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爬山吧, 不同的高度看到的遠界是不同的

NetApp/EMC 1T的成本, 如果用16顆的HDD做raid group就是從16顆為單位去計算, 精細一點才給你除16再用每顆HDD的空間再去換算, 另外還要算電力, 硬碟櫃, 空調, 然後最貴的所謂的硬碟的頭, 用來監控與管理硬碟的硬體與軟體; 充其量那顆頭的硬體規格, 10~15萬的rack mount server就可以cover, 但這兩家大廠有自己的硬體layout與搭配的iOS(像synology的DSM), 而且還要養熟悉這些軟體的工程師; 或許有人覺得不就管HDD的系統而已, 這大概是在山腳下看山吧...

當然, 家用等級的, 只要可以坐在沙發上欣賞山的美景等級的就好了, 不用親自己去爬山, 最好有人連山是什麼名字有什麼美特色在哪裡都準備好了, 可以享受就好; 背後的團隊付出的研發與服務, 成本就是攤提在這些地方

小弟不是賣storage的, 不過NetApp/EMC/HP/Dell都有在用, 自己家裡選擇用Synology, 前面那段話並不是認為自己企業大牌子都用過後再去看家用的當然覺得沒什麼, 而是不同的消費族群(Enterprise,Company,Home)自然會形成市場(廢話), 但只希望要進入這個消費類別(NAS)的消費者, 別被特定的市場誤導了, 尤其大部份家用都會先考量成本, 給一個正確的需求觀念會比給規格或比較表來得重要

NAS已經有點像攝影了, 但我指的是, 有價值的是用的那些人的腦袋
其實也不太一定 我有支援過龍潭中研院 SYNOLOGY RS的設備也用很多 算是後起新秀
圓仔㊣ wrote:
最近最佳典範就是內政...(恕刪)
其實自組NAS或是買現成的,都沒有對錯,就像有人買品牌電腦,有人喜歡自組電腦一樣。

基本上買來的NAS就是一個優化過得linux系統,廠商主要的重點就是把人機介面美化,讓人第一眼看的舒服,不會有恐懼感。一般人聽到linux,好像就覺得很困難,其實現在的linux系統安裝,真的跟windows一樣簡單,一樣有圖形化安裝,安裝完也有美麗的視窗介面,又華麗或是簡約都可以,完全不受限。

如果可以克服安裝linux的恐懼,基本上自組跟買現成的都沒太大差異,因為很多現成的NAS的套件,幾乎都找的到linux的安裝檔,且安裝方式也都相當簡單。(如:wordpress, plex, owncloud等等)

至於軟體整合部份,小弟不才,先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應該就包含了大部份人會用的功能。音樂伺服器(subsonic)、影片伺服器(plex, XBMC)、相簿(zenphoto, gallery, piwigo)、網誌(wordpress)、雲端空間(owncloud, ajaxplorer)。這些軟體,基本上有些也都被S家 跟Q家轉製程自家套件。至於iTunes server,因為用不到,就沒涉獵了。

或許大家現在會注重手機上的app,但我相信手機主要會用到的就是音樂、影片跟雲端吧!照片、網誌基本上網頁打開就可以看,有沒有app不是重點。
1.音樂串流,subsonic在android、iOS上,甚至WP上都有app可以用,也可以於伺服器設定是否要無損播放(flac, ape, m4a),或是降低流量轉為mp3播放,且也支援影片播放跟轉檔,基本上一套就打死音樂跟影片播放了。
2.影片串流,plex跟XBMC,我相信有NAS的應該也知道了,手機也都有app支援。
3.雲端部份,owncloud或是ajaxplorer,在iOS跟android也都有app上架。

說這麼多,也不是說自組一定比較好,重點只在於彈性。今天網路上有的套件,各家NAS或許不一定會包含,但是只要是大宗的linux,基本上都可能有直接包含。(或許不是最新,但幾乎都會有,或是直接更改sources.list就可以直接安裝,怎麼改,就複製貼上而已 )且更新/除蟲速度,我想一定是最原始的最快吧!(就好像nexus系列,一定比其他手機快一樣)

現成的NAS賣的就是:1.整合硬體。(好不好見仁見智)2.人機介面(優化linux介面,但實際上現在的linux桌面軟體都很優了)3.售後服務。(我認為這才是重點,如果不喜歡上網找答案或是詢問,那就買這服務吧!)以上3點值不值得就看每個人定義了。
另外,自組NAS會比套裝NAS花更多時間跟精力嗎?我認為會多花3小時到1天啦,就看每個人的熟練程度。

其實NAS要會活用,一定也要基本的功力,這些功力,拿來自組絕對也OK。小弟認為,要買NAS的人,不論自組或是買現成的,一定要先想好這東西的用途是什麼,並稍微涉獵一下相關資料,甚至很多網站可以免費申請架站的,也可以申請玩玩,讓自己有一點經驗後,再去駕馭NAS會比較好。而若真的需要,這些就是投資(不論自組或是現成),成本高低到是其次。

備註:提供一下我的自組NAS設備
CPU:G1610
MB:B75N(雙網卡)
RAM:8G*1
HD:3T*2(RAID 1)(MDADM)
外接USB*2:一隻當系統碟,一隻當BT暫存。
耗電約32w
覺得討論過於侷限在C/P值上,將家庭化的東西往辦公室或更大規模方向思考,一台舊PC光是機殼造型就不是放在家裡會覺得好看的東西,而我將PC放置好了後,線路弄得美美的時候,發現只是換個硬碟,要大費周章的關機、拔線、拆機殼,在復原整線。

我的出發點是在"一般人"家庭使用上,所以著重在小巧,設置容易,擺在電視旁也OK的那種;不管造型或家中佈置,只求功效強大的自然不需考慮到這點
而一個精緻小巧散熱設計好的機殼價錢應該不便宜,以目前來看再小的市售機殼還是比4bay的NAS大,先不管熱插拔功能,內建抽取式插槽的機殼應該很少,這些也要額外購買,這樣自組PC當NAS來用,成本真的有比較低? 也許自己搞一台舊PC做NAS很划算,但是除非本身將組建一臺NAS的過程當做樂趣,不然光是想就覺得累。

因為不想將家裡搞得像工作室, NAS夠小、噪音低、造型質感還不錯(這見仁見智),定位後拆卸更換硬碟容易,在任何一台電腦都能登入設定。
買NAS回來,不做RAID的話,一個晚上搞定大部分功能,隔天就能在外面連回家中NAS,讓全家人存取檔案,自動備份,串流影片、音樂、照片,對我來說家裡是放鬆的地方,所以我優先考量的是質感與省時省力,多花個2萬能輕鬆搞定上面的需求,我會毫不猶豫的花,實際上我也這麼做了,因為花下去研究用PC達成這些功能的人力工時成本絕對超過2萬。

這是我放置NAS的位置,我是滿好奇,同樣體積,同樣硬碟數,前置抽取盒,加上軟體整合度(就不算自己的工時成本了),一般人自組PC要做到這樣真的比較省?



Ps.一般人指的是非軟體技術背景或相關產業的人
youngls wrote:
一般人指的是非軟體技術背景或相關產業的人...(恕刪)

一般人不要說自行DIY搞NAS
連NAS大概都沒聽過,也不知道是幹甚麼的
會自己決定DIY的
肯定都有相當程度的基礎

這樣說好了
自行創建NAS,絕對不好玩
就你說的,除非把它當成樂趣,不然光是資料的搬移
(有時後出問題,要連搬好幾次)
就是一樣可以累垮人的工作

自行創建NAS也許省不了多少錢
但如果以效能的角度來看,自己做NAS
確實是市售NAS比不上的
(想一想,隨便一個i3主機的規格,有幾部家用NAS比的上??)

nas用到i3等級的,那是有多貴想都知道!!
但電腦主機扣除硬碟,大概還不用一萬元
就可以打翻一票高階NAS

旋風 wrote:
一般人不要說自行DI...(恕刪)


滿認同你的話,單純從硬體效能來看,PC一定完勝,但是剛剛提的你沒考慮到,以家用的NAS角度來看,不是將電腦配件塞一塞,達到功能就好的東西,而是要放在家裡從外觀到硬體到軟體還有後續使用便利性,都考量進去;當組裝品質、體積大小,噪音、安裝、維護容易這些條件都考慮進去的話價差是否還有那麼大?

曾買過聯立伺服機用機殼,光是機殼要價就九千多,也曾組過三台浩鑫準系統,裡面頂天塞3個硬碟(不能裝光碟機),能裝抽去盒的地方只有一個,換個裡面硬碟你會想哭,壞個特規250W的PSU要價3600元,還買不到副廠的,從自己經驗上來看,自行組一台"上述條件的NAS絕對不便宜。

我認為整合度不只看軟硬體,還有整體組裝(放在家裡不難看),穩定度,後續維護,還有使用者學習時間,而不是光從效能上去看,至少我自己對於NAS要求是這樣啦。
youngls wrote:
這是我放置NAS的位置,我是滿好奇,同樣體積,同樣硬碟數,前置抽取盒,加上軟體整合度(就不算自己的工時成本了),一般人自組PC要做到這樣真的比較省?


要美觀又不太占空間的擴充硬碟 有多層硬碟外接盒

省時間 說真的未必
買NAS純當FILE SERVER或多媒體櫃 確實省時
如要用更多功能 WEB SERVER或MAIL SERVER 就沒簡單到哪去
很多出狀況 還不是要用putty進去查 在網頁介面根本沒辦法解決

PC當家用NAS 也未必要用LINUX 不想花時間學 用WIN7或WIN8也可以
買台品牌小PC+多層硬碟外接盒 當客廳的多媒體系統 也不比市售NAS差到哪 有些功能甚至還更強
尤其現在AMD Kabini出來 PC耗電也快跟NAS差不多了
WIN8專業版有STORAGE SPACE也很方便管理多顆硬碟
圓仔㊣ wrote:
WIN8專業版有STORAGE SPACE也很方便管理多顆硬碟...(恕刪)


建議 home user 還是不要用 windows virtual volume 這類的技術, 雖然它很彈性, 但也代表它在系統 crash 後資料非常難救回來. 再者光一套 win8 專業版就所費不貲了.
FB: Pctine
圓仔㊣ wrote:
買台品牌小PC+多層硬碟外接盒 當客廳的多媒體系統 也不比市售NAS差到哪 有些功能甚至還更強
尤其現在AMD Kabini出來 PC耗電也快跟NAS差不多了
WIN8專業版有STORAGE SPACE也很方便管理多顆硬碟.(恕刪)


不考慮NAS的App支援

依照目前PChome上面Q牌跟S牌4Bay機種約一萬二上下就有了

我蠻好奇拿一台小PC+外接盒+Win8來跟市售NAS比能有多省?

另外還有大大說拿舊電腦+Win or Linux來架NAS?我有幾個問題提出:
1.舊主機板有支援SATA RAID5嗎?有Giga網卡? (有支援的也不算太舊的主機板了)
2.萬一主機板掛了,請問RAID資料怎麼救?
3.舊主機板有支援熱插拔?硬碟損壞警示?
別跟豬打架,得不到好處還會弄的一身臭
youngls wrote:
Ps.一般人指的是非軟體技術背景或相關產業的人


我應該算是你說的一般人吧!
基本上你說的我同意,就像我說的NAS賣的第一點:硬體整合。應該就是你認為值得花費的地方。

我認為美學跟機殼大小無太大相關性,應該是跟外型比較相關,很多機殼做的跟音響設備類似,很小嗎?不會,但也不醜,放在客廳也沒有違和感。

另外靜音部份,其實intel的cpu都很涼,風扇也都不吵,若沒加裝顯示卡,整體的主機非常安靜,也不會太熱,頂多就跟NA泥樣都是硬碟聲音居多。

熱差拔的確是個賣點,硬碟好安裝也是,這是一般機殼無法比擬的。不過若是一般人,這樣的使用機會高嗎?所基本上她可以算是NAS加分的地方,但不是自組NAS扣分的地方。

很多人討論都會看到價格,但卻沒把效能考慮進去。自組的價格高?對,因為如果你使用windows,但是NAS是用windows嗎?是的話覺不會是這價格,也不會是這樣的配備,因為跑不動阿!自組的NAS如果也用linux下去看,差不多或是略高的價格,得到的卻是好很多的效能。這對於有用到plex media server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有網友有提到重點,如果只當儲存用,基本上不管怎麼做都很省時。但若是要架站之類的,市售的NAS真的有比自組的方便很多嗎?其實不然。因為都是linux架構,一般界面能控制的就是這樣,唯一解就是用文字方式,那自組跟市售的不都一樣?

總之,還是認為高興走那條路都可以,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沒必要一定要買市售或是一定要自組,真的是高興就好,花錢的是老大,看你要的是什麼而已(這是重點)。但是,不論走那一條路,真的還是要有一點基本觀念才是,不然連大家用得很熟的windows,不也一堆人問一些啼笑皆非的問題嗎?更何況是大家不熟悉的linu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