 安裝於硬碟外接盒內,透過外接盒eSATA直接SATA to eSATA擋板.


2.3 WD1600BEVS 安裝於硬碟外接盒內,透過外接盒USB2.0直接桌上型電腦USB介面.


以上測試全都是在本次加入的兩張新擋板上所做的測試~

(擋板一)主機板SATA to eSATA專用外接擋版(含電源)


(擋板二)主機板SATA to SATA專用外接擋版(含電源)


至於兩顆硬碟分別直接裸接主機板上的ICH8R SATA,
也更換過手邊兩條不同製造商的SATA TO SATA Cable,
這樣的交叉測試後,測試結果幾乎沒有什麼差異!!

總結:
從測試結果可以發現,Seagate 5400.3的效能比起WD1600BEVS真的是有點遜色~

一.這個SATA to SATA的外接擋板(擋板二),質感不賴,效能無損,跟直接接主機板上的ICH8R SATA沒什麼兩樣!
二.凌陽晶片的外接盒提供的eSATA銜接SATA,效能上也幾乎是差不多的結果!
三.在這個測試裡,這個2.5吋外接盒的介面使用上,除非拔掉插在外接盒上的eSATA Cable,
否則外接盒接上eSATA Cable時,USB就會變成5V供電來源而不是走傳輸通道,拔除外接盒的eSATA Cable後,
原本是做為eSATA介面供電用的USB,馬上被Windows偵測試為新的外接USB裝置,改走傳輸供電兩用~

補充一點:
當外接盒eSATA介面使用時,Windows無發現任何可移除裝置的選項~
所以我都是直接插拔的,到目前為止,尚無發生任何災情~!!

所以,我一直想要一個單純只有SATA介面的外接盒,為什麼這麼難找呢?終於~我從測試中得到了啟示!!
外帶一顆2.5吋硬碟比起一顆小小隨身碟已經夠突兀了,
測試中可以感覺,外接盒使用USB時,頻寬似乎總是有個瓶頸卡在某一帶,但也夠快了,
還沒有一顆隨身碟可以到這種頻寬又有大容量的,
如果要馬兒會跑,跑eSATA介面,除了隨身攜帶USB線以外,還要再加帶一條eSATA線~也算是工程浩大啊!
只是,eSATA跟SATA效能若是都差不多~~我就會又想到.........既生SATA何生eSATA啊?




hugetrader wrote:
從測試結果可以發現,Seagate 5400.3的效能比起WD1600BEVS真的是有點遜色~


因為 5400.3 比較舊

hugetrader wrote:
測試中可以感覺,外接盒使用USB時,頻寬似乎總是有個瓶頸卡在某一帶,但也夠快了,


USB Mass Storage Class 的極限就是大約 35mb/s (Intel Chipset)

hugetrader wrote:
只是,eSATA跟SATA效能若是都差不多~~我就會又想到.........既生SATA何生eSATA啊?


你弄錯關係了

eSATA 就是為了適合外接存儲裝置使用 , 在原有的 SATA 規格上給予加強 設計出來的

Wiki 的 說明

還有不要忘了 Firewire

Firewire 是可以供電的

Firewire 的電可以足夠驅動 3.5 寸硬碟

還有廠商 做使用 2個 7K200 ( RAID / JBOD) 的外接硬碟, 單使用 Firewire 800 就可以供電加傳輸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這個我有經驗!
5400.3 舊的也太爛了!!
5400.2 的IDE就能和測試裡的WD1600BEVS併駕齊驅了!
同樣是垂直讀寫,生一個產品改一個規格又重頭來開始玩龜兔賽跑的效能遊戲,
有一種似有非有故意走回頭路風格的感覺,讓我看了就很不屑。

帶eSATA線就要再帶USB線做為供電,同樣是兩條線,原本的SATA也是一條訊號+電源一條,也是兩條!
可是常見的還是USB為最大宗!所以樓上提Firewire的點子不賴!
希望這篇好文會有熱心的人有Firewire的測試!
買東西正是需要一些熱心的測士提供訊息才能幫助買家的判斷!辛苦了!
ericyang1117大大,您所說到的,要主機板ICH9R才有支援eSATA熱插拔...那ICH7呢?
因為我的主機板是這個http://www.gigabyte.tw/Products/Motherboard/Products_Overview.aspx?ProductID=2669
官網寫說
支援 Serial ATA 3.0 Gb/s
第二代Serial ATA (Serial ATA II) 儲存介面,傳輸頻寬每秒高達3Gb,可支援新一代Serial ATA硬碟或其他資料儲存設備,熱插拔的功能也支援使用者不需關閉系統電源即可連接或移除硬碟儲存裝置

但實際上我接了顆外接式SATA HDD,透過eSATA的線後卻抓不到(電腦已開機情況下)...

請問我這到底可不可以在電腦已開機情況下,跟usb一樣去抓到這顆HDD呢?
luckdavid wrote:
ericyang11...(恕刪)

SATA熱插拔需要在ACPI模式下才能夠使用
這也包含eSATA在內
Windows預設是沒有ACPI的驅動
所以在安裝Windows的時候必須按下F6來安裝ACPI的驅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