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來源http://power.zol.com.cn/154/1548948.html
目前80PLUS認證已經逐漸成為電源廠商標榜自己產品性能的重要依據,不光美國,幾乎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已經知道至少要購買一顆轉換效率在80%以上的電源。而且在80PLUS認證中,還對轉換效率的高低進行了金、銀、銅、白的分級,其中很多金牌和銀牌電源的售價甚至可以比普通電源高出數倍。當憑藉對 80PLUS認證的信任,仍有不少發燒玩家熱衷於購買高轉換效率的電源。
近日國際著名PC硬件測試網站hardwaresecrets.com曝光的一篇文章卻狠狠的扇了80PLUS一記耳光。該文章指出,80PLUS幕後的公司Ecos Consulting在進行測試時故意將環境溫度設定在23℃,而不是國際慣例中的25℃。雖然看似僅有2度的差距,但對於電源來說,25℃時的轉換效率將明顯低於23攝氏度時的結果。
因此hardwaresecrets.com推測,Ecos Consulting在測試時降低溫度是為了在80PLUS標準推行初期,故意幫助更多的電源廠商通過測試,以贏得更多的客戶。但問題是除非你有一套功耗極低的電腦,否則機箱內的溫度根本不可能僅有23℃,特別是對於加裝了高端硬件的遊戲PC來說。
最後網站還使用專業設備在45℃至50℃環境溫度下,對大量主流電源進行了轉換效率的測試,結果發現很多電源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根本達不到其標稱的效率水平。例如某些標為80PLUS銀牌的電源其實僅能達到銅牌標準,更有甚者甚至不能達到80PLUS認證的基本要求,但仍然通過了80PLUS的官方認證。在測試的電源中僅有海盜船電源在產品上標識了比80PLUS認證結果還低的80PLUS標誌。
因此消費者應當認識到,80PLUS認證是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的測試,完全不同於現實使用環境。因此hardwaresecrets.com網站倡議 Ecos Consulting公司修改目前的80PLUS測試標準,將溫度提升到現實室溫進行測試。而且建議電源製造商在80PLUS還沒有改變測試溫度時,至少應保證電源在40℃等較高溫度是能夠輸出較高的功率。
最後該網站還指出,在80PLUS提供的測試報告中,存在複製測試結果的現象。並拿出OCZ的400MXSP和400SXS兩款電源作為例證,雖然這款電源內部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方案,區別僅在於是否使用了模組化化接口。根據常識大家都知道即使同一型號的兩個電源在進行精密測試時,其結果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但令人驚訝的是,400MXSP和400SXS兩款電源的測試報告中,僅是型號有所差別,而其他結果則完全一致。
400MXSP電源的80PLUS測試結果
400SXS電源的80PLUS測試結果
編輯點評:雖然80PUS認證網站掛著.org的後綴,但它卻並非是一個真正的非營利性組織,廠商在提供電源測試時,仍然需要交納一定測試費。而且這篇文章中還暗示了電源廠商會提供給80PLUS的幕後公司Ecos Consulting一定的贊助費。在有了利益關係後,相信任何測試都已經不能做到完全客觀公正的結果了。雖然我們可以認為,有些廠商在電源通過 80PLUS認證後,故意降低了製造標準造成了現在的現象,但我們仍然希望Ecos Consulting公司能給予正面的回應,以保持80PLUS認證在玩家心中專業公正的形象。
最初的新聞來源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856
英文好就直接看吧,不行的就用GOOGLE翻譯吧
PS:那邊有大廠的POWER測試,可以參考一下
twinblake wrote:
如果大家都是在23度測80認證
那應該OK吧
如果某些power在23 某些是25 那才奇怪
你有看懂首篇的意思嗎?
重點是降低那 2 度可略為提升psu各方面的測試數值,
區區1%即可代表認證過關或不過關,1%也可變成銀牌或金牌的差異。
==============
我個人認為測試溫度至少要35度,就算調45度也不算過分,
不嚴苛哪有意義??
何況PSU在機箱內的工作溫度35度~45度才屬常態。
再來看看過去的討論:
『i8 570已認證80plus 銅牌』
同一型號可以測複數次,白牌變銅牌,給廠商測到滿意為止就對了??
(一個巴掌拍不響,認證機構和廠商聯合吃定消費者。)
當我發現這件事之後,對80+認證的公信力就開始產生懷疑了,
但是又無其它相似的認證能做效能的參考,無奈只能繼續以80+做選購基準。
另一個重點是80+機構只測試廠商的送測品,對於市面上的產品並沒有定期抽樣檢測,
送測物的品質會和實際量產的一樣嗎?
附上原文:
Can We Trust the 80 Plus Cer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