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浮出水面透個氣~~

總之覺得真的沒有爭辯的必要
對於一個不願意正面面對問題回答而只會爭對字義上爭論根本是模糊焦點及自動略過

另外只會要別人引經據典來證明論述之正確性及實際實驗產品來證明自己論述
但反問~~質疑者是不是該比照辦理才符合公平原則呢??

說句最難聽的~~只會檢討別人不懂檢視自我的人小弟比較不削之~~

其實市售音效卡都慢慢有在輸入、輸出音質上做改良了,售價多半也是取決於音質表現。

且音效卡也只是一個慣稱而已,好比以前稱做聲霸卡。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才是「音效」卡?

這個才是「音效」卡,真正拿來搞音效用的:

http://www.google.com.tw/images?hl=zh-tw&q=powercore%20express&um=1&ie=UTF-8&source=og&sa=N&tab=wi&biw=1111&bih=478

http://www.google.com.tw/images?um=1&hl=zh-TW&safe=off&biw=1111&bih=478&tbs=isch%3A1&sa=1&q=UAD-2+PCI-E&aq=f&aqi=&aql=&oq=

http://www.google.com.tw/images?um=1&hl=zh-TW&safe=off&tbs=isch:1&sa=X&ei=H8uYTZPsBpCivgOQlcDmCw&ved=0CDEQBSgA&q=DUENDE+PCIE&spell=1&biw=1111&bih=478

din1271 wrote:
別再迴避D/A A/D 轉換類比訊號的過程這種問題了,沒有好的DAC...你多好的設備都沒用...(恕刪)

直接回應您D/A A/D 轉換的問題:您真的認為主機板上的D/A A/D很爛嗎??小弟跟您說:您錯了!!
錯在哪?錯在現在根本買不到很爛的D/A A/D!!再低的價錢都買不到!!

當我們身邊的手機、藍芽、電腦... 動不動都是幾G的頻率在運作的環境下、這樣的科技水準下,20KHZ
甚至200KHZ的AD/DA您會覺得要做好很難嗎??當複雜的CPU都能完美的在幾G的頻率下正確而穩定的工作
的時代,單純的AD/DA連20K或200K的低頻特性都做不好,可能嗎??您認為這麼低頻的AD/DA要做好,
會比CPU困難嗎??為甚麼您還會認為主機板內建音效卡的AD/DA很爛??

高價和低價的AD/DA確實有些微的差異,但是早就達到人耳完全無法分辨的境界了,只能用儀器測出其
特性,再轉換成曲線來比較的。

再從市場行情狀況來說:現在晶片價格已經極為便宜、以那個35元的USB音效就可見識,您真的認為還有
晶片製造廠願意製造很爛的D/A A/D嗎??爛到用耳朵就能聽出差異的D/A A/D真的還有人要買嗎??故意
做出很爛的廉價D/A A/D,然後期望主機板廠商為了便宜1點點,冒著主機板賣不出去的風險,來採用這種
濫晶片,您以為可能性高嗎?

更不要說主機板製造廠商會用很爛的AD/DA來破壞自己主機板的行情!!為了AD/DA省1點錢,讓整塊主機板
賣不出去,如果您是主機板製造廠商,您會這樣做嗎??

無論從科技水準方面來看、從晶片製造技術、製造廠商觀念、主機板製造廠觀念來看,都不可能還有人耳
聽得出其差異性的濫AD/DA存在,您如果找得到人耳聽得出差異性的濫AD/DA,歡迎您將其特性曲線貼過來
給小弟看。

另外您別忘了,主機板規格表上面都會列出音效晶片的型號甚至AD/DA晶片的型號,而且這些型號在主機板
上都肉眼就能辨識,您還認為主機板會故意用爛到耳朵就能聽出差異的D/A A/D嗎??
我說過了 我從來沒說主機板內建的很差

你翻回去找出來證據

我個人只是不削你拿35元的出來比較

功能一樣?音質一樣?

還是你認為能聽就好了

你不覺得你一直在灌輸別人你自己的觀念嗎?

強迫別人接受

我看我也不用回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沒意思...

din1271 wrote:
我個人只是不削你拿35元的出來比較,功能一樣?音質一樣?
...(恕刪)

您真的是指鹿為馬!!,小弟拿35元的音效卡是為讓大家知道連35元的音效卡都加了"提供3D定位音效、
EAX環場音效、虛擬5.1聲道處理功能... "這些音效,誰跟您說"功能一樣?音質一樣?"???

直接指出您指鹿為馬的地方,您應該要知道:小弟已經不削再跟您討論了!!
哎呀,都半夜4點了,AJ老蘇您老還沒睡阿

AJ老蘇既然要理性討論,可否請您也引用論述或證明來驗證您對音效卡的無用論呢?

不然AJ老蘇光說不練,導致眾網友認為AJ老蘇在01大放厥詞,含屎噴人,老實說我也替AJ您叫屈。

對了,容在下補充一下,音效卡可以將宣染關閉,在無任何音效宣染之下,依然比內建音效動聽唷。
再來亂一下

請指出買不到很爛的D/A A/D,意思是很好囉??好在哪..有沒有數據或文獻證明他的好來證明花數千元以上買音效卡的人都是笨蛋

科技水準方面來看、從晶片製造技術、製造廠商觀念、主機板製造廠觀念來看,都不可能還有人耳
聽得出其差異性的濫AD/DA存在:
可能小弟的耳朵不是人耳,小弟確實分的出內建音效跟裝上千元以上音效卡的差別
可是小弟不是玩家,不會弄甚麼特性曲線,歡迎神人大大將其特性曲線貼出來給大家看.證明其理論
小弟虛心學習


再重申一次,要求別人證明理論而提出數據或文獻之前是不是自己該先提出數據會文獻才公平呢?


認為主機板會故意用爛到耳朵就能聽出差異的D/A A/D:
如果以您的推論來反證明的推論,只能說沒有音效卡廠商生存的必要,應該早就倒光了,因為加上音效卡沒差別、浪費錢,為何能存活至今,那麼多人甘願被騙,還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研發製造來騙人錢,足可證明有其存在之價值、足可證明能分辨內建音效根千元以上音效卡的非人耳不只小弟一個。


AJ老蘇的理論,我看只有,DTS或AC3 傳到含有硬體解碼的擴大機了例:羅技Z5500,因為這樣就跟音效卡毫無關係了,是真的不用很好的音效卡,只要有支持數位格式輸出便可,內建音效卡也能勝任,不過只限於AC3跟DTS而已
AJ老蘇 wrote:
**5+1聲道,常常會讓人暈頭轉向,乖乖掏錢,可是別忘了你只有2片耳朵,多出來的聲道難道要用
前額跟後腦杓來聽??

這句話真是太經典、太銷魂了

假設一輛摩托車從聽者左後方接近,從右前方離去
用5.1聲道能聽出來↗的方向
2.1聲道下,只能聽出→的方向
而單聲道只能聽出遠近的音量變化而已,無方向可言

如果摩托車以聽者為中心,做順時針等距繞圈
用5.1聲道能聽出→ ↘ ↓ ↙ ← ↖ ↑ ↗ →完整的環繞感
2.1聲道下,只能聽出摩托車→ ← → ←左右來回跑而已
而單聲道的話,聽起來跟原地催油門沒太大不同

這樣的基礎概念不是常識嗎?
一開始的立足點就大錯特錯
後面再多的複製貼上,也只能唬唬沒仔細深究的人罷了

照開版的說法
5.1、7.1聲道只能賣給有5片、7片耳朵的人了?
所以小弟說是言語邏輯的問題,而且這個主題其實沒什麼好討論的,只是一種「選擇」上的差別,到後來變成一種賭氣...WHY?我想真的應該修正一下態度的問題,這真的不是誰扳倒誰、誰挑戰誰、誰不屑誰、誰說服誰,小弟認為這樣的「用語」只會增加對立。

音效卡在電腦設備的領域內,小弟的認知上應該泛指聲音的處理,不論是「轉換、還原、放大...」都列屬音效處理,至於您定義的音效部分則是屬於特效,例如「回音、環場、模擬多聲道....」。我回過頭這麼說好了,如果電腦沒有內建任何音效晶片(你也可以說它是音效卡),那再怎麼不失真的聲音都放不出來;既然經過音效卡才放的出來(失真),那麼有一個論述方式就有問題了:從檔案到電腦的輸出孔是原音重現。此外,因為經過上述音效卡轉換輸出加效果的「自動失真」,所以後面接再好的主機或擴大機,只是為了扳回一成....就是讓放出來的聲音比較適合使用者的耳朵。

AJ老蘇 wrote:
對,在"正常情況下"...(恕刪)

所以一開始太簡短與斬釘截鐵的論述,造成誤解,這個我覺得您應該要修正文字的表述。

AJ老蘇 wrote:
我們把電腦輸出的聲音接到音響或電腦喇叭,為的是提高其功率,從而產生出更大的音量、更強的
重低音壓迫感...所以也不會說這是音效處理。(恕刪)

AJ大,我覺得不可諱言的是,音響主機或喇叭一定對聲音進行過變更,才能夠讓聽覺得到不一樣的感受,不論是處理高低音頻或是變更功率(波型跟振幅均改變),所以一樣是一種音效處理,不一定是「特效處理」。

AJ老蘇 wrote:
"音質好"是指把聲音還原後,其波形越接近原始聲音,音質越好...(恕刪)

我覺得就一般闡述上這樣太咬文嚼字了,所以當您想要「告訴大家」,就得用大家「聽得懂的話」來表示。太生冷的文字,盲點也變得很多,不是嗎?外接音效卡跟內建音效卡就可以造成另外一個討論串。

【真要嚴格比對所謂的「原音重現」...經過錄製、編輯、特效,早已不是原音(失真1),然後轉換成電子格式,又經過壓縮(失真2),然後數位訊號經由「軟體」「音效卡」轉換成類比訊號(失真3),我就不相信誰從電腦放出來是「原音重現」。】以上,我講的話是存在的事實,但是一點都沒有探討的價值與必要,不是嗎?

說真的,好的音效卡,確實會產生我聽起來比較爽的聲音,後面怎麼接喇叭來呈現當然也是重要的,沒有騙不騙的問題,這個詞彙用的太重。如果單獨要討論怎麼樣比較省...嗯...買床頭音響也要錢啦...我的T20只要3000,買個床頭音響我還要多花150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