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mob wrote:
自從電腦散熱開始採用...(恕刪)


基本上那個已經沒有差別了,水冷到了一個階段會均衡....

流速也沒有慢到會把A硬件的熱量,帶去給B硬件。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室溫32度,沒開冷氣 (噴汗ing..)
我的1000元套裝水冷待機溫度(I7-850外頻跑160x20並開啟C1E)

是很燒錢沒錯啊!!
小弟3月份買了LK KU3341套裝水冷+UPTIONTEK T1 VGA冷頭+一些3分管快速接頭就花了快$6000
後面陸續又買了3分太空管1.5M $6XX 水箱前製套件$500
EZ 黑化4分厚管快速接頭$1800 4分太空管1.6M $900 90度和45度接頭$680
零零總總加起來就快$10000了 還不算之後換水箱 冷排 馬達的$$(朝自組水冷前進)
不過換來的是安靜 溫度低的使用環境 玩遊戲時冷颼颼的溫度(比起空冷)
最重要的是爽度
還有玩水冷機殼不能太小喔
對了 昨晚換水管時水冷液噴了一整張顯示卡XD
嗯..
我是覺得
照開版的說法
是房間熱受不了
與其都是把熱散到房間裡
不如買螢幕鍵盤滑鼠的延長線
把主機放在其他房間裡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沒用過水冷錢不敢丟太...(恕刪)...
以後升級再來試試大流量+大水管
甚至雙馬達+雙冷排

分享一下
兩天前入手第二套水冷


Larkooler的三分管冷牌+450L馬達
搭配UPTIONTEK的XIII水冷頭
專用於CPU冷卻


原有的2分管拆掉CPU冷頭
專用於GPU及NB

南橋裝配利民HR-05 IFX+8cm薄扇, 兼吹VGA的供電散熱 (VGA卡貼的是AC-VR001套件)

經過一天的測試調整, 找到了系統穩定的最佳數據
CPU 1.44V 3.8G(200x19)
CPU NB 1.35V 2.8G(200x14)
HT-Link 2.6G
RAM 1.5V DDR3-1600 (Ganged 7-8-7-24-2T-31)

先來個AIDA64記憶體測試


待機溫度(室溫開冷氣27度)


IBT及FuMark同步燒機
記憶體插滿4條x2G, 所以IBT記憶體調6G
10分鐘, 大圖


30分鐘, 大圖


CPU各核心溫度最高出現55度,
不超頻的5870, 最高43度, 可證Larkooer2分管+75L馬達的效果極佳
停止燒機, 2分鐘不到, 溫度降到與待機相同


Ps.IBT 6G 5回合有過關, 第一次忘了抓圖, 不重開機補測

2052秒完成
CPU各核心最高達57度, GPU最高44度

總結:
Larkooler 2分管全套 3180
Larkooler 3分管半套 3200
UPTIONTEK水冷頭+太空管 1800
Zelman RAM風扇 690
南橋改熱導管小塔+風扇 1000
主機板VRM 600
顯卡VRM 250
GELID GC Extreme散熱膏 350
水冷很花錢, 但也提供等值效果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xxx168 wrote:
燙死了那是你的"感覺"
台灣人太喜歡自我"感覺"
天氣冷"感覺"狗會冷就幫狗穿衣服
機油變黑"感覺"機油劣化了
摸到CPU有點熱"感覺"散熱不足

廠商設計東西不是憑感覺....你覺得熱不代表散熱不足
東西既然能達到效果廠商當然不會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恕刪)

以上,有人這樣批評..
pc1200 wrote:

xxx168 wrote:
燙死了那是你的"感覺"
台灣人太喜歡自我"感覺"
天氣冷"感覺"狗會冷就幫狗穿衣服
機油變黑"感覺"機油劣化了
摸到CPU有點熱"感覺"散熱不足

廠商設計東西不是憑感覺....你覺得熱不代表散熱不足
東西既然能達到效果廠商當然不會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恕刪)

以上,有人這樣批評..

他批得很好
怎呢?

如果沒啥人回應
是不是新開一串討論會比較有效果?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kill0210 wrote:
光是水冷的配備而論,要破5萬,我蠻好奇你怎麼選購你的配備的。

一般人的機殼能上到兩組3D冷排就已經很極限了。

冷頭一顆3 4千,除了跑去用銀製的冷頭之外。

EK的full board 水冷模塊,X58的一個5~6千。

pump 3 4千可以買到很不錯的,至於水箱,這東西一個2千就已經很好了。

加一加也不會到5萬。

至於能用到5萬,東西又不是超級貴的那種零件的話,基本上你的殼我也不認為可以放進這些東西或者是掛那些 冷排。

至於貴跟正常價格還有那種2 3千就搞好一套的差別在哪裡?


純粹只有差在那可能不到10度的差距跟外觀。



或許你沒裝過很多水冷
貴的地方是在硬件和細節,比如bitpower的蛇管,內部要弄漂亮,隨便入20個45度蛇管你知道啥價位嗎?

比如一些小零件,溫控,水流探測,pump測速等等....

再比如pump的topping之類,如果是串聯D5之類還要DUAL TOPPING

再比如水箱,要玩好一點的或配合串聯/並聯PUMP玩的就要上雙或三5.25",都是錢

還有風扇/溫度前面版,如果要有點要求的比如 Aquacomputer Aquaero 5 PRO,你知道是啥價位?再加上電源包線,整線,改裝等等....一系列

5萬很難超過嗎? 太容易了

如果你玩水冷定義是海盜 H60之類的隨便一個頂級風冷散熱的價格就能搞定

但既然是玩DIY水冷,那要求就不建議太低了,不然情願高端風冷還比較方便和省錢
水冷散熱的一切都是為了在數據上好看一點,你要知道在高效能產品上,效能和價格是不成正比的,有時候燒機溫度降低2,3度,所花費的成本或許會很恐怖

這是我的水冷

樓上說的沒錯
拎杯在初期開發新材料的冷頭就可以噴掉50萬
結果如何
不要問...很可怕

現在就致力於弄出便宜大碗的零件了
我是傻瓜狐狸...對偷懶這件事特別的勤奮 https://www.fox-saying.com

mmarlboroo wrote:
或許你沒裝過很多水冷...(恕刪)


你這叫MOD 不叫做單純搞水冷。
http://qhuahong.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