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品牌電腦散熱器 vs Intel盒裝風扇是Acer的比較好嗎?


isuyashiro wrote:
請先搞清楚甚麼是ISO
ISO是針對標準化規範,跟流程比較有關係

認證有安規/節能/有害物質...很多項目
這些都要第三方實驗室核發認證...所以,您又不懂了...

錢...不是oem賺的
odm/供應商可能還要幫oem出認證費用



ps.私心覺得,有些人會組組電腦半路出家的就說自己很懂的人並不在少數,也很會誤導別人.....(恕刪)


哦, 你最懂了!
加油~
我說, 我去加油!!
pqaf wrote:
一台普通電腦,明明耗電就不到150Watt,可是 DIY市場的消費者 ,就喜歡買顆500W的PSU,廠商也樂意貴貴賣給你.主機板上,很多線路只需用到普通電解電容,可是DIY市場的消費者,就喜歡全固態,廠商也樂意貴貴的賣給你....(恕刪)


我不認為那些是華而不實的東西
會買DIY商品的人
會在意這些東西 不是沒有原因的

以電源來說
如果多花一點錢
可以買比需要的電量大一些 品質好一些
這樣未來用久了 效率下降後 也還是能正常運作
還有未來換機升級 還可以沿用
反而省錢
而品牌機就是算的剛剛好
只要保固內沒問題
將來電腦升級無法沿用、
過保後效率下降
或是用久了電腦散熱變差、耗電量增加
負荷不了造成損壞
這些都不是品牌機在設計上會考量的問題
能順順的用 撐過保固就好
(我身邊常遇到的問題 就是買品牌機後想升級顯卡 就卡在電源不夠用 所以也只能連電源一起換)

以電容來說
固態電容有不容易爆電容 穩定 壽命長的優點 但價格高
電解電容便宜 且容量大 耐壓值高 但相較於固態電容較為易爆 不穩定
所以消費者會注意到電容是否為全固態 也是有原因的
用料好壞也就是看這些重要的細節


goe126 wrote:
而品牌機就是算的剛剛好
只要保固內沒問題
將來電腦升級無法沿用、
過保後效率下降
或是用久了電腦散熱變差、耗電量增加
負荷不了造成損壞
這些都不是品牌機在設計上會考量的問題
能順順的用 撐過保固就好
(我身邊常遇到的問題 就是買品牌機後想升級顯卡 就卡在電源不夠用 所以也只能連電源一起換)(恕刪)
如果有打算升級 SLI/crossfire頂級雙顯卡,確實需要大電流的500W Power.

但DIY市場,很多消費者只是插張中高階顯卡,看看FB,修修照片,玩些網路遊戲...200W的PSU都夠用,可是 DIY市場很難買到300W以下的PSU,至少都得350W起跳.
品牌機升級顯卡,其實大都仍可延用原來的PSU,除非是高階顯卡,網路上的顯卡廠商提供的參考瓦特數,常是誇大不實,超標一倍以上.

公家單位,中小學,常都是買中信局標案的品牌電腦,搭配的是200W左右的PSU,上班日就開機8小時以上,公家採購審核煩瑣,幾千幾百台PC常得用個5~8年,新軟體都跑不動了,硬體卻還不壞,它們的電腦應都算蠻長壽的.

NB用的adpater,既要供電給NB,有時還得額外花20~30W 對電池充電,65W/95W的adapter常常處於進乎滿載的操作情況,一般人不也可以用個5年以上,不成問題. 很少人因怕滿載壽命不夠,還特地去買顆150W的adpater.

打個比方,四口家庭,選擇買台5人座房車,或選擇買台20人座小巴,3年後,輪胎都一樣要換,車子10年後,該壞的零件,都一樣會壞,不會因為4個人坐上20人小巴,小巴就能開上20年不會壞.

PSU 50%和90%負載的效率差異不大(2~3%),對零件壽命影響也不大,反倒是PSU使用20%以下負載時,效率會變差很多.
一台搭載獨顯的主機,在Win7下,上上網做些簡單應用,實測只需50~60W,卻搭配了500W的80+ PSU,這樣其負載才12%,AC-DC轉換效率效率很差.反而品牌機的200W 80+ PSU,負載約30%,AC-DC轉換效率較好,也較省電.

比起傳統的65%效率non PFC(功率因數只有~0,66)的PSU,浪費電浪費資源,我個人建議多花點錢買80plus+active PFC(功率因數0.95~0.99) 的PSU是必要的,倒不建議買超大瓦數的PSU.


active PFC


『認證』只是取得上市銷售資格,只能算是品質的最低門檻。至於品質好不好?不知道。就好比取得亞洲代表權,想拿奧運金牌,還有得拼。

品質包含非常廣泛,從設計到量產,每個環節都可以算是品質的一部分。品質沒有一個公定的標準給他評定一個分數。但最終產品給 End User 的感覺,就是品質的好壞,沒有分數,僅能說是一個感覺。維修率也只能算是品質的一部分,雖然可以確切看出產品的壽命與可靠度。但這也只能算是品質的一部分。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相同的東西,給不同的人用會有不同的表現結果?大家推崇的小黑筆電,我敢買給我老婆用,但是我不會買小黑給自己用?為什麼大家都說好的品牌,品質應該沒問題,但我卻不會買來用?又或者,為什麼相同的機型,在亞洲賣沒事,但是一賣到某個地區,就頻頻出問題?

使用有問題的東西,就是有問題。使用沒問題的東西,就表示品質沒問題嗎?

突然想到,幾年前某個客戶開發新產品,我那時的經理凹某風扇廠開發當時唯一與眾不同的尺寸,在對風扇 Life 評估時,幾天後我們就收到了評估報告。相同的東西跟 Sanyo Denki 詢問結果,對方回答....我們需要X年的時間來評估。我不知道真的是某風扇廠高竿,還是 Sanyo Denki 過於謹慎。但是,我想大家對 Sanyo Denki 的品質是有目共睹的。

品質,不是打打廣告,東西有測就算有品質。我們家的產品也有測啊,只是我看了他們黏 Thermocouple 就很想從他的頭殼巴下去,所有手法從頭錯到尾,我問他誰說這麼做?他回答以前的公司的人這麼教的....我只能很無言,但我也不想管,畢竟和我無關(我現在確實還蠻擺爛的),測試報告錯誤一堆,主管不看,客戶也看不出來(我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反正報告交了客戶就不會來煩)。結果就是 RMA 一堆,常常每月可以屢破紀錄(不用擔心,我們家的產品不做零售市場)。每週都在開品質會議,結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oot Cause 還沒找出,對策就出來了,厲害吧?在我眼裡,卻只能用悲哀來形容....上次不知道還得了什麼獎哩?你說扯不扯?而這問題,我之前所待的公司,還跟其他部門吵過,最後吵到客戶那,由客戶做仲裁哩....

台灣品質....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勒....

人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產品也一樣,他用得沒問題,他會認為你品質好,他用得結果很不爽,他就會認為你的產品品質很爛。有時候只能認衰....最後還是會回到我說過的:

使用有問題的東西,就是有問題。使用沒問題的東西,就表示品質沒問題嗎?

最後,如果要回答樓主問的問題,直接看 pqaf 的第一篇回答,他說明明了原委。如果要拖零售主機板下水,我只能說,系統歸系統,零件歸零件,要賣系統,就乖乖把該測項目測完,取得上市銷售資格。別人賣的是零件,取的資格本來相對較簡單。不服氣,你也可以把系統拆開當零件賣,沒人說不可以。論品質(管你偷不偷料),留給 End User 去評斷。

最後,說錯了不要砲我,我不是做品質的,我也只會打打嘴砲而已。

wacow5119 wrote:
『認證』只是取得上市...(恕刪)


有看過產線運作過程,其實心理有個底了,

機台順,產品規格都OK,

機台或人為操作有問題,

也會想辦法把產品弄成規格內,

你也拿它沒皮條............

wacow5119 wrote:
突然想到,幾年前某個客戶開發新產品,我那時的經理凹某風扇廠開發當時唯一與眾不同的尺寸,在對風扇 Life 評估時,幾天後我們就收到了評估報告。相同的東西跟 Sanyo Denki 詢問結果,對方回答....我們需要X年的時間來評估。我不知道真的是某風扇廠高竿,還是 Sanyo Denki 過於謹慎。但是,我想大家對 Sanyo Denki 的品質是有目共睹的。


日本vendor一向認為小眾市場不是他們要著墨的點,
要嗎不是報天價,不然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讓客戶自動放棄,
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一切按照他們自己計畫腳步進行,
你說他為了品質管控也好要說省麻煩也好,
通常他們會做個工程樣品,然後作實驗評估,再改善,最終呈現在客戶面前的就是有80分的產品
一百分的產品會再過兩次改版才會到完整,這是做生意考量,一隻牛扒個兩次皮是很常見的
君不見Wacom都已經推出bamboo pen&touch,卻遲遲不見螢幕推出pen&touch
只在Intuos5上面加上wireless
但是他們推出的系統還真是穩定
比起美商vendor強調效能,但是穩定度就不是那麼好了
0931779549 wrote:
日本vendor一向...(恕刪)


我猜有人會這麼說....規格獨特沒市場....事實上,這個案子量有多大?

我離開原公司後,到另一間公司,恰巧遇到該風扇廠的業務A,我問他認不認識負責我原本任職公司的業務B,然後談起該案子。A 說,B 可爽的哩....B 只要躺在家裡睡覺,業績就達到了。量....就是這麼大....大到出乎我意料之外....

當然,你說的也沒錯,有時候確實會像你說的那樣子。

或者應該說,這就是台廠的生存方式,單我先拿到,其他的遇到再來喬....
pqaf wrote:
如果有打算升級 SLI/crossfire頂級雙顯卡,確實需要大電流的500W Power.

但DIY市場,很多消費者只是插張中高階顯卡,看看FB,修修照片,玩些網路遊戲...200W的PSU都夠用,可是 DIY市場很難買到300W以下的PSU,至少都得350W起跳.
品牌機升級顯卡,其實大都仍可延用原來的PSU,除非是高階顯卡,網路上的顯卡廠商提供的參考瓦特數,常是誇大不實,超標一倍以上.

公家單位,中小學,常都是買中信局標案的品牌電腦,搭配的是200W左右的PSU,上班日就開機8小時以上,公家採購審核煩瑣,幾千幾百台PC常得用個5~8年,新軟體都跑不動了,硬體卻還不壞,它們的電腦應都算蠻長壽的.

NB用的adpater,既要供電給NB,有時還得額外花20~30W 對電池充電,65W/95W的adapter常常處於進乎滿載的操作情況,一般人不也可以用個5年以上,不成問題. 很少人因怕滿載壽命不夠,還特地去買顆150W的adpater.

打個比方,四口家庭,選擇買台5人座房車,或選擇買台20人座小巴,3年後,輪胎都一樣要換,車子10年後,該壞的零件,都一樣會壞,不會因為4個人坐上20人小巴,小巴就能開上20年不會壞.

PSU 50%和90%負載的效率差異不大(2~3%),對零件壽命影響也不大,反倒是PSU使用20%以下負載時,效率會變差很多.
一台搭載獨顯的主機,在Wun7下,上上網做些簡單應用,實測只需50~60W,卻搭配了500W的80+ PSU,這樣其負載才12%,AC-DC轉換效率效率很差.反而品牌機的200W 80+ PSU,負載約30%,AC-DC轉換效率較好,也較省電.

比起傳統的65%效率non PFC(功率因數只有~0,66)的PSU,浪費電浪費資源,我個人建議多花點錢買80plus+active PFC(功率因數0.95~0.99) 的PSU是必要的,倒不建議買超大瓦數的PSU.

同樣耗能100W DC的電腦,
搭配傳統舊式PSU,需花154W AC,台電得配送233 VA以上的電能.
搭配80%效率+PFC的PSU,需花125W AC,台電得配送126 VA以上的電能.
80plus設計,一年幫自己省下NT$300電費;PFC設計,則可讓台電省更多.省30~50%發電成本.


active PFC

歐美幾年前已經強制規定,上市的新PC的PSU都得符合Energy star,台灣卻沒立法強制,品牌電腦也沒主動提供,台電虧損了再來漲價.
若全台皆用高效率主動式PFC時,可以不用多蓋核電廠/火力發電廠了,全民電價說不定還可降價

一般只上網的主機,是很少搭配500W的PSU的
請不要把大家都當成笨蛋,500W的PSU幾乎只有用高級雙電源的顯卡才會用的
而且高階顯示卡大部分都需要雙6PIN電源,瓦數太低的PSU幾乎只有單6PIN電源
至於使用低階文書機的人,我還沒看過有人文書機就用500W的

一聽到你講的話就覺得不懂的人是你了
請去看一下一張獨險需要多大容量的電
以最熱門的6850為例好了
抱歉,6850的最大耗電量 = 130W
那CPU呢?雖然一般來說不會用到TDP的耗電量,但是裝東西當然得用最大耗電量下去計算
四核心TDP多95W,雙核心65W

光是四核心CPU + 6850顯示卡,就超過200W的最大可能瓦數了

另外你講,顯卡廠商往往誇大不實瓦數我更覺得奇怪
一般廠商都是喜歡號稱省電省能源,Intel新的Ivy也是以TDP更低,省電著稱
沒有人喜歡把自己的產品誇張成吃電怪獸吧
AMD和nvidia又不是在賣電源供應器的,把自己產品講成吃電怪獸還能順便推銷自家電源

請問顯示卡廠商何必故意誇大自己瓦數呢?現在談省電都來不及了,有人會故意誇大自己瓦數的嗎?


要不要看本篇測試文章
http://www.xfastest.com/cms/tid-60028-7/

他那樣已經測到170W的耗電了唷,跟你說的50~60瓦相差還真大耶

如果真的下去跑遊戲,讓顯示卡和CPU都處於高負載狀態下運作,我想恐怕還不只170W



對了,哪台品牌機可以不用換PSU,直接上6850我看看
然後記得來跑一下BF3
6850也不是多高階的顯示卡,就目前最紅的而已,不高不低


另外不跑遊戲 不操的電腦本來就不太容易壞不是嗎?
整天都只在上網打文書的電腦,用個五年,很正常不是嗎?
一個小路人 wrote:

一聽到你講的話就覺得不懂的人是你了

要不要看本篇測試文章
http://www.xfastest.com/cms/tid-60028-7/
他那樣已經測到170W的耗電了唷,跟你說的50~60瓦相差還真大耶
如果真的下去跑遊戲,讓顯示卡和CPU都處於高負載狀態下運作,我想恐怕還不只170W.

光是四核心CPU + 6850顯示卡,就超過200W的最大可能瓦數了

對了,哪台品牌機可以不用換PSU,直接上6850我看看
然後記得來跑一下BF3
(恕刪)
看了一下你說的那篇文章,它可是用" 兩張"舊制程的耗電顯卡 (TDP 105W單張)(處理器:INTEL CORE I7-2600K.顯示卡:POWER COLOR 3870 X2 PCS,電源:bequiet! STRAIGHTPOWER GOLDEN 650W )去跑 intel BURN TEST ,測CPU worst case最大耗電. 它測出約170W AC端,當然會和我所謂的 只做上上網簡單應用的 60W DC端. 兩者數字當然會差很大, 你可能還不懂,PSU標示的瓦特數輸出規格是要看AC端? 還是DC端吧?

AC端的耗電瓦特數,得轉換計算成DC端,再做比較,才比較有意義.
(CPU.GPU,IC..是吃直流電DC ,PSU標示的最大輸出也是指DC端,講功耗,得看DC 瓦特數! 要算電費$時,才是看AC 瓦特數)

實測170W AC大約相當於136W DC ( 就當顯卡耗電是0W好了,若用一般人的簡單算法, 95W+MB+HDD+DDR.... =200W以上,但實測有這樣大嗎? ), 可是該文章筆者選用了650W PSU去測試.或許它是參考顯卡廠商的建議值吧.
136/650 =只有20%左右! 可見得TDP 95W等級的CPU 搭配 crossfire高耗電雙顯卡,去做 intel BURN TEST ,測CPU worst case最大耗電,也只不過用到650W PSU 20%的loading. 若平常上上網到M01打打嘴砲,可能只有15% loading不到....若跑BF3,整台耗電能不能達到 650W PSU的40% loading呢?不知....

AMD 6850 power
我隨便google了一篇AMD 6850(TDP 125W單張)的測試文,做GPU stress test ,裡面的數字,似乎整台最大耗電約278W AC端,換算成DC端約220W. 且筆者有提醒說,它是把intel core i7 965 / X58 based. overclocked to 3.75 GHz. On average we are using roughly 50 to 100 Watts more than a standard PC due to higher CPU clock settings
若CPU不超頻,筆者認為瓦特數會再少個50~100W.也就是Core i7 965 CPU(TDP高達130W) + AMD 6850 做GPU stress test 整機最大耗電約 170W左右.
(BF3的耗電可能會小於GPU stress test吧 ? 何況品牌機主流的Core i3 ,i5 CPU TDP 只有 65~95W ,筆者可是用TDP 130W的 extreme CPU去測試.
若用一般人的簡單算法, 130W+125W+.... =400W以上,但實測有這樣大嗎? M01閒聊區很多人說有30cm ,我懷疑,實測有這樣長嗎?傳說中,拔了獅子的鬃毛可以治禿頭,可信嗎? )

某些品牌機的250W~300W PSU,12V1 (for PCI-E/MB/HDD..)的電流若夠大(~13A左右),想讓AMD 6850跑BF3 是有可能的. 例如,我手上一顆Dell品牌機的300W PSU,它的12V1有17A,照理看來,可能夠用.

當然,有人高興花錢買650W power也是個人的自由.華碩/Acer的品牌機也有出500W~700W的PSU,有興趣的人可上購物網參考看看,只不過一台賣$49000~69900.
1,2萬左右的品牌機種,就搭配 250W ~300W PSU. 10公升以下的機種則是搭配200W PSU,機殼較小,AMD 6850長卡肯定裝不下去.
我想問一下某人,acer的套裝機我這三年用掉五六台了,但是我自己組的P4 478還活著,你說哪個比較好?你好像把套裝機捧得太高了,甚麼一堆狗屁認證,我看根本沒用。你說有實驗室認證,是專業的,還是我學校的那種實驗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