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前言 — 敬,那段折騰不息的歲月

DIY NAS,與成品 NAS 最大的不同,就是高度的客製化,從硬體到軟體這種無與倫比的客製化彈性、極致的效能追求,是我過去持續在掌控的。

但這份「掌控感」的代價是什麼,更多的是無數個除錯的夜晚,又或者是高昂的電費帳單,因此我最終還是決定將 NAS 從自組的 True-NAS 中脫離,回到成品 NAS 的懷抱。

我的性能巨獸 — Proxmox VE 上的 True-NAS 虛擬化方案

我的硬體平台:為信仰充值

由於我個人的 Side-Project 是開發 Android 的第三方系統,也經常編譯 BSP,因此有一台性能強悍的電腦是開發路上必須要有的設備之一。

升級紀錄可以參考這篇:
Proxmox 家用伺服器大升級:TUF Gaming B850-Plus WiFi × Ryzen 9 9950X 實戰紀錄

在前陣子,我升級了正在使用中的 Server,同時也在更換硬體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最終經由我的除錯,而完美升級完成。

我目前在 Proxmox VE Server 上使用的平台規格如下:

零件 規格
CPU AMD Ryzen 9 9950X
RAM 芝奇 Trident Z5 RGB DDR5-6400 CL32-39-39-102 1.40V 64GB (2x32GB)
MB TUF Gaming B850-Plus WiFi
Cooler TUF Gaming LC II 240 ARGB
PSU EVGA 850 GS 850W 金牌全模組
Case NZXT H5 Flow 2022

或許是我更換 Ryzen 9 9950X 作為 All-in-One 之後,我可以感知到的是我的電費正在悄然上漲,由於 NAS 的特性,難以使 Server 的資源占用下降,因此讓我起心動念,額外準備一台 NAS,將原本的需求進行拆分。
雖然,這規格在效能上,是真的非常強悍。
不過電費的支出,但對於目前仍是學生身分為主的我來說,長此以往,多少會有些感到力不從心。
且不巧的是,我手上的 True-NAS 平台遭遇多顆硬碟同時故障,也因此讓我重新思考,是否改繼續使用 True-NAS,亦或是繼續使用虛擬機安裝 True-NAS。

虛擬化架構:在 All-in-One 道路上的探索

目前我的 True-NAS 是以虛擬機的形式,安裝在 Proxmox VE Server 當中。
選擇 Proxmox VE 作為主系統的原因,就只是因為透過 Proxmox VE 可以把原有的硬體進行拆分,讓一台電腦就可以安裝不同的 OS,成為 All In One 的 HomeLab。

我在 PVE 內,分配給 True-NAS 的硬體規格只有 2-Core 以及 4 GB RAM,並且在 True-NAS 上,我安裝了 4 顆硬碟,其中有兩顆 4TB HDD,以及一顆 2TB HDD,還有一顆是 250GB 的 SATA SSD(原先是另一顆 1TB HDD)。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這些硬碟都是以直通的方式,直接分配給 True-NAS 的虛擬機系統。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主角登場 — Asustor AS6702T v2 開箱與初見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在我第一眼看到 Asustor AS6702Tv2 的時候,就總感覺這個包裝相當簡潔,一點也沒有多餘花俏的額外設計。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隨著主機附帶的另一盒裝,是其他的周邊配件,Asustor 在這個物價漸漲的時代,非但沒有減配,甚至還有增配。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隨機附帶的包含了台達製造的 65W 變壓器,還有兩條 Cat5E 的網路線,以及兩種長度的螺絲各 16 顆。
P_20251021_12132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P_20251021_12133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外觀上繼承了上一代 AS6702T 相同的外觀,但在規格上,Asustor 把上一代的 2.5GbE 的網路介面卡,進行升級成為 5GbE。
就是一種雖然我用不到,但你不能不給。在我目前的使用情境之下,我將兩張網路介面卡,接入 2.5GbE 的交換機,並且啟用鏈路聚合的功能,這樣便可以使兩張網路介面卡均發揮他們自己的職責。

詳細拆機

P_20251021_121510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P_20251021_121907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P_20251021_121957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P_20251021_122303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1. 兩個 HDD 硬碟托盤這部分需要使用到螺絲安裝。
  2. 4 個 M.2 硬碟插槽M.2 PCIE SSD 可透過免螺絲安裝,對於使用者來說相當友善。
  3. 額外的 DDR4 SO-DIMM 插槽機器上已經先預裝一條 DDR4 3200 4GB(在背面)
  4. 完整的主機板(背面),以及我自行擴充上的 DDR4 3200 8GB剛好我手邊還有一條 DDR4 3200 8GB 的聯想筆電拆機記憶體
P_20251021_122357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P_20251021_122430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透過側邊空隙,可以拍到另一條預先安裝的 DDR4 3200 4GB 記憶體,不過我就有點不知道該如何更換這條記憶體了,貌似需要把整塊主機板拆下來(?)

透過在 SSH Terminal 執行 dmidecode -t memory 指令,可以取得我已安裝的兩條 DDR4 3200 SO-DIMM 記憶體資訊,且預裝的記憶體是 ACPI Digital Co Ltd 的產品。



root@Edward-AS6702T:/volume1/home/edwardwu # dmidecode -t memory
# dmidecode 3.5
Getting SMBIOS data from sysfs.
SMBIOS 3.2.0 present.

Handle 0x0000, DMI type 16, 23 bytes
Physical Memory Array
Location: System Board Or Motherboard
Use: System Memory
Error Correction Type: None
Maximum Capacity: 32 GB
Error Information Handle: Not Provided
Number Of Devices: 2

Handle 0x0001, DMI type 17, 92 bytes
Memory Device
Array Handle: 0x0000
Error Information Handle: Not Provided
Total Width: 64 bits
Data Width: 64 bits
Size: 8 GB
Form Factor: SODIMM
Set: None
Locator: Controller0-ChannelA
Bank Locator: BANK 0
Type: DDR4
Type Detail: Synchronous
Speed: 3200 MT/s
Manufacturer: SK Hynix
Serial Number: 75C3D261
Asset Tag: 9876543210
Part Number: HMAA1GS6CJR6N-XN
Rank: 1
Configured Memory Speed: 2933 MT/s
Minimum Voltage: Unknown
Maximum Voltage: Unknown
Configured Voltage: 1.2 V
Memory Technology: DRAM
Memory Operating Mode Capability: Volatile memory
Firmware Version: Not Specified
Module Manufacturer ID: Bank 1, Hex 0xAD
Module Product ID: Unknown
Memory Subsystem Controller Manufacturer ID: Unknown
Memory Subsystem Controller Product ID: Unknown
Non-Volatile Size: None
Volatile Size: 8 GB
Cache Size: None
Logical Size: None

Handle 0x0002, DMI type 17, 92 bytes
Memory Device
Array Handle: 0x0000
Error Information Handle: Not Provided
Total Width: 64 bits
Data Width: 64 bits
Size: 4 GB
Form Factor: SODIMM
Set: None
Locator: Controller0-ChannelB
Bank Locator: BANK 1
Type: DDR4
Type Detail: Synchronous
Speed: 3200 MT/s
Manufacturer: ACPI Digital Co Ltd
Serial Number: 0620000C
Asset Tag: 9876543210
Part Number: 7D402902
Rank: 1
Configured Memory Speed: 2933 MT/s
Minimum Voltage: Unknown
Maximum Voltage: Unknown
Configured Voltage: 1.2 V
Memory Technology: DRAM
Memory Operating Mode Capability: Volatile memory
Firmware Version: Not Specified
Module Manufacturer ID: Bank 8, Hex 0xF7
Module Product ID: Unknown
Memory Subsystem Controller Manufacturer ID: Unknown
Memory Subsystem Controller Product ID: Unknown
Non-Volatile Size: None
Volatile Size: 4 GB
Cache Size: None
Logical Size: None




除此之外,可以在輸出結果中看到,BIOS 設定的記憶體最大值是 32GB,但官網上只寫最大支援 16GB,這部分我可以之後再進行實測。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由繁化簡的旅程 — ADM 系統體驗

在我初次接上電源開機之後,就相當期待上手體驗 Asustor NAS 所搭載的 ADM 系統。
我將兩張網路介面卡都插上網路線,所以在我的 Router 中,可以看到兩個 Mac Address 以及透過 DHCP 取得兩個區域網路 IP。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Asustor 也有提供 Asustor Contorl Center,簡稱 ACC,可以協助使用者更快的在區域網路內檢測到 Asustor 的產品,進一步選擇產品進行連線或是其他相關設定。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其中我也將我的初始化步驟進行截圖:
20251021-124511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521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536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73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75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850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4949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25256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其中最令我驚豔的是,過去在 True-NAS 上要設定網路介面卡鏈路聚合得花不少工夫,而在 ADM 上因系統易用、成品 NAS 設計完整,現在只要幾個步驟就能完成相關設定的初始化。

但我短期內不打算撤掉現有的 True-NAS。
部分考量是近期硬碟價格偏高,導致安裝在 Asustor AS6702T v2 上的只有兩顆 WD Purple 4TB,無法容納全部資料,因此接下來只會將 True-NAS 的配置做精簡。
未來我會把較重要的資料放在 AS6702T v2,True-NAS 則作為家庭影音的儲存庫。

初始化完成後,我開始轉移原本的資料。由於 True-NAS 仍在運作,有些資料一度只存在其中一端。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透過 ADM 系統提供的「備份中心」排程同步,True-NAS 雖然也有類似功能,但僅支援 rsync 傳輸。
相較之下,ADM 上 Asustor 提供了 rsync、SMB、FTP 等多種協議,替使用者省下不少心力與時間。
20251101-152545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30-15505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而我也在使用過後,多次收到系統更新,Asustor 在更新系統這方面,相當積極解決系統 bug 以及修復穩定性、安全性。
20251024-003335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021-131839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同時,ADM 系統仍保留許多平時不太會特別注意的細節功能,例如 MOV 影片格式的縮圖。反觀隔壁家,竟然還得花 11.99 美元購買這種基礎功能的授權。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至於另一家 S 牌,甚至是將影片縮圖直接取消,這大大的影響了所有將 NAS 作為影音資料庫的使用者,無論是專業創作者還是家庭用戶。這項改動,等於是親手關上了檔案預覽的窗口,讓檔案總管不再是直觀的媒體庫,而是一長串冰冷的檔名列表。

試想一下,當你想從數十個家庭旅遊影片中,找到孩子第一次看見雪的那個片段,卻只能一個個點開檔案、等待載入,原本溫馨的回味瞬間變成了惱人的尋寶遊戲。
而對於影片剪輯師或攝影師而言,這更是災難性的工作流程中斷,在海量素材中快速預覽、挑選合適的 B-roll 畫面是創作的日常,少了縮圖等於是被蒙上了眼睛,嚴重拖慢專案進度。
將這種攸關核心體驗的基礎功能拔除,並將其包裝成需要額外付費的項目,無疑是將商業考量凌駕於使用者體驗之上,也讓 Asustor 在這方面「理所當然」的堅持,顯得格外可貴。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Dr. ASUSTOR

由於近幾年,勒索病毒盛行,Asustor 也相當貼心,於 ADM 系統中提供了 Dr. ASUSTOR 套件軟體,透過一鍵式的檢測服務,替使用者進行安全性的把關。

20251108-210048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108-210114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這樣一來,使用者可以很快看出自己的 NAS 是否位在相對安全的網路環境中,進而降低資料外洩、遭勒索加密等風險,也減少對資安的擔憂。
也正是這種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設計理念,讓我對品牌 NAS 改觀,並逐漸放下過去堅持的 DIY NAS。

區域網路效能實測

首先,我使用 iperf3 進行區域網路的速度測試,分別是我的 True-NAS 到 AS6702Tv2 以及 Proxmox VE 主機到 AS6702Tv2。

20251108-180659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108-181132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 圖一是從 True-NAS 到 AS6702Tv2 / 圖二是從 Proxmox VE 主機到 AS6702Tv2

由於我目前的網路環境最高只有 2.5GbE 的 Switch,因此暫時也只能跑出 2.5GbE 的速度。從 iperf3 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出,AS6702T v2 能夠把 2.5GbE 的區域網路頻寬完整榨乾。至於 5GbE 網卡,對家庭、小型工作室或個人工作者來說,雖然仍屬於「戰未來」的規格,但在這個價位帶願意提供 5GbE 網路介面的廠商中,Asustor 仍是少數之一。

在區域網路測試的部分,我在撰寫本文時原本預計使用 AS6702T v2 內建軟體中心(APP Central)所提供的 OpenSpeedtest,並從我的主力桌機進行測速。
20251108-184110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20251108-183959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比較可惜的是,我的主機板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ROG C8DH)在 10/23 凌晨故障,並於當天送至華碩皇家申請保固維修,因此暫時無法透過桌機進行區域網路效能測試。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同時我也慶幸,自己早就把重要資料和短期內需要的工作檔案放在 NAS 上。
雖然桌機裡的硬碟改成外接也能暫時讀取資料,但在我這種硬碟數量不少的情況下,還是有些不便。
尤其主機板送修這段時間,還得臨時把原本的工作環境和資料搬到筆電上,因此對經常需要在多台電腦間切換的我而言,NAS 可說正好擊中需求。

By the way,現在在蝦皮的官方商城購買新品,竟然還有送 2.5G*5 Asustor ASW205T 的交換器,有夠划算,替使用者的荷包省下一筆開銷。
當機架上的伺服器歸於平靜:我從 True-NAS 轉投 Asustor AS6702T v2 的心路歷程

購買連結:asustor 華芸蝦皮官方旗艦店

總結 - 權衡之後,我選擇了穩定與效率

DIY NAS 的彈性確實迷人,但其維護成本(時間與金錢)也是無法忽視的現實。
從我原先高規格的 Proxmox VE + True-NAS 平台,轉換到 Asustor AS6702T v2,本質上就是一次從「極致客製化」走向「高效穩定」的戰略轉移,核心目的在於降低功耗與管理複雜度。

Asustor AS6702T v2 的表現可說超出我的預期。
它不僅在這個價位帶提供相當前瞻的硬體規格(雙 5GbE 網孔、四組 M.2 插槽),搭載的 ADM 系統也大幅降低了管理門檻,使用體驗有明顯的躍升,讓我終於可以卸下「網管」這層身分。

之後主力主機雖然意外故障,卻剛好驗證了這個決定的附加價值。
它清楚證明:當擁有一個獨立且可靠的資料儲存中心時,面對單一硬體故障,依然能維持工作流程的連續性與資料完整性。
這起事件並不是我決定轉換的主因,但的確進一步凸顯了,從 All-in-One 轉向獨立 NAS 設備,在風險分散上有多麼重要。
很好,能理解樓主的心路歷程。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做對符合當下需求的事,也算明智。
bluehomewu
當時總覺得想自己掌控全局XD
1.備份、存儲共享,就強固性來說這是背道而馳的事情,本質上NAS的洗腦文宣充斥矛盾

2. 100位餐飲科學生 跟 100位星級主廚,應用的環節都不同,薪水也不同

3. GOOGLE山洞里的存儲與網路硬體等級的選購才是架設的重點,而不是所謂DIY報價單上面的高價東西

4.所謂的方便功能,是建立在隨便上。
買了一台NAS結果接WD Purple是什麼鬼神操作....
bluehomewu
主要是....最近沒閒錢買硬碟了,近期硬碟價格實在太貴了QQ
我也差不多時間和樓主買了同一台,才剛上手沒幾天

AS6702T 不拆機換ram的方式我是參考別人的影片
https://youtu.be/9-PiLEwfvmk?si=72sYvOQJ9TWPrCey

我覺得真的不太好換,但也一下找不到拆機方式
可以先觀察一下外面那片ram插槽的結構
之後我先用 L 型的六角扳手把左右卡榫頂開之後ram會彈起來
然後像影片那樣用鑷子取出
放新的回去要多點耐心
我先用鑷子想辦法把ram平放在插槽上
用手插緊後再想辦法壓下去
32G的ram運行沒問題,我是裝金士頓 (KVR32S22S8/16)
好險放上去後可以正常運作,不然要再換一次其實也是有點怕怕的


bluehomewu
哦哦哦!用鑷子是好方法!感謝回報 32GB 可以正常使用XD,等未來有降價我再收二手的回來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