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膽來問個月經文, E3 1231V3溫度

xnqxxnqx wrote:
---------------散熱器--------------
----外部導熱介質(俗稱散熱膏)---
-----------金屬上蓋(銅)-----------
----內部導熱介質(高溫主因)-----
---------------晶片----------------..(恕刪)


綜合已知情報,正確應該這樣:

---------------散熱器--------------
----外部導熱介質(俗稱散熱膏)---
-------- 蓋子表層(鍍鎳)-----
-----------金屬上蓋(銅)-----------
-------- 蓋子裡層(鍍鎳)-----
----內部導熱介質(高溫原因之一)-----
---------------晶片----------------.


金屬導熱係數表(W/mK)
----------------------
銀 429
銅 401
金 317
鋁 237
鎳 90
鐵 80
錫 67
鉛 34.8
不鏽鋼:15-18 (不同合金成份不同)

本來是銅蓋,導熱係數 401
鍍一層鎳變 90,不科學...

沒想到這種不科學的事情,Intel 也在做


倘若追求終極散熱,終究還是得開蓋

只有拋光表層,效果也是不大,因為裡層還有一層鎳,然後蓋子裡面還有一沱低導熱黏膠。
fedora wrote: 不管什麼材質,總之導熱差,開蓋就降低...(恕刪)


麻煩以後網路爬文不要只爬一半
h7878220 wrote:
麻煩以後網路爬文不要...(恕刪)


結論還不是一樣的,要終極散熱,就是得開蓋

就算那蓋子是外星球物質的,地球上沒有的,結論還是一樣的,蓋子阻礙導熱

表面拋光沒用,因為裡層還有一層鎳,還有一沱黏膠


在說表面拋光,也是破保固的。

既然都破保了,ROOT、JB 越獄了,哪有在越一半的,加把勁一次做到底,開了乾脆。
要開蓋何須等到到這代才開,以前噴火龍就開得很開心了。
今天這一代CPU會被拿出來開蓋討論,是因為架構與前代相近(新製程功耗表現良好),但溫度卻多了一二十度,所以才會開蓋來換散熱膏降溫,大部分開完蓋換完散熱膏又會蓋回去,這才是重點。


---------------散熱器--------------(與前代99%相同)
----外部導熱介質(俗稱散熱膏)---(與前代99%相同)
-----------金屬上蓋(銅鍍鎳)-----------(與前代99%相同)
----內部導熱介質(高溫主因)-----(決定性差異)
---------------晶片----------------.(架構與前代類似)

不要在上蓋鍍不鍍鎳上面打轉了,從CPU有上蓋以來我看A家I家應該都是這樣子做的。

fedora wrote:
結論還不是一樣的,要...(恕刪)
fedora wrote: 結論還不是一樣的,要終極散熱,就是得...(恕刪)

說不科學是因為你能腦補到的層次太低。
intel早在P3時代就開始使用銅蓋
使用的原因很多,也不見高熱的問題,何以這一代你卻能夠解讀變成阻斷傳熱!?

在者這個鍍層只有幾個0.0幾條,幾乎可以不計熱阻。
科學態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求證 = 做實驗、實測、親測

雖然我沒親測過,但網路上看人實測過,不只一篇,確實開了蓋,把蓋子拿掉,直接散熱器去頂核心晶片,降溫 20度


假設:
蓋子會阻礙導熱,若把蓋子拿掉,是否可以有效降溫?

實驗證明(實測):
確實就是降 20度!

根據物理能量守恆定律,熱量不會憑空消失

因此可證:假設成立

***************************

至於 AMD 也有蓋子,那就....也開蓋啊

要終極散熱,就是要開蓋

我只是消費者,才不是 AMD 派來的哩,也沒投資 AMD 股票。你們以為我會袒護誰嗎,想太多~ 我只袒護自己荷包


不過我用 APU 有蓋子,燒機並不會 90度啦,因此我認為沒有開蓋的必要。

假若要是有 90度,肯定也開蓋,溫度太高就算不當機,長期超過70度會有電子遷移現象,導致 CPU 壽命減短。

但後來這篇好像是誤會的樣子,樓主那個是因為扣具沒壓好,還是散熱膏沒塗好,弄好後,燒機就降到 70多度了(非原廠散熱器,另外買的塔扇)。


說起來 i7、E3 也是要配塔扇的嘛。很多人說什麼 Intel 外星奈米科技,原廠散熱器就闖天下,唬爛成份居多...

實事求是,科學態度,沒別的意思。

有錢買昂貴 CPU 的人,說實在也不差那個塔扇的錢。如果誤信芭樂,結果用一陣子才發現需要塔扇,假如自己不會裝,還得拿去給別人裝,不是又多花工錢的,然後要還花時間奔走,還不如一開始就配好,買好。
阿就你一個從頭到尾搞錯重點阿,我跟H都不反對開蓋什麼的,外開蓋降溫是眾所皆知的呀
AMD是因為他家以前CPU也是裸晶,後來加蓋,沒有那麼美國時間懷疑你什麼啦,真的是想太多,你要開蓋請隨意,我沒有意見

I家蓋子有沒有換我不知道,但絕對相近,可以肯定的就是導熱介質換過。今天這一代會開蓋,就是因為導熱介質有換過,跟前一代相比相對高溫,所以才要開蓋(換介質)。

蓋子一樣,架構相近,導熱介質不一樣,溫度不一樣。==>

fedora wrote:
科學態度:大膽假設,...(恕刪)


難道不知道誰主導了CPU高溫的結果嗎


要做實驗驗証當然可以,實驗或許得到這樣的結果,但根本原因真如你想的結論那樣嗎?。

今天要討論的不是什麼蓋子加不加熱的問題,是蓋子下面那層導熱介質。
上兩次回文貼的測試你也不看http://goo.gl/syiwsC,更換上熱介質後"裝回上蓋"""裝回上蓋"""裝回上蓋"",一樣可以降十幾度,這樣有很難懂嗎?


閣下實驗&結論:有蓋-->高溫-->去蓋-->降溫 ===>恩恩恩 這蓋子超爛,是不鏽鋼的 I家無腦。

事實上: 有蓋-->高溫-->去蓋-->換介質-->有蓋OR無蓋-->降溫 ===>這樣OK?



靈芝的好壞在於多醣體的多寡,不是隨便找顆香菇長得像就有營養。

以上,不再回文了
fedora wrote:科學態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求證 =...(恕刪)


我跟 xnqxxnqx大一樣,不推薦開蓋,也不反對開蓋
只是實在沒必要開

還有,CPU的銅蓋我也好幾個,從P3時代到現在的AM3我都有…
我也開很大,只是普通人正常使用實在沒必要開。

xnqxxnqx wrote:
今天要討論的不是什麼蓋子加不加熱的問題,是蓋子下面那層導熱介質。
上兩次回文貼的測試你也不看http://goo.gl/syiwsC,更換上熱介質後"裝回上蓋"""裝回上蓋"""裝回上蓋"",一樣可以降十幾度,這樣有很難懂嗎?
..(恕刪)


但是這種換內部黏膠(介質)的方法,前提也是:要「開蓋」才能換

總不可能:超能力、特異功能,隔空換物。
是不是呢。


好比:
吃頂新的黑油,有損健康

外面某雞排店,被驗出用頂新的油

然後就有人抱怨不公平,說:雞肉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油!你們真是不求甚解。

可是,雞肉沒問題,油有問題的話
請問這雞排到底是能吃,還是不能吃?

無論是雞肉問題,還油的問題,結論都是:不能吃。不是嗎。


就像:
到底是蓋子材質問題?還是裡面黏膠問題?

結論都是:要終極散熱,就是得開蓋。

註:「終極」是指最高境界,不是人人都需要的。
fedora wrote:
因為它多了一個鋁蓋(還是不鏽鋼?),那個蓋子在阻礙散熱




導熱係數來講:銅 > 鋁 > 鋼鐵

這就是為什麼高級散熱器都是銅底的,因為銅底才能迅速導熱。

而 Intel 節約成本,蓋子保護核心用意是很好,但故意用導熱係數低的便宜材質(或也許真正目的是不想讓人超頻用)。

鋁的硬度沒那麼大,可以凹的。那個蓋子很硬凹不動,不鏽鋼可能性比較大。


參考站內網友分享的實測:
i7-4770K 刀片法開蓋實測分享

把蓋子拆了,直接對核心晶片空冷散熱,可以降低 20度。


你不要再模糊焦點好嗎,一開始你就說"鋁蓋(還是不鏽鋼?)"妨礙散熱
後面大家針對這點指正,說有問題的是IVY之後開始使用的導熱硅脂

你就開始把焦點轉移到"都要開蓋"這問題點,那之前所說的問題點"蓋子本身材質"呢!?
它是銅的,就跟上面裝的散熱器底座相同材質(某些全鋁的散熱器無視)

才剛買個公司貨E3-1231 V3你就跳出來要他開蓋破壞保固!? 而且還不能超頻!!!
那又請問開蓋後還是使用原廠散熱器,效果可以強很多??
散熱器的體積、總面積、導熱性能就限制住了它本身的解熱能力,沒看那些開蓋玩家不是用大塔或水冷!?

今天樓主就說了用原廠散熱器很燙,正常思維:散熱效果不好(散熱器燙,且整體溫度高)
當然是換更大的散熱器、增強機殼內對流,成本才1K多還不用擔心破壞CPU保固



我相信你是一個勇於超越極限、突破自我的人,拿到CPU必開蓋,即使那只是Celeron G1840
但是正常100個USER有沒有3個會開蓋!? 等超過1/10的人會開蓋使用CPU再提倡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