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式鍵盤真的有那麼好嗎

Randolph wrote:
放金屬片是為了讓鍵盤穩固
怎麼打都不會位移
和是不是用機械手臂加工有關係嗎?


我不認為缺了一塊金屬片就會讓鍵盤打一打就位移。

如果沒有金屬片就會位移,那些薄膜式鍵盤(尤其是號稱超輕薄的款式)不就要被譙到死。

「槓,我打一打字,鍵盤就飛走了!*&#%@#...」

---------------------------

臺灣製造的鍵盤是人工插軸,所以需要金屬板協助固定;德國、捷克生產的鍵盤,因為使用機械手臂,所以不需要金屬板協助固定。

相對的,因為有金屬板協助固定,所以臺灣的鍵盤每個軸只需要兩個銲點;德國、捷克的鍵盤則需要四(還是五)個銲點。這個只要兩種鍵盤都拆過就知道了
本人也算是鍵盤松鼠一隻,對於無線機械式鍵盤,我跟前面某些網友持相反意見。
有人說多數機械式鍵盤愛好者根本不需要無線,說無線增加成本,增加麻煩,只是少了一條線,百害一益。
事實上有非常多數的鍵盤松鼠與我一樣,非常期待2.4GHz無線鍵盤上市,有種人很討厭在工作環境看見『線』這東西,為了減少線材的出現,可以花錢花時間隱線整線,可以犧牲音質去用內建喇叭的螢幕,如果連一個很容易就可以達成的無線鍵盤都辦不到,的確會有失落感。像我的tenkeyless考慮了一年才買就是因為它有線,最後手癢忍不住還是買了。
要是現在有一把80% Filco 2.4GHz無線機械鍵盤+超小型接收器,我相信訂五千以內還是會很多人買。
不考慮藍牙是因為與無線電相比幾乎完全無優勢,藍牙較貴較耗電,連線較慢較麻煩,而且不是每個電腦都內建藍牙,現今也已有超小2.4GHz無線接收器,所以可以不考慮藍牙。

另外一提,如果鍵盤的CP值只考慮售價與製造成本的話,那羅技的高價鍵盤可以第一個丟進垃圾桶。
Venti-Mocha wrote:
本人也算是鍵盤松鼠一...(恕刪)


麻煩一下
“不少”跟“多數”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數字概念
不要把這兩個當成同樣的意思
本身每天都有在寫code,外加email,鍵盤使用頻率很高,
曾用過一般薄膜,感覺太軟,有些按鍵打在某些點時,會按不太下去,卡卡的,
也試著用過3000以上的機械式,硬...沒比較好用,加上吵死了,
後來發現原來有一種叫做剪刀腳的薄膜,
買來用過後發現,讚,不會太軟,也不會太硬,加上不會卡卡的感覺,回彈力也不錯...
價格呢,又很親民,500上下就有了,
所以從此以後,不考慮一般薄膜,也不會買那種貴森森的機械式鍵盤了


另外再澄清一下,關於鍵盤一次能同時按多少按鍵不卡鍵,和機械或薄膜無關,
這涉及到IO掃瞄的排列方式,只要設計的好,你要w+a+s+d同時按也ok,
此外如果你是USB的,同時可按下的鍵數也會和USB descriptor的宣告有關,
一般傳統USB keyboard只用到8個byte,其中1個byte為保留,另一個byte為modify byte(alt,ctrl..等鍵的狀態)
因此剩下6個按鍵buffer可放,所以不管你電路設計是可同時按下多少按鍵,
最大還是只能按6個(alt,ctrl,win,shift.....等功能鍵除外),
不過只要把descriptor的keybuffer宣告長點,要同時按10幾個也沒問題(重點是一個人才10個手指頭,個人覺得6個已很夠用)


PS.不同廠家生產的剪刀腳效果好像也不太一樣,以上純屬個人使用心得,不代表該產品的絕對優缺點

im194 wrote:
本身每天都有在寫co...(恕刪)


看了你的敘述,
感覺上你應該買到最吵的青軸,
如果你日後有機會的話其實可以試試其他的軸(不過個人感覺機會不大),
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才是。
"WOW. Such a crappy built frame costs $300? I think you are hijacked."
daKKK wrote:
剪刀腳的回饋力 比機械還有感覺
而且很耐

你打的是啥機械式鍵盤呀??
手頭上一隻zippy的剪刀腳鍵盤,用不到半年打字就出現誤送訊號.....
連送保固都不想送了,手感沒有想像中的好又出這種包就當作是花錢買教訓,
另一隻青軸5年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Venti-Mocha wrote:
另外一提,如果鍵盤的CP值只考慮售價與製造成本的話,那羅技的高價鍵盤可以第一個丟進垃圾桶。

+n
這串看下來、不少人覺得花3000多買機械式鍵盤是浪費錢,個人覺得會去買500起跳的羅技跟微軟鍵盤、那種人才是"盤仔"

Linsland wrote:
臺灣製造的鍵盤是人工插軸,所以需要金屬板協助固定;德國、捷克生產的鍵盤,因為使用機械手臂,所以不需要金屬板協助固定。
相對的,因為有金屬板協助固定,所以臺灣的鍵盤每個軸只需要兩個銲點;德國、捷克的鍵盤則需要四(還是五)個銲點。這個只要兩種鍵盤都拆過就知道了


(舉手)老師~我聽不懂~~

電子廠我也待過幾年, 這個理論我真的想不通, 機械手臂插key switch就不用金屬板?
人手工插key switch就要金屬板?? 原理是什麼??

是指一個key switch本來有五隻腳, 因為用手工插件太難插, 所以把腳剪掉(或直接買只有兩隻腳的swtich)
剩下有作用的那兩隻腳? 還是本來有五隻腳, 手工插件的只有兩個接點上錫??

抱歉我沒拆過鍵盤, 等下來去google看看有沒有拆開的圖.

不過怎麼樣都覺得switch是用鍚固定住的, 跟有沒有鐵板關係不大? 比較可能的是key switch本身是兩個
金屬接腳,本體還有伸出塑膠腳, 由塑膠腳頂住金屬板達到固定的目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im194 wrote:
本身每天都有在寫co...(恕刪)


USB鍵盤如果是遷就HID,就算key buffer宣告再長也沒用,定義就卡死了,L-ctrl、L-shift、L-alt、L-win、R-ctrl、R-shift、R-alt、R-win、然後搭配六個一般按鍵(多媒體鍵不算),就是極限了,多按的都會被放掉

唯二可行方式就是
1. 同一鍵盤宣告成多個鍵盤,每個鍵盤回報不同區域,講極限一點,每六個按鍵宣告一個HID鍵盤,不過很可惜,似乎沒有哪一家MCU可以搞這麼多USB combo-device在一起,我看多頂多兩三個而已
2. 不搞HID,自己定義,換句話說,你要搞個USB驅動程式給使用者裝,不裝就沒辦法用NKRO(超過六個key)

另外,如果很吵的青軸也覺得重手,那很多薄膜應該都會覺得重手才是,尤其有不少剪刀腳的回彈力道不輸黑軸

不然就是你買到白軸、ALPS,不過白軸很少了,ALPS應該也賣不到三千,怪怪


Venti-Mocha wrote:
本人也算是鍵盤松鼠一...(恕刪)


當然,如果你可以為了一條線犧牲手感、犧牲音質,那的確,你會希望多花一兩千塊買無線配備
問題在於,會花兩三千塊買機械鍵盤的人已經不多了,這些人裡面,為了一條線再多花一兩千的人有多少,個人認為是不多啦

像我是為了標準80%找很久,找很久才找到那時候剛剛發售的Logitech diNovo cordless desktop,很不幸他是無線的,也很不幸他非常貴(NT$5000上下),幸好他的手感不錯(剪刀腳),質感也不錯,素質也很好,讓我用了他兩年

不過還是敵不了茶軸的誘惑,先是弄了一把英黑茶KBT,還把他切成80%,後來又買了Tenkeyless

就一個每天坐在位子上寫程式超過8個小時,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的軟體工程師來說,這兩把(KBT、Tenkeyless)都相當好用,也相當可靠

的確,如果買鍵盤只考慮CP,真的,買超過1000塊的薄膜鍵盤都是盤子,除非那個鍵盤有什麼特殊,例如之前有金屬模具的(兩千左右),可分離(微軟或diNovo)等等

不過一個產品(不只電子產品),除了材料成本、製造成本,還有產銷、量產規模、市場規模、產品定位等等造成的影響,不是那麼容易用一個材料成本、製造成本就可以去衡量

機械鍵盤如我前面所說,他的量產規模比起薄膜,小太多了,他的市場也很小(從展售的店有多少就可以推知),當然同樣的材料成本與製造成本,他的售價就一定比較高,市場使然

我們買這些機械鍵盤的松鼠,不就是愛上他的手感、質感嗎?對我們來說,C當然就是這個,而不是有什麼功能、也不是那些多媒體鍵

那些覺得機械鍵盤貴的人,恭喜你,你很幸運,不用為了一個手感老遠去試打、爬很多文、甚至猶豫不決、吃泡麵存錢

反正他貴、便宜,跟你也沒關係

想要嘗試看看的人,你要辛苦一點,因為現在市場就是這樣,你只能找那些地方去試打,而且我要提醒你,不是只有摸一摸,打兩下,你最好要坐下來,把你兩隻手都放上去,照你的打字方式,實際打個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每一種軸都打打看,甚至同樣的軸,不同廠牌都要試試看,因為就算是同樣的軸,不同廠牌也有所不同

像我的KBT與Tenkeyless,同樣都是茶軸,可是感覺差很多,一個比較Q可以感覺他的回彈,一個比較紮實,回彈沒有那麼Q,各有好壞

已經是松鼠的,就不要跟沒進門的吵架,指正觀念可以,但不要對薄膜不屑一顧,薄膜也是有好的,手感也是有不錯的,而有些人他就是喜歡(或者說習慣)薄膜的手感,那不是一件錯事,對他來說,那很正常,他不需要別人的打擊,別人也不應該打擊他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bluesystem wrote:
(舉手)老師~我聽不...(恕刪)


其實這個我也不是很懂,不過我可以提供一點資料

我手上的cherry軸底下是兩個接點,中間還有一個突出的定位點(目視Φ2.5mm左右),四周還有四個小凸點,應該也是定位用,另外還有兩個孔,是要在軸上裝LED的時候用,這幾個孔外,還有兩個孔,估計是可以在內部裝上額外的固定點供銲接用,至於這兩個點對於接觸(電路觸發)有什麼作用,不得而知

軸的設計上,兩側有卡榫,可以直接安裝在鐵板上,基本上插上去是整個卡住,整個軸固定在鐵板上,我是不清楚這樣有什麼特別作用,有待高手說明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已經落入廢文模式了
機械式偏執人種開始無理性的批判非他族類
好像不掏錢買一把機械回去放倉庫就是笨蛋
而且見不得別人說機械式的缺點
典型的小眾心態...

啊要是那麼完美就統一世界啦
再想想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