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之前網友分享的 "QNAP TS-251 TurboNAS" (click here) 被網管移到資源回收區去了, 其實就如同 pcpilot 兄在文中所提, 不管它到底是不是廣告文, 但在網友實際參與討論中, 原 PO 如果更積極參與討論, 其實都有其正面意義的.
就如同 halobaby 兄在該討論串中所提及這次 TS-251 & QTS 4.1 功能的大躍進, 是其他家無法提供 Local display & Virtuallization 應用的 NAS 廠商望塵莫及的.
希望藉由更多正面的討論及比較, 可供 NAS 廠商及日後選購 NAS 的網友做為參考之用.
簡單問一下,
群揮針對這一波落後的,包括Intel Baytrail 平台、離線轉檔、包括HDMI的Local Display、還有虛擬機
這些內部開案了嘛?
我知道是出了一堆說帖說怎樣XBMC 不想做等等 那Virtualization 應該是認輸開案進行中了吧?
halobaby 兄所提及的此部份, 如果以小弟的想法.
各家 NAS 廠商各有其專攻的部份,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技術獨家, 而是各自市場上的考量, 就如同 Local Display & HDMI 輸出的功能一樣, QNap, Thecus & Asustor 都做了, 但 Synology 卻不提供此功能, 我想這也並不是全然技術上做不到, 參加過之前的幾次發表會後, 應該就曉得這只是屬於市場評估後的做法而已, 或許用手機 airplay or DLNA to player 的做法, 才是該公司想做的.
至於 VM 的應用, 這討論很多, QNap 先做了, 其他家還在觀望中, 大家都在看到底這個功能能夠有多少 User 需要用到.
所以人家要不要開案做? 這是其他 NAS 廠商各自市場上的考量, 不做並不代表技術做不到.
FB: Pctine
我至少聽過三個site的災難。我不確定群揮是否有宣告HA 支援iSCSI 或VM block 的應用。我謹就對於Data Integrity 這一點,提出質疑, 並投下不信任票!!
有無嚴謹處理cache問題,還是一個行銷手法?
其他的我尊重各位支持者囉!
NAS 支援 HA (High Availability) 據了解在 Synology & Thecus 都有提到此功能, 至於具體的技術及在業界應用的狀況, 或許要有更多的網友分享才能讓大家更了解.
小弟之前只是自己初略的測試, 但更嚴謹的測試, 網路上有找到一篇, 大家可以做為參考之用.
Synology HA 測試 (HKITblog)
至於所提到 3 個 site crash 的問題, 如果受害者能夠現身說法並分享, 相信對於想應用此功能的網友, 也能夠做為借鏡.
FB: Pctine
我採用QNAP的QFile,
瀏覽照片資料夾時,會產生縮圖,相當流暢、快速。可以簡單寄送、分享、拍照後,也可設定自動Sync 上傳。
瀏覽影片時,可以選擇on the fly transcoding 轉檔,可以推撥到Air Play 裝置、推撥到DLNA。。。
檔案管理、產生Share Link...我還可以遠端遙控,哪一個檔案進行離線的轉檔。
哪裡缺的?還是Synology 100%都有?
以上回應。
==
而當我在評QNAP的讚賞功能時,是否急於評論一般使用者全部不需要?
群揮已經開始在研究並開案了吧
小弟還未使用過 QTS 4.1, 這部份等小弟這二天 study 一下後再來回覆 halobaby 兄.
至於 App 功能面上的討論, 小弟並不確定 halobaby 兄是否使用過 Synology NAS App? 如果實際使用過後, 相信在做逐一功能面的討論會比較容易了解, 為何 QFile 的功能不能完全 match DS Video & DS Photo, 甚至於落後一大截. 這部份日後可以討論並做為廠商日後產品改進的參考.
FB: Pctine
以HDMI來說,軟體的部份能和市面上的Android 播放器一樣方便和支援度廣,如小米盒子的介面和功能,我會覺得非常值得一用。否則以XMBC為主,用慣Android 播放器真的會覺得很不好用,不如把NAS當專門的下載機和存儲,利用網路串流的方式來用專門播放器的方式會更好用。但我想NAS目前應該還不會投入資源在加強播放器的軟體,畢竟要另外投入resource 但能不能拼的過市面上的播放器非常難說,而且也不是NAS本身定義的強項。
另外要把HDMI加入到硬體完全不是什麼難事,連2000塊的電腦主機板都可以內建HDMI port, 只是市場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需要在NAS這個定義在存儲裝置上實作。內建HDMI代表除了硬體成本增加外,還要過HDMI的認證。有在業界碰過相關認證的網友,應該會有了解HDMI認證所費不貲,最後這些成本還不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Virtualization的部份,我認為Atom 或是Celeron的系統相對一般i3/i5/i7的 x86系統執行速度和效率算是比較慢的,當然Atom/Celeron在消費層級的NAS算是中高階的產品,但在一個不是很快的系統上再去跑 一個相當吃資源的VM,來拖慢整個系統的效能,是不是有這個必要,一般消費者用到的機會到底有多少?而過Virtualization的認證如需要費用,是不是最後也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綜合以上,我反而覺得出另一個沒有HDMI 和 Virtualization的Celeron版本,給不需要這些功能的使用者,售價低個數千反而更佳。硬體方面要導入對各廠商真的都不是什麼難事,尤其都是在電腦上很成熟元件。反而重要的是軟體和系統的穩定度和可靠度,這才是NAS本身重點功能的所在。
接上USB硬碟,打開Qfile登入主機,疑,其他的共用資料夾都在,怎麼就沒有USBDisk1?插拔了幾次、換了3個不同USB port及重新整理依然是找不到。父母家沒有放電腦主機,所以只好繼續用手機登入web UI來執行拷貝的工作。我的手機是5.多吋的螢幕,但在手機上還是很難操作去web UI,非常不好按。那時應該是RC1左右的事。
回家後看了一下官方英文論壇,才知道這個是個當時的bug。QTS 4.1.0 RC3 External devices still missing in Qfile(需登入),一直到RC3都還存在這個問題,剛剛試了0612看起來是解決了。市面上沒有bug free的產品,而QTS 4.1.0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來beta, 以官方論壇目前還是有使用者回報大大小小的bug,quality是不是足夠對我來說依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kenny2888 wrote:
小弟的TS-559Pro+ 更新到0612 本週一,在定時重開機後卡在booting 進不去,硬是重開機2、3次才進去。對我來說我有碰到問題就代表穩定度是不OK的
(恕刪)
看來我不是唯一碰到這個問題的使用者,在官方論壇剛剛也有人回報一樣的問題。開機都有問題,這足以達退貨標準了
TS-659 with 4.1 (0612) boot issues(需登入)
by sjhiker » Sun Jun 29, 2014 12:07 am
So I upgraded last week my 659 to the production release of 4.1.0 and everything seemed ok. However, last night had an odd experience. It would boot and hang at the 'SYSTEM BOOTING" LCD display forever. I tried rebooting the system a few times and it would exhibit the same behavior. Note that while I have a USB drive attached to the system, the USB drive was powered off for this entire process (including steps below).
I hooked up a monitor/keyboard to see what it was doing. It would load bios and then clear the screen and hang with a blinking cursor in upper left corner of screen and nothing more. All the drives were recognized at BIOS load and the LEDs on the front of the chassis appeared to be correct (6 green LEDs over drives).
I then removed all 6 drives and power cycled the system. Booted right up.
kenny2888 wrote:
HDMI 和 Vir...HDMI 和 Virtualization 定位應該是加分而不是個必需。
以HDMI來說,軟體的部份能和市面上的Android 播放器一樣方便和支援度廣,如小米盒子的介面和功能,我會覺得非常值得一用。否則以XMBC為主,用慣Android 播放器真的會覺得很不好用,不如把NAS當專門的下載機和存儲,利用網路串流的方式來用專門播放器的方式會更好用。但我想NAS目前應該還不會投入資源在加強播放器的軟體,畢竟要另外投入resource 但能不能拼的過市面上的播放器非常難說,而且也不是NAS本身定義的強項。
(恕刪)
這個是群揮再開發不及、且授權等無法如期搞定上市下的權宜之計,官方說法,
非常一致!!
綜合以上,我反而覺得出另一個沒有HDMI 和 Virtualization的Celeron版本,給不需要這些功能的使用者,售價低個數千反而更佳。硬體方面要導入對各廠商真的都不是什麼難事,尤其都是在電腦上很成熟元件。反而重要的是軟體和系統的穩定度和可靠度,這才是NAS本身重點功能的所在。(恕刪)
這樣講起來,所有廠商都做的到,只是時間問題囉。這是一個不用驗證的多餘的話。
以軟體、系統穩定度,照經驗、功能C/P 值,QNAP 還是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