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玩 link aggregation(LACP), 幫 DS1812+ 買的 HP 1810-8G(J9802A) V2 Switch...

沒想到要讓NAS跑全速的代價那麼高....
我看我還是乖乖的用giga hub就好了

hikaruu wrote:
大大你漏了一個地方....(恕刪)


光是 PC 端用 Dual GbE teaming 還是不夠. 你看原廠的測試方法即知. 如下, 它要測 NAS 上的 GbE*4 Port, 就用了四台 PC 同時去連, 假若你用一台PC+GbE*4Port, 也跑不出這個效能.


(2) 使用 4 x Gigabit Link Aggregation 的測試環境
用戶端 PC:
Intel Core i5 750 2.67GHz; 2GB DDRIII; SVP200S3 (60GB) SSD x 2, RAID 0; Intel® Gigabit CT; MTU 1500; Windows 7
IOMeter 測試設定: 與四台用戶端 PC 間進行 8GB 檔案讀寫持續三分鐘。區塊大小: 32KB (流量測試) & 4KB (IOPS測試)
FB: Pctine
DS1812+ Link Agregation 達成的部份

不一定要4台電腦才能'衝'到•每秒 194.48 MB 以上的寫入速度、每秒 202.20 MB 以上的讀取速度

網路傳輸跟所謂的讀取寫入..是不同掛的事情...(非直接影響因素)

以弟的環境

1. 需要對DS1812+ 進行設定
未設定前

設定後


2. 將DS1812+ 的2個lan PORT 接在一台具有支援802.3AD 功能的SWITHC HUB 上
3. 連入SWITCH HUB 的管理介面,下指令將這二個Port 設定啟用802.3AD 功能
以弟的LAB 是使用Juniper EX2200 24P的L2 switch HUB
set chassis aggregated-devices ethernet device-count 10
set interfaces ge-0/0/0 ether-options 802.3ad ae1
set interfaces ge-0/0/1 ether-options 802.3ad ae1
set interfaces ae1 aggregated-ether-options lacp active

4. 弟拿來使用在HYPER-V 3.0 or VMWARE vCenter 4.1/5.1/5.1a/5.1b/6 Beta
都可以輕鬆達成....
另外以DS1812+ 原廠官方的測試基準...還不夠完整性


硬碟 : WD2003FYYS 2TB (DS411slim 測試使用 WD5000BEKT 500GB 硬碟, DS112+ 測試使用 HE103UJ 1TB 硬碟 )
儲存空間類型:基本 (單顆硬碟機種); RAID 1 (2顆硬碟機種); RAID 5 (所有其它硬碟機種), 所有用於測試的儲存空間皆為全新建立的儲存空間。
網路環境:1Gbps 網路; MTU 1500;直接和用戶端 PC 對接直接和用戶端 PC 對接 (DS1512+/DS1812+/RS2212(RP)+/DS2411+ 的 Link Aggregation 測試使用 3GB 記憶體, DS412+ 使用 1GB 記憶體, 並連結至 HP switch 2824)

Note:
(1) NTFS;(DS112) file-based iSCSI target,(其他機種) block-based iSCSI target

(2) 基準測試工具:(server) phpBB-3.0.7, (client) ab


用戶端 PC:
1.所有機種的測試:Intel Core i5 750 2.67GHz;4GB DDRIII;SVP200S3 (60GB) SSD x 2, RAID 0;Intel Gigabit CT;MTU 1500;Windows 7;傳送 10GB 單一檔案 (Link Aggregation 測試);Ubuntu 9.10;Apache v.2.2.12 (網頁伺服器回應時間測試)

___

16~64MB CACHE 的WD X標硬碟,實際的Linux Kernel 的RAID 0/1/5/6/0+1/HSR ..這都有調整的空間..官方僅告知2顆..DS1812+為8顆MAX
網路MTU 1500 走的是File-based / block based iscsi 測試
未針對Client 端的Initiator來作分別..是走軟體還是硬體
而且上面也提刑的是以DSM 4.0 4.1 的某一版進行測試...大家別忘了..4.2 的說明裡..它又提昇了這部份的效能..所以尚有太多的可動變數進行調整及優化...



實際拿DS1812+ with 8顆 SEAGATE 2TB
進行DS1812+ kernel 更新 +調整HSR 參數
進行客戶的教育訓練
1. 32台i-2400 + Intel CT GB網卡(CT)
2. 關閉Intel CT offload chimney 及RSS
3. 連接在CISCO 2960G下(未設定LACP)
4. 同時安裝32套Windows Server 2012 作業系統(VMWARE/HYPER-V)...(以一個VM 22GB計算)
32*22GB 全部只花掉所有學員的20分鐘..從第一台到第32台分別完成安裝進入到桌面...Total 20mins

所以...請好好的利用相關軟硬體特性吧...
grathior wrote:
4. 弟拿來使用在HYPER-V 3.0 or VMWARE vCenter 4.1/5.1/5.1a/5.1b/6 Beta
都可以輕鬆達成......(恕刪)


可否請教一下, 這台 Server 的等級及 GbE 端口的配置為何? 其實你這裡跑 virtual machine 就已經不是單一 OS 對 NAS 做存取了, 謝謝.
FB: Pctine
平時的話...有2台

1. IBM X Server 3650M4 Xeon 2620*2 768GB RAM(VM 最大開到32GB)
1.1 內建Intel I350 , Windows Server 2012 走NIC 小組
1.2 Offload + RSS Disable
1.3 修改Windows Server CurrentSET TCP/Service 設定值
1.4 強制V-SWITCH 使用VMQ + VMDQ + SR-IOV + CISCO Nexus 1000V Free Edition
1.5 更新intel network adapter boot to 18.0 (先前用時為17.4)


2. VMWare vSphere 4.x/5.x/6.X
2.1 強制VSD 使用VMQ + VMDQ + SR-IOV + CISCO Nexus 1000V
2.2 更新intel network adapter boot to 18.0 (先前用時為17.4)
2.3 修改VSD 參數(conf)


pctine wrote:
可否請教一下, 這台...(恕刪)



哈哈..也許..

單一實體作業系統...跟VM stand by..而MRGT or Whatup Gold or WireShark 收集的是實體主機的封包...所以弟覺的跟VM 沒太多影響...(Up 500+ more 的ISO Image 到這個disk )

NAS 如果只是為了網路磁碟機..也太浪費了...

不過我們的測試裡..也單純包含NAS 走iSCSI 直接Assign DISK Letter 在使用..也拿來作為存放ISO Image使用..所以要將機器用到極致...

寫入/讀取/同時寫入及刪除/刪除/修改檔案內容...需要更長的連續測試...
也同時確保最大的使用人數,連線數..


grathior wrote:
平時的話...有2台...(恕刪)


其實小弟前面引用的官方數據是針對 DS3612xs GbE*4 的機種所做的測試, 用了四台PC去同時存取也是為了把頻寬全部吃滿

樓主的 DS1812+ 只有 GbE*2, 那麼在你的配置裡, 用二台 Server 去跑, 可以跑到 GbE dual port 全速應該也是合理的.
FB: Pctine


呃..連接的是有2台沒錯啦..但是其中會有流量的..其實只有一台...另一台..只有非常少量的封包..
比例可能是1:1000000 ......(iscsi target connect only)
樓上兩位高手的對話, 小弟先記下來, 有空再來試玩看看...

不然真浪費了硬體的性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