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的正面照:

盒子的背面照:

內容物很簡單, 一條USB 3.0線, 一條色差結合紅白端子影音線, 跟擷取盒.
並沒有附送HDMI線材.

附檔為錄影約十秒左右的測試檔(壓縮檔解開為MP4, 為PS3遊戲影音760P).
測試環境:
CPU i5-750 + 4G RAM + P7P55D-E 主機板
這是台老電腦, 且這塊主機板的USB 3.0其實是有點半殘的.
(相關討論串)
另外影音線是用四合一(PS2+PS3+wii+Xbox 360)副廠色差線
不知道是哪邊限制住了PS3色差只跑1080i....
不過PS3遊戲大都自動降成760P執行吧.
附加壓縮檔: 201402/mobile01-14336cd655b1facf833124a632242230.zip
測試心得:
這個硬體版本把Bypass拿掉了,
硬體介面變得很簡單, 只有一個接色差的專用座 + USB3.0接口 + HDMI input X1
目前測試延遲還勉強可接受.
如果玩遊戲怕延遲, 有Bypass需求的玩家,
其實也只要買一個可同時顯示的一入二出HDMI分配器就可以了.
照例圓剛的擷取卡不能破解HDCP,
針對HDCP保護內容有錄影需求的得另外接黑盒子.
最近可能會改用這張卡實況,
實況網站:
http://www.twitch.tv/ctsenna
PS: 舊的實況是用E900F跑色差480P
(近期實況遊戲應該會是EXVSFB比較多....)
(另外我慣用SCFH+Flash Media Live Encoder實況, 應該不會用圓剛內建的軟體實況....)
附註心得:
用Pot Player撥放感覺起來感覺比原本的軟體順,
只是PS3主畫面跟進入遊戲是不同解析度,
Pot Player得手動重新調整? (有沒有自動偵測的設定阿? 沒找到?)
KM Player則還在測試....好像問題跟Pot Player依樣....
如果覺得Pot Player或KM Player跑起來鈍鈍的, 關掉重開可能變好....
2014/03/02
更新延遲比較:
附加壓縮檔: 201403/mobile01-515d8367b41e6fdd10d29c16a40a144c.zip
附加壓縮檔解壓縮後為WMV影片檔,
畫面左邊是視窗化的執行圓剛軟體的擷取畫面,
畫面右邊則是沒有經過任何處裡直接輸出的畫面.
可以比較一下延遲!
從影片看起來還是有一點點的延遲,
但應該極短....
不過玩遊戲可能還是找個一分二可同時輸出的接頭,
會比較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