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AP NAS使用到心灰意冷,很難相信是資料儲存專家!

小弟都是買外接硬碟+用同步軟體來備份
現階段桌機裡裝了2T,2T,4T
外接硬碟是單顆8T
下階段就是把8T裝進桌機裡
換成16T的外接硬碟
可能小弟的資料累積的速度慢
所以幾年來都是這樣備份
剛好也都湊上大容量硬碟低價的時機
不用花大錢就可以開心升級

曾經也動過要買NAS的想法
但仔細想想
我最需要的是資料備份功能
啥影印共享,資料分享倒是沒什麼需求
現在更是連下載都用手機在處理
隨時隨地,想載就載
回家再把檔案扣進桌機
要看時再開電視來看

除非家裡有好幾口人常常都有同時存取多媒體的需求
不然NAS應該不怎麼適合家庭用

至於RAID1備份
個人覺得安全性遠遠比不過
定期備份後關在防潮箱的外接硬碟
當然資料同步的時效性是差了點
但至少不容易同時有中毒,故障,燒毀等等狀況發生

squgood wrote:
使用QNAP NAS...(恕刪)


家用來說

方便簡單問題少還是組WIN系統吧,省那什麼電沒意思,你缺那點電費嗎??

你這慘狀我備份到GOOGLE無限空間都比你好用

jerry_tai2001 wrote:
我從TS-419P ,419P+,259P,651,831X,653P陸續添購的經驗來說,
您對備份的流程和觀念不熟,導致這些不該有的問題的產生
這些經驗就當作教學就好

還沒有NAS這產品以前,我就利用電腦單硬碟備份了,
所以樓主發生的問題我都經歷過,
轉移到NAS上時,除了速度慢以外,幾乎沒有問題
期間遇到同時兩顆硬碟故障,還有主機板整個故障,
資料也都沒有損失,因為我有自動異地備援,
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我都想過了..也遇過了,
所以重複發生在NAS上,自然就能簡單解決了

以後您就會慢慢體驗..QNAP算穩定但是軟體沒寫得很好
SY..的我也有買,軟體的設定比較人性(我是說檔案權限的邏輯)

一般客戶的電腦功力很差,就是網芳的操作就算厲害了!
所以我儘量使用客戶的體驗,才能真正發現問題,
不會另外去找其他的工具來操作他

慢慢就會更好了
NAS就像開超跑一樣,一開始總會撞車的,慢慢就能適應了!


您好,
您提到了"自動異地備援",請用也是使用QNAP的備份管理中心的功能嗎?
我用備份管理中心的RTRR執行備分到外接硬碟說成功,但實際上有部分資料出錯!
請問有遇過或如何解決嗎?謝謝!
squ
還好我完全不相信NAS的各種軟體功能,唯一用處只拿來當10G區網陣列儲存備份,主要還是使用PC的硬體陣列卡。
另外廠商自己開發的產品卻不知道消費者詢問的技術問題,這點比較讓我覺得扯,我詢問某台NAS 4BAY的想把原陣列硬碟轉移到新某台8 BAY機型,是否可以無痛轉移詢問技術部回答是 不清楚 真是極度好笑。
雖然這邊是 NAS 區,但剛好有上熱門所以就進來看一下

我本來是做電腦維修的,我對 NAS 其實非常反感

反而我都喜歡用電腦主機來做備份或儲存會更安全

就算一定要用 NAS 我也絕不會做 RAID

我可以裝2棵大容量硬碟做排程第一棵到第二棵備份

總比真的中勒索時全死光,而且我遇到做 RAID 的硬碟真的很容易掛

我想應該是 RAID 的工作量比單一硬碟存取頻率高很多

---------------

我自己的資料量其實也很多,我是單買一棵 8T 的硬碟來做備份
(但最近發現不太夠了應該會改換到 16T 單棵)

8T 硬碟是直接掛載在我自己使用工作跟娛樂的電腦

我的資料跟伺服器的資料都有設半夜排程自動備份到我那棵 8T 硬碟

但因為我有用一些小技巧所以不怕勒索病毒

不然我自己也很擔心我硬碟何時掛掉或者中勒索就真的完了

我自己電腦也從不裝防毒,電腦會中毒不就外乎那幾個重點

但還是會怕資料硬碟故障或真的不小心中勒索,多一棵大容量備份是必須的


不過備份方式當然還是以大家方便跟需求為主,我也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大家可以評估看看自己最好的資料存取方式





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我是自己組 NAS,NAS 平時放在別的地方,非自己家,

NAS 是 8bay 的,用獨立 RAID 卡做 RAID 10,

硬碟用兩種不同牌子的 NAS 碟各四顆並交錯放,

平時資料就是電腦一份、筆電一份,NAS 一份,

只要電腦或筆電有新增檔案我就會手動 copy 一份到其他兩個點

資料 copy 到 NAS 時是用 SFTP,

電腦本身也有用備份軟體備份系統和資料,

電腦的系統碟跟資料碟是分開的,

我這種做法資料同時不見的機率應該很低,

要是真的遇到全部同時掛掉我也認了。
你跟我之前遭遇很像,那不是NAS很爛,是QNAP這家的系統BUG很多,虧你能用三年,我用一個月就受不了,尤其它們快照功能常出問題,我之前用也遇過資料差點毀損的情況,還好我放進去的資料,有先備份在外接硬碟裡,後來認賠脫手,目前用華碩子集團NAS,沒再碰過那些奇怪問題了!
很多人都曾跟我說過…NAS是個很簡單的設備…只要網路設定好了就能用了…

當然,對我們會用或熟悉的人而言…也許「看起來」是這樣沒錯!但事實上從一開始設備的選擇,儲存空間的設定,系統和功能的設定,維護和備份的設定…一個一個都是眉角啊!

看到這篇…雖然樓主很可憐…但這其實是一次又一次「自以為是」的錯誤累積…

1、買NAS卻只買一顆硬碟!把NAS當外接硬碟! XD
2、一開始轉移資料時應該用「複製」而不是「搬移」!
3、我相信原廠絕對不會回答NAS內接硬碟的儲存格式要是NTFS!
4、就算有NAS,資料還是要備份、備份、再備份!說沒想到或是沒預算…那只能說這資料看來還不夠重要!

#DIY一定有風險
#NAS投資有賺有賠
#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或Google
你可以叫我Alan或阿斌,請不要叫我mis339,謝謝。
1. RAID磁碟陣列用途不是備份,不要以為RAID1是兩顆一模一樣鏡像就有備份效果,這種想法是錯的。一組RAID磁碟裡面的那份資料,請將它就視同是一份資料。RAID只是對這份資料有硬碟故障的緩衝作用,容許數量內的硬碟故障,讓使用者有時間更換。它是備援,不是備份,將中斷服務的時間降到最低,甚至不中斷。
前面有網兄提到整台伺服器即時鏡像到另一台伺服器,那也是備援,而不是備份。
所謂備分,就是「使用中的資料」即使遭遇到故障、誤刪、綁架、失竊、失火、泡水等等災變,我還能拿出一份完整的資料,接上去馬上能夠使用的,那才叫備份。

squgood wrote:
個人以前習慣資料備份在數顆的外接硬碟中。
近幾年看到網路推薦以NAS取代外接硬碟來備份資料的好處。


2. 資料備份在外接硬碟中.....外接硬碟中的是「備份」,那原來那一份呢?
如果您後來將外接硬碟的資料「移動」到NAS中,一樣的問題,原來那一份呢?
外接硬碟本來就已經是對一般家庭及個人非常好的備份形式。

3. 請不要將NAS當成「理想的」備份形式。NAS可以透過網路分享檔案,還有各式各樣的功能,顯然就是一個運作中的機器,那這個機器裡面當然就是正在「使用中的資料」,是取代你個人電腦及其他裝置的硬碟空間,達到多人多地同時使用的目的。
而備份,應當就是定時複製「使用中的資料」,複製一或多份以後斷電另行存放,也就是所謂「冷儲存」。

4. 備份是將「正在使用的資料」另存一份以上。還有一種儲存方式,資料短期內不再使用,將它從運轉中的儲存媒體中拿出來,冷儲存到其他儲存形式中,那它也不叫備份,因為它還是只有一份,趕快另外複製一份以上存放才是正途。
同情樓主的珍貴資料損失
近年NAS因為廠商有心推廣給一般消費者
所以出現很多NAS比傳統外接硬碟實用的文章
仔細了解後實際上一般人並不太需要用NAS的
理由很多可以自行Google

珍貴的東西建議最最基本至少要有兩個備份
懶一點就電腦一份,外接硬碟一份(冷儲存)
出國拍照擔心備份問題可用雲端備份,或是帶顆無線行動硬碟
基本上容量一定夠,一般人這樣就非常足夠了
設備投資也不至於需要跟業務用比擬

如果傳統硬碟不幸誤刪資料
或是插錯電源導致晶片燒毀
甚至不小心自行格式化
都可以尋求硬碟救援協助
基本上都救得回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