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貴的32GB USB隨身碟


由於工作關係,隨身碟中總是放著各式各樣的檔案,大則5GB與數千個128KB - 2.5MB的零散檔案,我有個120GB的Baffalo,表現可圈可點,有防衝擊等簡單保護效果,只是每次到了工作地點將檔案傳送到機台中得耗上段時間,最可怕的是工作結束後要將這些檔案在傳回硬碟中一次,原本的估計40分鐘可以結束,往往會拖到一個小時多,甚至還常常出現Copy到最後出現錯誤,因為不放心到底是只有單一檔案壞掉,還是全部檔案都葛了,只好全部刪除,重新開機在傳一次!



曾經試過Firewire + Usb Lacie雙用的外接碟,無奈許多後客戶端只有PC沒有Mac,1394 Firewire也是無用武之地,加上當時為了貪外型買了Porsche Design款式,沒有買耐衝擊款式,在多次的「不小心」中也退休了。


USB 3.0還沒來到的年代,為了終結這個惡夢,朋友向我推薦了SSD USB外接盒概念,一般來說SSD都是裝載高階的Notebook中,或著小型省電的EPC類,價格四五千到兩萬多不等,到還沒有聽說過有人將SSD當成「CF」卡來用的概念,畢竟價格不斐,而且一旦接上USB,高速存取的優勢整個就是報銷,只剩下輕巧、耐摔、快速隨機存取,這樣到底值得嘛?


為了不要一口氣砸重金買了128GB後悔,先買了一張32GB來測試看看,Photofast G-Monster IDE 32GB價格、速度、穩定性都算可圈可點,加上之前買過一個1.8 & Sata,對於該品牌還算是有點信心。




 


 


入手後才發覺到說,哎呀!我之前的USB盒都是一體成形,拆不掉都黏死,空有個SSD整個就是沒路用,天色也晚,要買外接盒還得等隔天,實在很癢!東西拿到手不能用就跟買了愛情動作片可是沒有螢幕一樣阿。


趕緊撥了幾通電話給朋友,看有誰有多餘的USB外接盒,而且晶片組要好一點的,終於拿到了這個小東西,由於SSD只有原本的NB HD大小 2/3,外接的盒子基本上是多餘的,加上本身已經有一層塑膠保護,減輕重量以免重力加速度時徒增破壞力阿!



 




大小跟顏色都非常搭配我的SSD,首先測試一下將30GB的檔案寫入SSD,大約只花了30分鐘就輕鬆搞定,然後在將含有無數小檔案的資料夾在覆蓋一次,大概都可以維持在1分鐘 1GB的穩定速度,而且不太會發生估計10mins 結果卡在七分鐘地方卡了五分鐘的窘境!


前幾天在Computex資料中看到Gigabyte推出一款主機,其中的功能正是我常常在思考的設計在主機前方「熱拔插硬碟槽」,有點類似當年 ZIP磁碟機的概念,只是將磁碟片換成了一個SATA硬碟,這樣僅有高速的傳輸速度,又可以省掉一堆外接設備,當然這個SATA換成是SSD SATA那不就是太完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