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以前的備份. (多備份!)
>> (2) 操作錯誤將重要資料檔 overwrite (覆寫)
找以前的備份, 或是開啟 NAS 裡面的 samba recycle bin.
>> (3) 如果 NAS 硬體故障需維修更新元件,不知會不會影響到硬碟裡的資料?
看每一家的設計, 如果是 QNap or Synology, 直接把硬碟拿到另一台同型號的 NAS 開機即可.(有可能需要重新安裝系統, 但不影響資料)
>> (4) 如果使用的NAS是已無備料舊機種,又遭遇硬體故障 (不是硬碟故障),資料還救得回來嗎?
同前, 移到另一台同廠牌 NAS, 雖然不同機型, 但重新安裝系統後, 資料又回來了.
不過前面提這麼多, 沒事多備份準沒有錯.
FB: Pctine
pctine wrote:
>> (1) 硬碟裡的系統或資料 (例如)中毒被毀的救援。
找以前的備份. (多備份!)
>> (2) 操作錯誤將重要資料檔 overwrite (覆寫)
找以前的備份, 或是開啟 NAS 裡面的 samba recycle bin.
>> (3) 如果 NAS 硬體故障需維修更新元件,不知會不會影響到硬碟裡的資料?
看每一家的設計, 如果是 QNap or Synology, 直接把硬碟拿到另一台同型號的 NAS 開機即可.(有可能需要重新安裝系統, 但不影響資料)
>> (4) 如果使用的NAS是已無備料舊機種,又遭遇硬體故障 (不是硬碟故障),資料還救得回來嗎?
同前, 移到另一台同廠牌 NAS, 雖然不同機型, 但重新安裝系統後, 資料又回來了.
感恩!!
(1, 2) 請問如果主機內不放資料,全部放在 NAS 並做 RAID 1, 再加上 samba recycle bin, 是否等同有備份的功能?還是說因為用 RAID1所以如果有一顆內容毀了(HD沒毀)等同兩顆內容都毀了呢?雖說實務上一定會對主資料區再備一份到另一顆儲存裝置上,但若採RAID1就能省下異碟/地備份的話,就省事了。
此外 samba recycle bin 是類似 NT server 裡頭的 陰影複製(shadowing) 功能嗎?
(3,4) 意思是NAS新版系統會相容舊系統與舊設定囉!那真是太好了。那麼前面有某大說用舊版NAS無法享用新版系統功能。那麼他只要買新機種,然後將舊版NAS裡的硬碟拔下來,直接裝到新NAS裡,重新安裝系統,舊可以使用囉?不必先 copy 出來再拷貝回去。
跟RAID (磁碟陣列,加速或保全)
給分開看~~
單就資料保存來說~nas設了raid,就算你nas主機壞了~就算沒有其它的主機能支援~
但是檔案結構還是在呀~~拿到別台就能讀出來啦~就像你電腦主機壞了~請問你是要救回你的win7系統?還是救回裡面的相片檔案之類的?
nas大多使用unix核心的,所以只要能讀EXT檔案的都能讀的出資料
在來~你的定期備份~軟體同步~等等的~都建構在一個"不能懶"的前提上~~
可是我用raid~完全不用理他吧?定期備份~那備份前損失掉的資料你可以接受嗎?
我沒辦法接受任一張相片的遺失~所以我家裡是使用單獨的小陣列櫃~而不是nas內建的陣列~
當然~每個人~對資料的看法及特性都不相同~財力也不同~
對我來說浪費個二、三千元的成本來保全我的資料~個人覺的很滑算~
uglycat wrote:
照 51樓達人所言,...(恕刪)
資料安全是用錢堆出來的,而要花多少代價來追尋資料的安全,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依小弟自身的經驗,筆電裡有很多資料是不需要備份的,只有一些資料夾是絕對不可損失的。
所以小弟利用NAS所附的備份軟體,自動的排程備份到NAS中。
而我用的NAS有7個硬碟,所以其中兩個做成raid1,重要資料就放這裡。
另外再利用NAS內建的備份功能,每個禮拜自動將raid1中的資料備份到第三個硬碟去。
至於其他的四個硬碟就用來放一些不太重要的東西..雖然看起來代價有點高,但小弟覺得還蠻方便的。
花點錢買方便跟快樂,小弟是覺得很值得啦,看在其他人眼裡可能很蠢吧~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我有照片遺失恐懼症,及備份過動症
==第一階段
原本一台電腦時
一組Raid
1. WD640GB Raid1
2. Seagate 250GB Raid0
照片資料夾就是兩組陣列一起放,編輯時用Raid0,每次編輯完再用filesync 跑一下同步到Raid 1,超快,job都預先設好,照片就有三份。
==第二階段
後來有次買一顆Hitachi 1TB硬碟重作系統及時,Seagate 250GB Raid0 先打掉,後來WD 640GB 也拆掉Raid,沒想到異動期間,匯入大量新照片,又不小心將舊的硬碟資料覆蓋到新的,所以新照片就不見啦,才趕快用爬文用資料復原軟體從相機的SD卡把匯入刪除的照片再還原。
因人為操作失誤嚇到了,趕快再去買一台NAS,Seagate 250GB*2 拿去NAS 上做Raid 0,照片放一份
WD 640GB 改作Raid 0,照片放一份
Hitachi 1TB ,照片放一份
==第三階段
那時末日電影很多,想說住家的地殼不知什麼時候會不見,因都用Picasa, Blogspot & Google 相關服務,就花錢買了付費Picasa 空間,將照片原始檔也丟到雲端一份,從20GB,80GB 買到現在用200GB。
當照片從相機匯入到電腦後,Picasa 就直接sync 到web 上
這樣照片有4份了。
==第四階段
後來又在加買一顆Hitachi 1TB,共有兩顆1TB,又去組成Raid 1
NAS 250GB Raid0 一份
WD640GB Raid0 一份
Hitachi 1TB Raid1 一份 (算兩份)
Picasa Web 一份
共五份,越來越走火入魔了,這同步都很方便,一個FileSync job 全部一次同步完。
因NAS 傳輸較慢且要保留差異副本,所以NAS 及Raid 1 分開同步兩個job。
==第五階段
最近買了第二台電腦,且東西越來越多,如小孩的巧虎ISO,高清電影檔,鑑於磁碟空間利用率不佳,所有的Raid 打掉。又因傳統硬碟市場價格處於牛市,因此只轉攻SSD,備份方式就反璞歸真。
第一台電腦WD 640 單顆放一份
第二台電腦 Hitachi 1TB 單顆放一份
NAS 放一份
Picasa 放一份
回到照片四份。
除照片影片因有Picasa 可以上傳支援,其他資料都是至少雙份。
電腦使用經驗,備份永遠不嫌多啊,即便是家用。
==第六階段 (計畫中)
因長輩家也幫她接光纖網路,有點想將NAS 拿去長輩家,用FTP 或Tomato VPN做個異地備援同步
還有因Picasa 開放一定像素無限上載,想停用Picasa 付費空間,放棄原始檔案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