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key70 wrote:
所有的wifi機 SSID...(恕刪)

之前各台機器獨立SSID
但是頻道手動設定全部錯開
錯開是錯開了
只是電腦在跑的速度還是上不去
我需要把電腦的網卡做甚麼處理嗎?
雖然他狀態顯示867Mbps

我家中水泥牆很厚
所以說過了一間房,原則上就只剩殘血級的訊號
速度可能從40Mbps掉到剩2Mbps XD
這就是我搞出那麼多台WIFI機的原因XD
各個房間弄一台不同WIFI機,目前狀況是蠻滿意的
(我都有未家人的手機設定好連線密碼)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iflash wrote:
之前各台機器獨立SSID...(恕刪)


我再說清楚點好了
所有的wifi機 各自設定一個區網ip
如第一台可設192.168.1.2 第二台設192.168.1.3 依序下去
除了可以供遠端連入管理 也避免衝突
路由器設192.168.1.1 順便開取dhcp分享 順便可綁定wifi機的mac
各wifi機的dhcp都關掉 只透過lan孔連接至路由器
如果wifi機附近有電腦需連線 也是連接到lan孔
wifi機淘汰換新時 可以好好考慮買好一點的 把它慢慢整合
不過我是覺得也不用買太好 因為一定會有死角 單一台很難覆蓋家中所有環境
路由的總負載頻寬要夠大 倒也不一定要買到全giga 應該萬元左右可以搞定
nas或重要設備記得直接接路由
大概差不多就這個樣子 應該可以符合您的需求了



剛才去一間客戶查看wifi,因為反映說買了兩台 asus rt-n68u 兩台用AiMesh 明明5G連線滿格,但老是斷線...

問題在於...兩台設備依然使用無線傳輸,而飛走實體線路,5G訊號已經很微弱了,即使第二台收到再轉發,訊號也很難保證有一定速度。

至於死角XD 其中一個距離經過將近1公尺寬的牆壁or柱子,5G訊號根本就直接死掉.....(掉到-80dBm~-90dBm)


坦白說XD Wifi,還是要看實際格局、牆壁、有無堆放東西等等在做評斷。

最後,5G訊號隔牆訊號就弱非常多,該客戶只是隔個天花板訊號變弱就算了,還會三不五時掉封包...

改換2.4G反而穩穩速度上到60-70Mbps,封包也不會三不五時掉

最後?全部改2.4G最安全。

至於客戶說的兩個死角,把第二台挪位置之後,兩邊就能接近一半速度在跑了(原本幾乎沒訊號,換位置後至少有30-50速度了)

在透過有些品牌可以針對dBm值過低自動強制斷線,讓設備連到訊號較好的基地台,這樣就能近乎接近無縫漫遊了 (一定會有切換,這無法避免...)

當然啦,有些手機本身就有這些優化功能XD

在最後,老實說,要佈置wifi最簡單就是看基地台與設備"直線"距離 (wifi也是會繞射、折射、反射、漫射,但這對一般人而言太高端了,還是看直線距離最簡單)


iflash wrote:
之前各台機器獨立SSID...(恕刪)

mickey70 wrote:
我再說清楚點好了
所...(恕刪)

謝謝您的建議
我目前即是採用您說的作法(除了每一台WIFI機都是不同的SSID外)
就如同我上傳的照片
我目前只要不是Switch,其他的Wifi機來源與輸出線全都只接LAN孔

家中唯一一台在跑DHCP是合勤P883的中華電信小烏龜
(20台左右的設備不包括Switch,都是交由小烏龜來做DHCP)
我覺得好像會讓小烏龜很過勞的樣子XD

家中的Switch以及WIFI機已全面更換Giga級別的LAN孔機
(以前就買高階的,總花費也是有萬了XD)
只是最後就一樓的WIFI機5Ghz頻道突然狀態怪異
不然其實大致上都算配置完成了

還有有線只經過TPLINK 5孔Switch連結NAS時有發覺會上傳頗龜速(極限50mb/s,通常30mb/s)
下載或是上傳資料會有斷線情形,但有時又順的不得了
除了這兩個問題外,好像沒問題了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jiahsien wrote:
剛才去一間客戶查看wifi...(恕刪)

哈~
我很確定我在一樓測試的時候,很空曠沒東西遮擋
我以前就被家裡的水泥牆整的不要不要的了XD
唯一說的上遮擋的大概只有一台電腦螢幕遮了WIFI機的20%面積以及前方一台相片列印機,但是跟Wifi機同高而已


TPLINK/DLINK的5Ghz用手機筆電都可以滿速
用電腦測才會莫名掛點而已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那也有可能是電腦無線網卡問題.....


拿我個人例子,我家是asus n18u

手頭上無線裝置有,紅米1、Asus zenfone 2 (551ML)、Sony XZP、技嘉u2442n筆電、還有一台HTC還是啥的,我姪女在用。

以上唯獨只有Sony XZP 連線超慢,玩遊戲都會轉圈圈。Speedtest測出來一開始速度會非常慢,之後"才"慢~慢~慢的爬上來,幾乎快測完時候才勉強接近其他設備的速度...雖然帳面似乎速度有達標,但點詳細內容一看,有個欄位叫做"使用的數據",理論上全程跑100Mbps的話,那使用數據會相當高。但~Sony XZP這隻測出來的"使用數據"遠比其他設備還要低很多.......

除了慢以外,還會不定時自動斷開Wifi。

但,蠻妙的是,Sony XZP重開機,又好了。(大概好個半天就又死了。)

而更弔詭的是,手頭上有一個玩具,叫做4G分享器 (就是把4G變成Wifi熱點XD 只是不是用手機分享而已)

用這玩具就沒有上述問題...而去客戶那邊,無論Tplink、Dlink、Totolink等等,都沒上述問題。

唯獨ASUS的~ (測到最後感覺應該是跟華碩韌體有關係,因為有一台刷第三方韌體後就沒斷線/網速變慢)


嘛,基本上對於無線來說XD 個人不太抱持著能有多快多棒的速度......


抱持的高度機動性,至於速度跟穩定度,就再說了。





iflash wrote:
哈~我很確定我在一...(恕刪)
針對你說的問題,要看你是從哪個交換器、Wifi接入後再走過那些設備到達NAS。

以你13樓的圖來說好了

理論上只要是同一層5port,就不太會有傳輸瓶頸問題。

也就是插在小烏龜(第一層)身後的第一台5port(第二層)。

至於DIR859(3F、第三層),如果是走Wifi,時好時壞,個人是可以接納...如果是有線,那要看DIR859當下有無設備進行存取NAS或連接網路。

而假設你存取時候的設備恰巧在8Port(第四層)底下的,那你要面臨到的就是8Port底下所有設備以及5Port(第三層)所有設備,不管連入NAS也好、網際網路也好、內部跨交換器也好(例如手機透過第五層的Wifi連到第四層的電視盒子)。

這些都會影響你設備連到NAS的速度....

所以~

在規劃上不是直接把伺服器端都放置在主交換器上,而是看需求決定伺服器放置在哪裡,當然。有錢上10G是一回事了XD



iflash wrote:
謝謝您的建議我目前...(恕刪)
iflash wrote:
謝謝您的建議我目前...(恕刪)


家中的Switch以及WIFI機已全面更換Giga級別的LAN孔機
(以前就買高階的,總花費也是有萬了XD)

關於這一段 我的認知是giga級別的機器還是有分別的
總負載頻寬太低 就算全giga的lan孔機 在底下接上二十台設備
除了路由處理器夠不夠負荷外 實際運作上區網內每台電腦分得頻寬少得可憐 市售五千以內的機器根本是雞肋
我隨便找了一台TL-SG1048來舉例 這台大概一萬五左右 總負載頻寬96g
看起來似乎對一般家庭綽綽有餘 可是如果底下接個幾台nas或影音設備 然後個人電腦多台同時存取下
大概只是夠用而已...這還必須考慮到個人電腦必須利用實體網路線連接至路由才能達成
至於若介接到下一層設備的各wifi機子 因為只用一條線連接至路由 只剩1g而已
那你想就單一wifi機來說 有幾台個人電腦用有線和幾台無線設備來共用這1g 速度當然快不起來啊
我自己家裡面採用的做法是
所有個人電腦用實體網路線拉至路由 nas和影音設備也是 路由器挑中等以上
至於要方便用無線 看哪些地方需要就擺一台 但實體網路線也是拉至路由 這個部分普通機子堪用即可 我是覺得沒必要投資太多

補充一點 如上面大大說的 如果有某些伺服器只供特定幾台使用 那把伺服器和特定幾台放在同一層 方便使用也比較經濟實惠

除了看處理器、背板、孔位之外,貴的原因其實不在於這些硬體要素。

而是能夠在大家都急需頻寬時候以準確符合需求下分配頻寬(也就QoS)

就像VoIP幾乎可以最優先,沒有人希望打電話時候隔壁用bt一下載謎片,結果你的VoIP斷斷續續的…

重點在於Qos如何分配,如何規劃,便宜的多數是已經內定大概幾%幾%給哪個協定使用。(當然有的甚至都沒有,所以更容易出現打電話被隔壁謎片搶頻寬)

高階的是可以自由管控,限制到kb或者bit之類,而由於QoS越多,硬體處理需求越高,自然相對的~高階就高在這了。

如果只是單看硬體其實只能對一半,還要看它功能性如何,不過家用(5人以下)其實就還好了~
畢竟不是天天、時時刻刻都在做那些事情
畢竟高階的就是用在常常頻寬佔滿,負載量高的環境,自然就是要確保各項需求都能有穩定狀況,只是價格不是很好看就是了…………

mickey70 wrote:
家中的Switch...(恕刪)
jiahsien wrote:
除了看處理器、背板...(恕刪)


qos我沒有經驗 印象中只有買過一次大概近萬元的l2交換器 可是不怎麼好用
記得當初是把它分成三類
伺服器、監視主機端大概5台內(設定頻寬保留10%) 行政電腦含列印伺服約30台(30%) 一般電腦端全上線約100台(60%)
還是很卡 不過至少能保障前兩者正常運行 不過l2交換器撐不太住 沒幾年就掛了 後來只保留10%給伺服器端
還是這句老話 有線是無限的 無線是有限的
在區網內對傳資料包含影音 想要順暢的話 唯獨連接實體網路線
至於無線真的不適合十分鐘以上持續傳輸 不是會瞬斷就是熱當

家裡的話除非剛好是新房一次到位 看是要直接拉光纖或是cat6都好 源頭的網通等級也要跟上 這樣撐個20年應該沒問題
如果是既有的線路和機器 先撐著用吧 然後慢慢做好規劃等汰舊換新時 一步一步去把問題點解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