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過幾小時就 2020 年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溫度低部分地方又下雨,出門跨年記得穿多點喔!XD
是說,你會重視處理器、顯示卡溫度、效能,會重視記憶體保固、頻率、容量,會在意 SSD 傳輸反應時間,也會介意主機板是否提供 SYNC 讓你串聯所有光害... 但你在意過你的電源供應器平常在幹嘛、能為你做啥嗎?
電源供應器提供光害不稀奇,數位電源也並不是什麼新玩意,最多就看看電源目前資訊吧!可是如果還能讓你調整 OCP 數值的,我想目前就只有 NZXT E Serise 數位電源供應器了!
NZXT E-Series 數位電源供應器目前引進台灣共有三個規格型號,依照瓦數輸出分別為 E650、E750、E850。由於交換代理初期僅引進 NZXT E500,但發現大家早已胃口大開,今天就是要開箱大家引頸期盼主流高瓦數款式,NZXT E650 以及 NZXT E850 數位電源供應器。

包裝簡約是 NZXT 恩傑家傳特色,其實相呼應了全系列產品簡約外觀,但內容相當不簡單。

Quiet、Smart、Reliable - 安靜、智慧、可靠
包裝背面是簡單幾項特色說明:
Monitor Your Power,利用 NZXT 恩傑自家引以為豪 NZXT CAM 數位控制系統,整合全系列產品線控制,當然 NZXT E-Serise 電源供應器也不例外。將主機上所有資訊整合並數據化,秀在你電腦螢幕甚至是你遊戲畫面中,完全掌控主機狀態外,還能針對不同狀況做出全自動、半自動設定調整。
Silent Operation,靜音控制選項可在負載 100W 內提供 0dB 模式,透過自動偵測外在噪音值,調整風扇轉速達到靜音效果。也可透過 NZXT CAM,自行設定靜音、效能 與自定義模式,達到最佳效果。
Reliable and Efficient Power,全日系電容用料,且獲得 80 Plus Gold 金牌認證,提供高效穩定可靠電源輸出。
All The Essentials,採用全模組線材設計,支援 SLI、CrossFire 多 GPU 顯示卡輸出技術,並提供複雜 PC 主機系統供電配置,讓組裝電腦更隨心所欲。

打開包裝,電源本體妥善以黑色保麗龍保護,避免磕碰,線材包裝還特別用騷氣十足官方代表色。

主要線材方面基本都採用編織線包覆,僅 SATA 與大 4Pin 採線材未包覆。線材內容為:
1 x 4+4-pin CPU power (length: 650 mm, Nylon sleeving)
2 x PCIe (6+2 pin) (length: 675 +75 mm, Nylon sleeving)
2 x SATA (length: 500 + 100 +100 +100 mm)
2 x Peripherals (length: 500 + 100 +100 mm)
1 x Mini-USB (length: 600mm)

20+4Pin 主板供電,在電源供電輸出端採 18+10 防呆措施,線材長度 61cm。與部分同為海韻代工廠牌電源供應器設計相同,但其中防呆插孔不同,無法互用。

兩組 +12V PCIe 供電,為 6Pin+2Pin 串接配線,線材長度 67.5+7.5cm。

+12V CPU 供電僅一條採 4+4Pin 出線,線材長度 65cm。


兩條 SATA 供電,SATA 頭採串接方式共四組,最後一個 SATA 頭為直出式設計,線材長度 50+10+10+10cm。雖然線組本身是採上置電源規劃出線值得注意,但線材長度都相當足夠,即便自家 NZXT H710i 也相當夠用。

另外還有一條 USB 傳輸線,線材長度 60cm,它就是負責傳輸電源資訊,提供 NZXT CAM 調整重要的線組!


外觀基本就只有背面規格,以及側面型號上不同,基本外殼與衝孔皆相同設計,沒注意看很容易拿錯喔!


不同於一般電源,風扇衝孔採用一次衝壓鈑金,簡化組裝。輸入端提供了 Switch 開關,降低主機未運作狀況下不經意耗電。

NZXT E650 Digital Power
NZXT E-Serise 數位電源共通點,就是額外提供了一組內接式 USB 2.0 介面,串接上主機板由系統中 NZXT CAM 做主控控制。設置於模組化背板上一側,就是 USB 2.0 Mini USB 端口。
同時可以看見模組化輸出位置設定,與 NZXT E500 配置一模模一樣樣,防呆接口與標示都相當清楚。

正確型號為 NP-1PM-E650A,+3.3V 最大輸出為 20A,+5V 為20A,最主要單路 +12V 高達 54A,峰值輸出瓦數則高達 648W 相當緊繃啊!

主散熱風扇採用 HONG HUA 鴻華 HA1225H12SF-Z,FDB液態軸承風扇,4Pin PWM 控制。工作電壓/電流 12V/0.58A。
尺寸為較常見 120x120x25 mm,並有 7 片散熱葉片,最高轉速 2200rpm,是高轉速款式款。

內部一覽。從輸入級 EMI 濾波、橋式整流、APFC 電路、一次側全橋 LLC 諧振、DC to DC 轉換控制單元,到 USB 數位監控 MCU。


輸入級 EMI 濾波,濾波環以及接地保護。

主濾波大電容,nichicon 470μF/400V/105℃ 黑色電容,日系無誤。

Nippon Chemi-con KY 3300μF/16V 日系電解電容。

二次側輸出採用 Nichicon 3300μF/16v、Nippon Chemi-con KY 220μF/100V 日系電解電容。

模組輸出板上焊接了 FPCAP 固態電容進行濾波,但可以看到模組輸出空焊了各一組 CPU/PCIe 輸出,對應的固態電容也相對應空下,猜想應當是為了高階 NZXT E850 所做預留。

先上機看到 NZXT CAM 部分,平台資訊直接偵測就看到,連機殼都不用打開。

直接進到「功率」頁籤,因為式新裝上體驗館主機上展示,雖然我僅用 1-2 小時在通電上機過程,但實際上已經在體驗館展示近一個月囉!
雖然買不起示波器,但下方波形圖也可以提供使用者瞭解使用狀況與實際消耗瓦數、電壓軌跡。

點進「進階」選項裡,可細看供電狀況,也多了電流使用數據化。下方還有 OCP(啟用多電軌過電流保護)選項可供啟閉調整。預設值以 +12V CPU/PCIe 最大值電流做為起始,NZXT E650 處理器方面最大 40A、顯示卡最大值則為 50A。
可向下調整數據做為限流,保護電腦零組件。甚至我認為這等同伺服器上限流動作,可以讓你多台主機同時掛網還不超標,真的很猛啊!印象中早在前一版 NZXT CAM V3 就已有這方面的支援,可見 NZXT 真的走得很前面!

風扇控制可針對對應 CPU/GPU/PSU 溫度來做指定,基本上就是做為主機內的輔助風扇用的意思差不多。同時右上角也能調整風扇自定義模式,有效能、靜音、自定義。

沒有測試儀,只好簡單跑個 OCCT,能不能算個測試?就簡單跑個意思意思而已囉!


NZXT E850 Digital Power
剛看完 NZXT E650,我們接著看看 NZXT E850。型號為 NP-1PM-E850A,+3.3V 最大輸出為 20A,+5V 也是20A,與 NZXT E650 皆相同。
最主要單路 +12V 則高達 70A,峰值輸出瓦數則高達 840W 啊!

模組化 I/O 上,多了一組 CPU 以及 PCIe 輸出,線組方面也是同樣有各多給一條 CPU 4+4 Pin/PCIe 6+2Pin,是與 NZXT E650 外觀最大差異。

NZXT E850 內部一覽,隱約可看到內部用料的部分不同,但主要基本電路設計其實一模一樣,水準掛保證。

NZXT E-Serise 電源供應器整體鈑金,皆採用四片拼接方式組成,構造設計相當特別。

輸入級與 NZXT E650 為相同設置,接地保護、X/Y 電容等。

等級向上提升,主電容變更為 Hitachi, HU, 680μF/400V/105℃,日系電解電容。

MCU 數位控制子卡上,德州儀器 UCD3138064A 是一款具備 64KB 容量 PLC 晶片,玩家可透過 NZXT CAM,經由 USB 介面控制 NZXT E-Serise 電源供應器,幕後功臣就是他囉!
可擷取輸出電壓/電流、總通電時間並記錄,同時切換調整 OPP/OCP保護規則,以及風扇轉速控制。要知道,別間還在用 32KB PLC 晶片,這可是 64KB 的喔!

後方是 +5V、+3.3V DC to DC 設計,由於散熱片阻擋看不到元件具體型號,但可以看到上面 Nichicon FPCAP 日系固態電容。

Nippon Chemi-con KY 3300μF/16V 日系電解電容。


二次側輸出採用 Nichicon 3300μF/16v、Nippon Chemi-con KY 220μF/100V 日系電解電容。

另個不同於 NZXT E650 地方,位於散熱片下方有六顆 Nichicon FPCAP 固態電容,提供 12V 輸出 CLC 濾波同步整流電路用。

HONGFA 宏發 HF46F-G 繼電器,散熱片上則是 Infineon 英飛凌 IPA60R190P6 Power Mosfet。

輔助電源電路一次側,採用杰力科技 EM8569C 整合電源控制 IC

Microchip PIC16F1455 負責 USB方面的數據傳輸,位置就在 Mini USB 介面正後方。

拆光後的主要底殼與主電路板間還有覆一層絕緣膠片。

主要控制機板背面一覽,密密麻麻焊點間,其實可以看到幾個重要的控制 IC 元件。


1、APFC 主電路控制器 Champion 虹冠 CM6500UNX。
2、12V 功率級控制核心採用 Champion 虹冠 CM6901T6X SLS(SRC/LLC+SR)諧振控制器

各項保護 IC,Weltrend WT7527V,提供包含過負載(OPP)、過壓(OVP)、低電壓(UVP)、過電流(OCP)、過熱(OTP)、短路(SCP)多種保護設計。

你看,有里程記錄就是這麼方便,剛剛看 NZXT E650 電源開啟時間也才不到 30 天,這顆 NZXT E850 已經 125 天... 因為這是我的電源啦!這狀況如果應用在二手市場,感覺相當實用啊!況且也可以知道實際操這顆電源操多久了,做為該不該替換參考值來用。

在 OCP 限流部分,CPU/PCIe 預設最大值都成長到了 60A,相較 NZXT E650 40A、50A 都有不少漲幅。那基本設定跟 NZXT E650 一模一樣,就不多贅述了。





總結:
以往說用料堆得越高、越重,甚至用秤重的方式就可以斷定一顆電源好壞,雖然現在來看基本還是沒啥錯,只是高階玩家們更重視其獨特設計與售後保固了。
NZXT E 系列數位電源供應器從 NZXT E650 開始,就支援 SLI、CrossFire 多 GPU 顯卡輸出支援,又可以針對 CPU/GPU 個別獨立調整限流。雖然與其他幾間廠商一樣採用海韻代工平台,但光這項保護調整可就只有 NZXT 恩傑獨家。更遑論其他 80+ Gold 認證、數位控制、完整保護機能等。
紮實用料,大方向全日系電容到小地方元件保護,市面上能提供 10 年保固以上的也不多,在在顯示 NZXT E Serise 數位電源是目前領先業界先驅者。兩款 NZXT E Serise 日前都已經到貨,你說你懂玩?那先來顆 NZXT E Serise 吧!
NZXT 恩傑台灣代理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ZXT.TW
NZXT美商恩傑台灣官方旗艦店(蝦皮):
https://shopee.tw/nzx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