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CREATIVE GigaWorks T20II  vs EDIFIER R33BT
 
CREATIVE的喇叭產品一直都專精在電腦喇叭領域,從T20到T40外型設計上大多趨向瘦瘦高高的設計,不只擺放上相當方便,而且放在桌上可以不佔空間,音質上也都一直受到大家的推崇及喜愛。
而CREATIVE GigaWorks T20II更是電腦喇叭常青熱賣款,相信也是很多人的電腦喇叭入門首選,同時也陪伴很多人的成長。細長的身型擺放上相當方便,放在桌上可以不佔空間。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喇叭熱門廠家EDIFIER更是不用多說,不只在電腦喇叭方面,連以聽音樂為主的書架型喇叭都有很多很超值的款式,相信大家也都很了解,而且很多人從小型電腦喇叭升級書架喇叭的首選就是EDIFIER,而這款R33BT是今年最新推出的桌上小型喇叭,加上藍牙功能,讓整個使用上相當的方便。另一個角度來看,似乎可以把R33BT定位為書架喇叭的縮小版。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兩款從外觀上來看很明顯的可以發現音箱的大小差異很大,中低音單體的大小差異也很明顯,光從外觀來看,就可以猜出R33BT的低音量感絕對會多很多,但是音響的好壞不能只靠低音量感,而是要搭配整體的平衡,若是低音很足但是都是破破的低音,那不就很慘。T20II採用2.5吋的錐形玻璃纖維編織中低音單元,依照官網的訊息可以無需低音砲,就可以提供充沛的低頻延伸喔。R33BT則是採用3.5吋大尺寸60mm磁鐵的中低音單元,加上特殊塗層震膜。兩款喇叭都是採用2音路分音,高音單體T20II採用1吋(25.4mm)絲膜球頂單體,R33BT則是採用φ13mm絲膜高音單體,兩款都不約而同採用絲膜單體。
 
這兩款同樣都是屬於低音反射式的音箱設計,T20II的反射孔設計在上方,是很少見的設計。而R33BT的反射孔是採用較常見的在背面的設計。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輸出功率就不用多說,因為大功率擴大機如果遇到低效率的單體,聲音一樣出不來,因此我對功率的規格是不太在意的,(題外話:我有一台純A類的擴大機,雖然只有20W,但是推力相當足夠,聲音超美),而且這兩款都是有來頭的廠家,加上喇叭定位明確都是屬於桌上型近距離聆聽的喇叭,相信廠家工程師都有經過計算,因該不至於推出輸出功率太兩光的商品,還有一點,以桌上喇叭這樣近距離聆聽,功率太大也是無用武之地。
 
T20II前面板除了音量扭之外還有高低音的調整鈕,可以依照喜好及環境做高低音微調,調整的範圍我覺得還不錯,在一些反射比較強的房間可以適度減低一些高音,我覺得很多喇叭廠家為了凸顯音樂的明亮感,會刻意加強高音,加上很多人家裡牆面也沒有吸音的裝潢,高音都會太刺耳,因此適度減少一些高音會讓聲音不會太刺耳喔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R33BT的面板設計是採用極簡風格,位置位於音箱正上方,總共只有3個按鈕,音量大小及電源,電源鈕也同時有音源的切換功能,環狀指示燈綠色是類比輸入,藍色是藍牙輸入,清楚明白。
 
在輸入及輸出介面上,T20II除了背面的3.5mm輸入,前方面板有另一組3.5的輸入孔及耳機的輸出孔,似乎很方便。但是現在很多都已經採用無線的連接方式情況下,這樣的設計好像有點過時。R33BT除了背面的3.5mm輸入,沒有額外的輸入及輸出,但是有藍牙輸入。例如回家想要聽一點音樂,不用開電腦或是透過有線連接,直接以手機透過藍牙與R33BT連接,馬上可以播放音樂,而且還可以帶著手機走來走去。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的實際測試,這兩台在測試之前都已經斷斷續續播放超過48小時的時間,稍微讓喇叭進入正常播放的狀態。
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平價音響入門款比較 CREATIVE T20II<有實測影片>
有人說T20II原廠附的訊號線不夠好,更換後音質好很多,因此這次兩對喇叭都用我自己訂製的德國線材來測試,避免爭議。
 
實測影片
請注意你是用你的耳機或是喇叭在聆聽測試影片,僅做聲音特性相對性對照。
第一段

 
第二段
 
 
T20II的低音相當豐富,以2.5吋的低音單體對抗R33BT的3.5吋單體,量感上不遑多讓,但是扎實度上就顯得薄弱一點,高音部分兩對的表現都很不錯,以第一段音樂44”左右的鈴鼓聲來說明一下,大家可以與原始檔比較,T20II的高音很清脆但是反應卻是有點拖,從原始音檔可以清楚聽出每個金屬鈴片撞擊的聲音,但是T20II的鈴聲表現卻是讓鈴聲都黏在一起,似乎R33BT表現上就好多了,層次感較豐富。
 
在第二段音樂中可以感受到R33BT聲音比較厚實飽滿,不虧是老字號喇叭廠家EDIFIER,以這樣的價位,可將小小音箱音質做得如此到位,而T20II因為高音太鮮明,所以聽起來似乎被自己明亮的高音搶掉了風采,把高音調低一點,就可以感受到其實T20II的音質也是相當不錯,就像一道菜太辣時,就吃不出食物甜美的原味。
 
一開始單獨聽T20II會覺得整個音樂很亮眼,經過比較之下就會發現似乎像是加了美肌功能的照片,瞬間有種吸引人的特色,但是仔細聽就會發現不太自然,就像是剛剛第一段音樂中的鈴鼓聲一樣。
 
R33BT以這樣的價位有這樣的表現,就像我前面說的似乎是書架型喇吧的縮小版,箱體採用MDF材質相信對聲音也是有貢獻的,T20II的音箱箱體可能是為了遷就外型的設計,而採用塑膠材質,並不是塑膠材質的音箱不好,而是用料上也許增加一些箱體的厚度,也許低音會更扎實一點。T20II的音箱箱體有向後傾斜的設計,有助於近距離聆聽的立體感。
 
在使用這兩對喇叭上,我有一點小建議,在T20II方面可以適度減低高音的音量,比較不會刺耳以及讓整個音樂更平衡,就像減低一點辣度,讓食材的原味可以展現得更好,但是你如果就愛吃辣,那也是另一種享受,哈哈。在R33BT方面如果是放在桌面聆聽,可以將喇叭前面稍微墊高,讓喇叭向上仰,使單體更面向我們的耳朵,這樣定位感會更佳立體。
 
最後不免要說一下價位,EDIFIER R33BT定價是2190元,CREATIVE GigaWorks T20II定價則來到3490元,價格上T20II比R33BT要高1.5倍以上。
R33BT的影片,低音聽起來真的很飽滿,這個價錢這個音質,讓人好心動
謝謝樓主分享,最近也在挑入門款的音響,
不過因為剛接觸也是滿頭問號,不過看完文章後我應該會入手R33BT XD
秒選R33BT,光木質音箱就贏一半XD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覺得差好多唷
果然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R33BT的cp值也太高了吧!!
都還好欸
lauban wrote:
CREATIVE GigaWorks...(恕刪)

從去年年底起,T20II 就可以不用台幣2000元喔!!T40II 不用3000元.
木質音箱看起來比較討喜,但是跟音質應該沒有絕對關係!
畢竟3000元內的音箱也不會用太好的木板,猜想應該是合板
很多音箱是用甘蔗木板,最怕潮濕了
ace ventura
你大概是搞錯了, 為了減少共振和變形, 大部分的音箱都是用MDF(中密度纖維板), 大多數的純木不適合作音箱. 塑膠音箱本身要做好很難
我的Vienna Acoustics Mozart 落地喇叭最近不小心倒下來撞到,當時買十多萬的喇叭撞壞了一角,很心疼,不過也清楚看見是採用MDF板材
木質音箱跟音質有絕對關係,但是不見得木質音箱就比塑膠音箱好
不過以CREATIVE T20II跟EDIFIER R33BT比起來,很明顯的R33BT聲音好很多喔
ace ventura
塑膠音箱要做到和密合版/纖維板一樣的(聲學)效果, 很不簡單. 光是共振諧振怎麼消掉 對塑膠音箱就是個大問題
lauban wrote:
木質音箱跟音質有絕對關係,但是不見得木質音箱就比塑膠音箱好

木質音箱跟音質有絕對關係,但是不見得木質音箱就比塑膠音箱好...
這樣就是沒有絕對關係吧???有些500內的小音箱也是宣稱木質音箱

用一陣子的 T20 II 開始會秀逗,電源燈有亮,但是有時候會一打開就沒有聲音,或是突然沒聲音...
所以先買不到3000的 T40 II 備用

倒是超過10年的 Logitech X-230 還好好的(運氣好吧?)
ace ventura
這樣說好了, 100種塑膠音箱可能找不到1個比木質音箱好的, 反過來100個木質音箱大概99個都比塑膠音箱好
最近正在找不太大的喇叭,EDIFIER R33BT 好像很可以,謝謝樓主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