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kitty wrote:
5.1聲道會分不清楚...(恕刪)

請直接告訴大家,分辨聲音在前面或後面的依據是什麼就可以了,音量不同??頻率不同??頻率的相位不同??
您如果提得出經得起驗證的理論、網址、或公式、算法、描述...,小弟就會佩服您!!

AJ老蘇 wrote:
請直接告訴大家,分辨...(恕刪)


那我這個理論一定經的起驗證,趕快佩服我吧!

假想你現在坐在一個小房間裡面。

我拿 7.1 聲道的其中兩個喇叭,放到你的後面,聲音就從你後面出來了。

可是你用擺在前面的雙聲道喇叭去模擬環繞,無論如何模擬都無法做出後面這兩個喇叭的感覺。

因為這對雙聲道喇叭終究擺在你前面,聲音就是從前面放出來,那個才是真正的第一時間定位,其他模擬出來的前後定位都是延遲造成的。

至於耳機為什麼可以模擬「後面」模擬的較逼真呢?因為耳機是從左右兩邊來的。

意思就是說,除非你將雙聲道喇叭,擺在你的左右兩邊,正對耳朵,才有可能更逼真的模擬出「後面來的聲音」,問題是雙聲道喇叭沒有人這樣擺的。


AJ老蘇 wrote:
請直接告訴大家,分辨...(恕刪)


不用那麼麻煩~~

比如各種樂器與人聲所發出的聲音是從哪個地方出來

好的喇叭能明確的聽出差別所在

你可以去一個空房間並擺放5.1聲道

與一個普通的房間放5.1聲道做比較
AJ老蘇 wrote:
請直接告訴大家,分辨聲音在前面或後面的依據是什麼就可以了




因為後面的聲音繞過你的大頭與耳廓
所以可以分辨出聲音是從後面來的

以下是引述 http://www.iosh.gov.tw/upload/netbook/noear2.htm

2.3.6 聲源辨位

聲源方向的辨位(sound localization)[2],基本上是辨識到達雙耳聲音的時間差,也就是聲壓相位差與音壓級大小差距(靠近聲源的聲音較響)。在頻率低於3000 Hz的聲音,時間差是辨識聲源方位重要的因素,而在3000 Hz以上的聲音辨位,響度則是重要的因素,其原因為人頭對高頻音有較佳的聲阻隔功能。由於外耳略向前傾,使得從正面來的聲音品質與背面來的聲音品質不同。


5.1聲道事實上除了人聲與低音之外都沒有從正前或是正後方發出聲音
所以可以輕易分辨是左前、右前、左後、右後
台灣人的錢很難賺...可是很好騙
華義 wrote:
因為後面的聲音繞過你...(恕刪)

嗯,有引出資料來源,小弟跟您討論:
1.您說"後面的聲音繞過你的大頭與耳廓,所以可以分辨出聲音是從後面來的"
重點在哪??繞過你的大頭與耳廓的聲音,頻率有變化?大小有變化??憑哪1點來分辨??
把用來當作憑藉的"東西"說出來,小弟就能佩服您了!!

2.您又引述了1段有來源的資料"聲源方向的辨位(sound localization)[2],基本上是
辨識到達雙耳聲音的時間差..."
這1段話說的是聲音先到左耳或右耳,這確實能分辨聲音在左邊或右邊,可是跟聲音在前面或
後面有什麼關係?
如果聲音在正前方或正後方、正上方、正下方,聲音到2耳的時間1樣,也就是說沒有時間差,
您又能憑哪1點來分辨正上、正下、正前、正後這4個方向呢??

如果聲音在左前方、左上方、左後方、左下方都是45度的方向,都是先到達左耳,才到達右耳
可是4個方向的時間差都1樣,您又如何加以區別??

由以上論點看來,您其實是證明小弟之前的說法,只能分左右、無法辨前後,不是嗎??
歡迎繼續引述有來源的資料來扳倒小弟的說法,讓小弟佩服您^^。
我比較好奇的是你可以舉出比我現役配備 表現好的床頭出來嗎?

S530D+軒轅II pro-HD+Lotus dac1....

喇叭 8500+音效卡3600+數位子卡700+DAC1 13500...

線材麻...喇叭線1M 250 5N無氧銅.750光纖線.2對2 RCA 900...

2萬6上下的床頭...我實際去找來聽 耳朵來做實驗比較快...


AJ老蘇 wrote:
嗯,有引出資料來源,...(恕刪)



通常,據樂音音質聽感三要素,即響度、音調和愉快感的變化和組合來主觀評價音質的各種屬性,如低頻響亮為聲音豐滿,高頻響亮為聲音明亮,低頻微弱為聲音平滑,高頻微弱為聲音清澄。下面結合聲源、聲場及信號特性介紹幾種典型的聽感。

1、立體感
  主要由聲音的空間感(環繞感)、定位感(方向感)、層次感(厚度感)等所構成的聽感,具有這些聽感的聲音稱為身歷聲。自然界的各種聲場本身都是富有立體感的,它是模擬聲源聲象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德·波爾效應證明,人耳的生理特點是:人耳在兩聲源的對稱軸上,當聲壓差 △p=0dB 和時間差 △t=0ms 時,感覺兩聲源聲象相同,分不出有兩個聲源;而當 △p>15dB 或 △t>3ms 時,人耳就感覺到有兩個聲源,聲像往聲壓大或導前的聲源移動,每 5dB 的聲壓差相當於 lms 的時間差。哈斯效應又進一步證明,當 △t=5ms~35ms 時,人耳感到有兩個聲源;而當近次反射聲、滯後直達聲或兩個聲源的時間差△t>50ms 時,即使一次反射聲(又稱近次或前期反射聲)或滯後聲的響度比直達聲或導前聲的響度大許多倍,聲源方位仍由直達聲或導前聲決定。
  根據人耳的這個生理特點,只要通過對聲音的強度、延時、混響、空間效應等進行適當控制和處理,在兩耳人為的製造具有一定的時間差 △t、相位差 △θ、聲壓差 △P 的聲波狀態,並使這種狀態和原聲源在雙耳處產生的聲波狀態完全相同,人就能真實、完整地感受到重現聲音的立體感。與單聲道聲音相比,身歷聲通常具有聲象分散、各聲部音量分佈得當、清晰度高、背景雜訊低的特點。

2、定位感
  若聲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後不同方位錄音後發送,則接收重放的聲音應能將原聲場中聲源的方位重現出來,這就是定位感。根據人耳的生理特點,由同一聲源首先到達兩耳的直達聲的最大時間差為 0.44ms~0.5ms,同時還有一定的聲壓差、相位差。生理心理學證明:20Hz~200Hz 低音主要靠人兩耳的相位差定位,300Hz~4kHz 中音主要靠聲壓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時間差定位。可見,定位感主要由首先到達兩耳的直達聲決定,而滯後到達兩耳的一次反射聲和經四面八方多次反射的混響聲主要模擬聲象的空間環繞感。

3、空間感
  一次反射聲和多次反射混響聲雖然滯後直達聲,對聲音方向感影響不大,但反射聲總是從四面八方到達兩耳,對聽覺判斷周圍空間大小有重要影響,使人耳有被環繞包圍的感覺,這就是空間感。空間感比定位感更重要。

4、層次感
  聲音高、中、低頻頻響均衡,高音諧音豐富,清澈纖細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豐滿充實而不生硬,低音厚實而無鼻音。

5、厚度感
  低音沉穩有力,重厚而不渾濁,高音不缺,音量適中,有一定亮度,混響合適,失真小。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評價音質的聽感,象力度感、亮度感、臨場感、軟硬感、鬆緊感、寬窄感等。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RIx7.GBQUrEnHZmbnI3aMtjw--/article?mid=486


嗯...
我無法說服原PO
不過啊,我可以跟"可能被原PO說服的人"說
我本人算是蠻摳的
沒必要花錢的話我也不會想花
躁訊比、DAC、前後級放大什麼的我也都一知半解
但是在我接手別人用不到的音效卡代替我的主機音效卡後
有一天我借的音效卡壞了切回主機板的音效卡
馬上很快就受不了了
感覺聲音變得很"不好聽"
但如果說要我拿出數據資料什麼的

我只能說這就像是
甲家和乙家兩家牛肉麵店
我就是覺得甲家的牛肉麵比較好吃
雖然他貴了一點
然後你說兩家的原料都是麵粉牛肉和醬油有的沒的
要我提出數據與證據來說明甲家確實比較好吃
我當然提不出來

但是牛肉麵的比賽要怎麼比呢
可能可以由許多人品嘗過兩家的牛肉麵
然後來票選哪一家比較受"大多數人的歡迎"
但是就算你是喜歡乙家的牛肉麵
我也不會認為你有錯
就算你拿出數據資料進貨單
證明說兩家的牛肉麵的原料都是相同的
應該要一樣好吃

我也只能說
"啊我就是覺得甲家的牛肉麵比較好吃啊"
"就算看著你提出的數據資料進貨單吃麵
也不會因此就覺得他們應該要一樣好吃"

就算你拿那些資料來壓我
我也不會突然就覺得說
"歐~應該要一樣好吃"

不過如果我突然沒有錢吃甲家的牛肉麵
我可能就會看著資料數據欺騙自己的味蕾說
"其實原料都是一樣的~應該要一樣好吃"
何必簡單複雜化?是要證明什麼?

再多的理論也比不上親身體驗

你能不能告訴我,你開車在路上,遭正後方的車子按喇叭

你分不分辨的出來?你難道會認為是前面的車子按的?

這麼多專家學者,努力的研究

研發設備,讓聽者盡可能身歷其境

卻被您這篇謬論形容的一無是處

事實證明我們的耳朵和大腦,就是有辦法分辨聲音的方向

為何一直要別人引經據典來扳倒你? 那些都是別人研究出來

並得到認同的數據,反倒是你,真這麼站得住腳、真這麼不認同

應該是你應該發表一篇全新的論文,扳倒前人所有的研究結果

並且得到大多數人認同才對吧

如果哪天你辦到了,那我也佩服你~
感覺上樓主已經開始硬凹了
音響和音樂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而且是要用耳朵去感覺的
不是都一大堆理論數據等等就可以認定絕對的好與壞

只能說木耳有木耳的幸福 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