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說明一下,光學(包含所謂雷射)滑鼠,簡而言之,就是以特定光源作為照明,然後以CCD、CMOS等感光原件做為偵測器,偵測表面材質移動來換算滑鼠移動
於是衍伸幾個問題
1. 光源,可分為雷射及一般,顧名思義,雷射就是使用雷射光做照明(不知道什麼是雷射光?請善加利用google,謝謝),一般的則大多使用LED作為光源。而這兩種都分別有「可見光」或「不可見光」,這個上面foragefish兄有說明了(別懷疑,一般光源也有可見光及不可見光,雷射也是,並非所有雷射都不可見,也不是所有一般都可見)
2. Lift distance,簡單講,就是滑鼠離開桌面移動時,滑鼠感應不到的距離。基本上,這個是「必要的」距離,通常,這個距離應該是「有限度的」越小越好,因為這樣你才不用把滑鼠拿很高來做跳移的動作,至於樓主認為要一公尺還能動作的話,肯定是一種天大的誤解
3. 表面材質的影響,這個從光學滑鼠的偵測方式就可以知道大概,如果是均勻的平滑表面,滑鼠無法在對焦平面上找到可供判斷移動的點,那滑鼠的功能當然就不能發揮,但這個條件其實牽涉頗廣,整個感測器設計的放大率、焦距,感測器的解析度、甚至光源波長等,都有可能影響,但基本上來說,「均勻平滑」表面本來就是光學滑鼠的罩門,就好像摩擦力超低的表面是滾輪滑鼠的罩門一樣,別去考驗他的罩門有多脆弱才是
附帶說明一下,相機的CCD、CMOS可以感測的波長範圍跟人眼不同,相機拍的到的,人眼不見得看得到,上面好幾張DC拍的東西,基本上跟用DC拍紅外線遙控器一樣,拍得到,眼睛其實並看不到,當然,如果你是超人,看得到紅外線那就不在此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