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絕對不是設定之後就高枕無憂了
業界從Parallel SCSI就開始行之有年的RAID主要目的就是效率和安全
各種不同的RIAD架構就是針對不同的需要而有所取捨
尤其針對安全方面RAID能提供的其實只是一個有機會挽救資料的緩衝期
另外還是需要有獨立的備份系統才是完整的資料儲存方案
(不然動輒六七位數的D2D 或 Tape Library Backup System賣好玩的嗎)
個人市場各家主機板與晶片組開始提供RAID的功能
我個人覺得只是提供一個賣點,讓產品有較多功能
使用者也可以獲得部分效能和安全上的提升
但是絕不要對主機板或低價的RAID卡有太高的期待
我自己的使用經驗,從Adaptec的Parallel SCSI RAID開始,
到主機板內建的IDE/SATA/SCSI RAID
PCI/PCI-X/PCI-E介面的RAID卡都使用過
目前現役的還有Parallel SCSI RAID兩組; IDE RAID一組; SATA和SAS RAID各一組
但絕對不使用主機板的RAID (工作站和伺服器主機版都有內建SCSI/SAS RAID)
至於購買獨立的硬體RAID卡,我覺得這是必要的
不過前提是使用RAID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並不是光想到速度或安全這麼簡單而已,
最重要的是應用的環境
單純的資料儲存?OS的安裝環境?或是哪些應用成是有大量或高速存取的需求?
如果評估下來的確需要,
那就直接購買萬元以上大廠的RAID卡吧
因為既然經過評估的確有需要,那為什麼還要去使用功能被精簡過的中低階卡呢?
若只是嘗鮮,想用RAID 0提升速度,那用SSD比較快還比較安靜/省電
若想用RAID 1備份,那找個軟體設定自動定時同步意義相同
若需要更進一步的RAID功能,那還是乖乖掏錢出來吧
另外樓上有提到關於PCI-X與PCI的部分,
首先一般個人電腦上幾乎沒有266MB/s的PCI存在,
絕大多數都是32bits/33MHz的規格,也就是理論速度只有133MB/s
而且如果有花點時間去研究Chipset的設計,
PCI是所有的插槽共享頻寬,
也就是如果有一張PCI網路卡和一張PCI RAID卡,
如果你透過區網傳檔那速度只能說一個慘字,
再加上PCI也一定是和南橋整合在一起,
換句話說,就等於是PCI和其他所有周邊共享(通往北橋或CPU的)頻寬
PCI-X則是由北橋獨立聯接晶片,
且通常一個channel最多連接兩組插槽
當只使用一個插槽時以64bits, 133MHz運作,
若兩個插槽都使用則只能以100MHz運作
若擴充卡只支援66MHz那全部都會降到66MHz
PCI-E則是直接連通北橋,
不過部分晶片組則會在南橋部分也增加Bridge(但通常是北橋優先使用)
以上大部分是我個人使用經驗以及過去網路上搜尋所得,
如果有所疏漏或錯誤煩請指證,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