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no79925 wrote:
在下的負壓也沒太多灰塵

另外無塵室的說法沒辦法用在機殼身上

機殼強調的是散熱性 而非無塵

要無塵 去買全鋁靜音無扇機殼 或是 油冷機殼 全水冷+密封機殼 會更無塵

負壓好處是不會有熱滯留的情況 出風保持大於入風

CPU.VGA散熱器以及南北橋所釋出的熱也不會因為出風不夠快 進風量太多 造成熱滯留 (恕刪)


進風量再怎麼多,出風量還是會和進風量相等,因為機殼不是密閉空間,故不可能有熱滯留的問題。
多少空氣進去就一定有多少空氣出來。差異只是用吸冷空氣進來後把熱空氣壓出去還是將熱空氣抽出去將冷空氣吸進來。

一樣大小且非密閉的空間,多少空氣進去就會有多少空氣出來,這是常識。

正壓可以確保吸進去的空氣絕對是經過濾網的過濾,然負壓的話無從保證。因為空氣會挑最容易進氣的地方流入,而通常負壓採用機殼後上方抽氣,然最主要的進氣地點也常常是主機後方擴充檔板孔,機殼的縫隙和光碟機(負壓式的機殼散熱模式常讓光碟機集塵),就算前面或機殼底部有風扇也常常如此...風只會挑阻力最小的地方流進流出。然正壓就100%沒有這種問題,將進氣端隔塵後除了清洗濾網,不需要進行機殼內部的清潔。
JoyRex wrote:
進風量再怎麼多,出風量還是會和進風量相等,因為機殼不是密閉空間,故不可能有熱滯留的問題。
多少空氣進去就一定有多少空氣出來。差異只是用吸冷空氣進來後把熱空氣壓出去還是將熱空氣抽出去將冷空氣吸進來。

一樣大小且非密閉的空間,多少空氣進去就會有多少空氣出來,這是常識。

正壓可以確保吸進去的空氣絕對是經過濾網的過濾,然負壓的話無從保證。因為空氣會挑最容易進氣的地方流入,而通常負壓採用機殼後上方抽氣,然最主要的進氣地點也常常是主機後方擴充檔板孔,機殼的縫隙和光碟機(負壓式的機殼散熱模式常讓光碟機集塵),就算前面或機殼底部有風扇也常常如此...風只會挑阻力最小的地方流進流出。然正壓就100%沒有這種問題,將進氣端隔塵後除了清洗濾網,不需要進行機殼內部的清潔。



後段灰塵的問題是沒錯 但除非住在北京那種地方

基本上半年~一年整理一次的程度都不影響

再來 進風量增加 不會和出風達到相等
不然可找壓力計 六進一出 一定會有所影響
一顆風扇引入的風流量是很大的
(撇除降5/7v的普通扇)


風扇會佔據12*12的方格 同時造成四周的環狀風流影響
機殼的確不是密閉空間 這點就要看機殼的設計程度
如果縫隙小 壓力就會上升
壓力上升 就會熱滯留 這點毋庸置疑

您指的常識 適用在本身開孔很多的機殼上
若機殼本身開孔少 同時孔位又被風扇佔據 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也就為什麼大家會要求風流順暢的問題 負壓能有效將熱風拉出
不足的風 的確就是由其他縫隙 以及入風扇風流來帶入
而正壓 當排風不足的時候
入風多 會造成空氣擠壓在機殼內
(壓力不大 但恆定的風流會導致有壓力差,也就是為什麼有正負壓機殼散熱配置的重點)
就算有縫隙 熱風也是從縫隙孔洞被壓出去
比起負壓的排熱風 正壓將熱風從縫隙中壓出的風速自然會低於負壓的抽風
也就是為什麼容易造成熱滯留的原因
至於熱滯留的問題嚴重程度 這又和零件的等級 是否OC 的發熱程度成正比

採用負壓 主要就是快速的將熱風抽出
因為機殼不是密封 所以冷空氣可以由其他地方抽入 以及入風扇支援
至於回抽熱空氣問題 這點通常大夥會建議採用前.下入 後.上排
此種配置可以有效避免回抽熱氣




當然 負壓也不能玩到極端 如 六抽一入

所以建議通常 排風 略大於 入風 一點點 就夠了
這一點點 可以用風扇品牌 . 種類 . 尺寸 . 降壓 來達到條件




不少版友有風扇配置錯誤造成溫度上升的問題
也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文章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後段灰塵的問題是沒錯 但除非住在北京那種地方

基本上半年~一年整理一次的程度都不影響

再來 進風量增加 不會和出風達到相等
不然可找壓力計 六進一出 一定會有所影響
一顆風扇引入的風流量是很大的
(撇除降5/7v的普通扇)


風扇會佔據12*12的方格 同時造成四周的環狀風流影響
機殼的確不是密閉空間 這點就要看機殼的設計程度
如果縫隙小 壓力就會上升
壓力上升 就會熱滯留 這點毋庸置疑

您指的常識 適用在本身開孔很多的機殼上
若機殼本身開孔少 同時孔位又被風扇佔據 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也就為什麼大家會要求風流順暢的問題 負壓能有效將熱風拉出
不足的風 的確就是由其他縫隙 以及入風扇風流來帶入
而正壓 當排風不足的時候
入風多 會造成空氣擠壓在機殼內
(壓力不大 但恆定的風流會導致有壓力差,也就是為什麼有正負壓機殼散熱配置的重點)
就算有縫隙 熱風也是從縫隙孔洞被壓出去
比起負壓的排熱風 正壓將熱風從縫隙中壓出的風速自然會低於負壓的抽風
也就是為什麼容易造成熱滯留的原因
至於熱滯留的問題嚴重程度 這又和零件的等級 是否OC 的發熱程度成正比

採用負壓 主要就是快速的將熱風抽出
因為機殼不是密封 所以冷空氣可以由其他地方抽入 以及入風扇支援
至於回抽熱空氣問題 這點通常大夥會建議採用前.下入 後.上排
此種配置可以有效避免回抽熱氣




當然 負壓也不能玩到極端 如 六抽一入

所以建議通常 排風 略大於 入風 一點點 就夠了
這一點點 可以用風扇品牌 . 種類 . 尺寸 . 降壓 來達到條件




不少版友有風扇配置錯誤造成溫度上升的問題
也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文章(恕刪)


以一般電腦機殼,進氣量和出風量絕對是相等的。

無論是6進1出還是6出1進,雖是以壓力差達到進排氣的效果但實際上測量內外的氣壓差異是微乎其微,因為氣壓一有差異氣流一定流動讓內外達到一致的氣壓,根本就抵機殼是開放但狹小的空間,不會和外部產生差異。如果要說精確一點的話,一般的大氣壓力是1013hPa,只要是開放機殼,無論6進1出還是6出1進,也不會變成1014hPa還是1012hPa,因為差異實在太小不到千分之1。手邊的測量儀器和數據告訴我,這壓力的差異可以小到忽略。

故正壓絕對不會有排氣風扇過少而產生熱滯留,只要有適當的風流走向,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當然良好的負壓也不會有散熱的問題,但負壓就是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吸一堆灰塵,最簡單就是看看光碟機的拖盤是不是有一層灰塵,而光碟機的脫盤平常是藏在光碟機裡的,連這裡都可以積灰塵想當然爾以負壓排氣的話一定有空氣從此處吸入。當然正壓也可能從光碟機此處排氣,然因已從進氣處做過濾的動作,可確保灰塵已隔離到一定的程度。

正壓可以做到進氣處皆以濾網過濾,但負壓可辦不到,因為空氣會挑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入,而通常阻力最小的地方就是沒綠網的地方。

PS:打字還是用標點符號吧。
JoyRex wrote:
以一般電腦機殼,進氣量和出風量絕對是相等的。

無論是6進1出還是6出1進,雖是以壓力差達到進排氣的效果但實際上測量內外的氣壓差異是微乎其微,因為氣壓一有差異氣流一定流動讓內外達到一致的氣壓,根本就抵機殼是開放但狹小的空間,不會和外部產生差異。如果要說精確一點的話,一般的大氣壓力是1013hPa,只要是開放機殼,無論6進1出還是6出1進,也不會變成1014hPa還是1012hPa,因為差異實在太小不到千分之1。手邊的測量儀器和數據告訴我,這壓力的差異可以小到忽略。

故正壓絕對不會有排氣風扇過少而產生熱滯留,只要有適當的風流走向,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當然良好的負壓也不會有散熱的問題,但負壓就是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吸一堆灰塵,最簡單就是看看光碟機的拖盤是不是有一層灰塵,而光碟機的脫盤平常是藏在光碟機裡的,連這裡都可以積灰塵想當然爾以負壓排氣的話一定有空氣從此處吸入。當然正壓也可能從光碟機此處排氣,然因已從進氣處做過濾的動作,可確保灰塵已隔離到一定的程度。

正壓可以做到進氣處皆以濾網過濾,但負壓可辦不到,因為空氣會挑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入,而通常阻力最小的地方就是沒綠網的地方。

PS:打字還是用標點符號吧。



這麼 就如您說的給您看在下已經過保的光碟機托盤




負壓 無擦拭過

除了上個月有常關機以外

之前持續一兩年沒關機


灰塵論真是會嚇死一堆人 但真如所說? 不見得






再來有趣的分享

友站
滄者 跟 XFastest 的討論較多認為負壓有利於加強散熱
而正壓則是有利於減少入塵

Tom的相關討論則是提到若是風扇未加裝濾網 基本上正壓負壓的入塵量是差不多的狀況
若是有濾網的情況正壓入塵則是會好些 負壓則是建議在開口加裝濾網
針對正負壓的支持
雖然負壓略多 不過接近50.50

SPCR一樣兩邊有支持者 不過正壓略多些

這正負壓的討論 也不是一天兩天的討論了








JoyRex wrote:
正壓可以確保吸進去的空氣絕對是經過濾網的過濾,然負壓的話無從保證。因為空氣會挑最容易進氣的地方流入,而通常負壓採用機殼後上方抽氣,然最主要的進氣地點也常常是主機後方擴充檔板孔,機殼的縫隙和光碟機(負壓式的機殼散熱模式常讓光碟機集塵),就算前面或機殼底部有風扇也常常如此...風只會挑阻力最小的地方流進流出。然正壓就100%沒有這種問題,將進氣端隔塵後除了清洗濾網,不需要進行機殼內部的清潔。


另外 正壓也不是100%無塵 請先清楚這點
電腦用濾網只不過是粗格網 並非用HEPA濾網
就算真要用上HEPA濾網 風扇也打不動


與其憑藉正壓少塵的想法 不知不覺累積灰塵而疏忽整理
不如負壓加強散熱效果
定期半年或一年清理順道更換散熱膏比較實際






PS.
在下回文也已不少篇
向來都是空白+斷句回文
並非寫作文.報表 沒必要正規文書
單純只是您看不習慣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所以也就是讓冷空氣進入多點讓硬體冷卻囉?
因為我看到網路上一堆人都說負壓比較好害我還想改裝風扇
那麼這樣子我有需要把原本8公分再加裝一個風罩變12公分嗎?
還是保持原來8公分就夠了?((8公分打算裝酷媽薄風扇或槍膛扇))
((12公分是想要裝火蝠或是杰強彩燈系列))
正壓的,等到換電腦換平台機殼內都不會有什麼灰塵,因為進氣風扇的地方有濾網,故可確保流進機殼內的空氣100%通過濾網,要做的事情只有清潔濾網。反正2-3年灰塵不會多到需要清理的程度。不過導熱膏劣化的問題無法避免。且壓進機殼的空氣多,有些微熱氣會從主機板背板,擴充槽檔板,前面的5.25吋擴充槽出來。

負壓的,看機殼和個人功力,灰塵會集中在容易吸氣的地方,冷空氣的吸入處除了進氣風扇還有阻力較小的進氣處。阻力較小的進氣處沒有長時間觀察是不知道的,要是進氣風扇和抽氣風扇距離太過遙遠,抽氣風扇常常是抽抽氣扇附近流進的氣體而沒抽到遙遠的熱源空氣造成熱滯留(主機板背板,擴充槽檔板,光碟機等處會積塵多是負壓所造成,但這幾處通常非熱源所在處),在越大型的機殼這一個情形通常就越嚴重。

風扇通常越大風量越大,也比較不吵,電風扇要小而轉速高且吵還是大而轉速慢且靜,這是物理現象,無法推翻。就像進氣量多少出氣量就多少,只是進氣和出氣的地點可能不在我們預先設定的狀態下。

不過高風量的12CM風扇來個3.4個就很吵了,如果是8CM會更吵吧。優點是AMD原廠的CPU風扇聽起來就不會那麼刺耳。不過1個14CM又比不上2個12CM高風量的風扇,總之就看預算和機殼設計再來思考吧。
我現在是都用好差在沒有後風扇,那麼裡面CPU風扇等等都也要算?
而且據說不是AMD的CPU原廠風扇頗炒嗎但轉速極高,而且我機殼是側邊20公分原本上面就有個鐵製靜電濾網
雖然不知是否真的擋的暸灰塵= =,因為我應該是正壓,側風扇進去碰到顯卡刀鋒扇2500轉,然後再轉CPU原廠風扇,接著才是由後風扇出去((這樣說應該會買12公分的火蝠
PS:機殼是立光的風潮EVO
HadesS wrote:
我現在是都用好差在沒...(恕刪)


先不論正負壓這東西



在下以前也是追求散熱效能
不過現在已經轉向靜音取向

三顆手控最低轉900rpm + 1顆降7v + 2顆降9v
安靜就夠了~
畢竟房間噪音很少



開冷氣跟電腦46dB上下
稍嫌有點吵
打算到時再做一次靜音改良...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那麼你不就有把原廠風扇改過??
除非你INTEL的,因為我知道電腦溫度高裡面設備比較短命所以想要散熱好一點的
我現在舊筆電都是剛上散熱膏也有清過不到2個月待機溫度都在60~65度左右
一開個遊戲就會飆到80幾以上,而且CPU幾乎滿載((老電腦了只能裝32位元))

HadesS wrote:
那麼你不就有把原廠風...(恕刪)


可以點一下在下的頭像或ID

裡面最近一篇就是剛更換的HDT散熱器

把原先過保的一體水冷H50換掉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