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下舊文!但真的有感。
 
昨天趁著載老爸去醫院回診在停車場等待的時間(我沒進醫院!我待在停車場),把玩遊戲會起飛的PS4 Pro分解清潔順便換掉原廠的散熱膏(光開啓全境2遊戲就能讓風扇暴走...),而替換的散熱膏就是選用前面幾位網友推薦的PK-3換完之後真的安靜非常多,原本像工業電風扇變的像直流變頻扇一樣,連老婆在玩魔物時也說變好安靜,謝謝前面幾位網友的推薦和心得。

更換的心得:散熱膏更換前!光是全境2在創角捏臉的時候風扇就呈現暴走的狀態,但是!吹出來的風並不很熱,散熱膏更換後風扇聲明顯的變小很多且不會暴走了,但是吹出來的風感覺比更換前熱了一些,這應該就是晶片上的熱量有效傳遞到散熱器的效果吧!?。

 
有圖有真相!
網友推薦的PK-3(我好像擠太多了...)

PS4 PRO的分解照

原廠的散熱膏(晶片明明是長方型的,但原廠散熱膏卻是一塊圓型的且超出晶片本體
之外,害我用去漬油+牙刷才清乾淨),但是!原廠的散熱膏並沒有變成硬塊或粉碎
狀,反而比較像是接近偏乾的黏土。
雷恩法斯特 wrote:
更換的心得:散熱膏更換前!光是全境2在創角捏臉的時候風扇就呈現暴走的狀態,但是!吹出來的風並不很熱,散熱膏更換後風扇聲明顯的變小很多且不會暴走了,但是吹出來的風感覺比更換前熱了一些,這應該就是晶片上的熱量有效傳遞到散熱器的效果吧!?。

這確實是導熱係數提高後的現象。


雷恩法斯特 wrote:
有圖有真相!
網友推薦的PK-3(我好像擠太多了...)(恕刪)

確實多了點,一半用量即可。



雷恩法斯特 wrote:
原廠的散熱膏(晶片明明是長方型的,但原廠散熱膏卻是一塊圓型的且超出晶片本體
之外,害我用去漬油+牙刷才清乾淨),


那是因為熱漲冷縮,導致高溫時的實際接觸面是兩個『圓弧面』,不是平面貼平面。
所以我通常"點"導熱膏會點在『九宮格內圈的4個交叉點』上。

雷恩法斯特 wrote:
但是!原廠的散熱膏並沒有變成硬塊或粉碎狀,反而比較像是接近偏乾的黏土。

你買幾年了? 如果超過5年,表示原廠用的導熱膏屬於耐用型的。
不清掉也可以,只要沒有灰塵沾附在舊的導熱膏表面。
你可以直接在上面點一小滴PK-3,新舊會互相融合,因為基本材料是一樣的。
當然"導熱係數、耐用度"也會介於新舊產品之間。

你的PS4都過保固了,乾脆就拆殼,讓他進氣、排氣都順暢一點,能降更多溫度。
Holu_C wrote:
Y500~Y500~Y500...(恕刪)

Y500導熱係數太差,沒用完還有很多,當收藏品

MX-4(2019年版)
我也是Y-500跟MX-4都有,之前Y-500用在【Phenom II X4 965 + Radeon HD 6850】可能是長時間附載的關係(因為開遊戲高附載),大致上都3~5個月【顯示卡驅動程式已暫停】我就知道顯示卡的散熱膏又GG了,拔下來打開散熱器後 = 散熱膏又乾了,Phenom II X4 965用個一年拔開散熱器會看到Y-500幾乎快乾掉(Y-500我拔很多次...常常遇到的狀況都不一樣...明明是同1罐的東西)。
1.用2年多打開 = 粉狀
2.用1年多打開 = 黏土狀
3.用快1年打開 = 有點透明水狀殘留+黏土狀...

現在換電腦後聽說MX-4比較耐久(目前用在【Ryzen R5 2500X + RX 570】),目前使用觀察中...
tabris1025 wrote:
1.用2年多打開 = 粉狀
2.用1年多打開 = 黏土狀
3.用快1年打開 = 有點透明水狀殘留+黏土狀...



你加礦物油下去就行了,礦物油的種類非常多,品質有好有壞。
生活中要取得優質的礦物油不難,"機油"就是,而且導熱性很好,還耐高溫。

就算給你燒到110度,對車用礦物油來說根本不是一回事。
標榜超耐久的導熱膏,其主要關鍵就是礦物油的特性。

你要加全合成機油也可以,但是導熱粉末是否能和各種油品均勻混合尚須確認。
你可以做實驗,不需要將變成粉狀的y-500丟掉。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導熱膏的生產成本只有售價的3~10%,
有時外包裝的成本都比內容物要貴。

由於導電性未知,也不好測,所以調的時候不要弄得過稀,要保持黏稠狀,
簡單的說就是讓他流動性很差,擠出來之後靜置3min不會灘成一片。
頂級塔散+垃圾散熱膏 >>>原廠散+頂級散熱膏
我用30元30g的HY-510給你參考

BTW, 酷媽涼膏好像不比y500差
間歇性躊躇滿志 持續性混吃等死
天橋下說書人 wrote:
一些朋友還滿推ARCTIC MX-2和GELID的極致版
只是價格有點不親民呀........
...
我自己目前是用酷媽涼膏,大罐用久久...顆顆.

ARCTIC MX-2 導熱係數W/(mK):5.6

很不錯了...

酷媽涼膏 導熱係數(W/m-K):1.0

要便宜, 可以考慮 EVERCOOL 響尾蛇導熱膏 一組4根 才 119 熱傳導性:3.8W/mK
ARCTIC MX-2  ,+1

還有一小罐自己去電子材料行買回來的25元白色謎樣散熱膏,至今還沒用完,因為每次塗很薄很薄一層半透明...

但我都是三個月換一次散熱膏+清理灰塵+濾網,所以耐不耐久不知道,但久了一定會乾這是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我將它跟AC Arctic Cooling MX-2 Thermal Compound散熱膏直接攪和在一起使用觀察。攪和至由原本純白變至略灰,然後原由半液態的無黏性的黏稠變質為具黏性的黏稠,酷似黏土,這樣攪和之後,感覺可以用很久,實機運作起來比較有感,反而吹出不少熱風。




日常使用實測溫度下來也不過是在誤差值上。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很多好的導熱膏都是台灣做的,但很可惜的是要掛上外國品牌才能好賣。導熱係數很多都是不實標示,反正也沒法律責任,真的看看就好。

我個人推薦利民的導熱膏(規格標示很誠實!且效能也很好),還有PK-3(拆過ASUS的RT-N18U NAS換上PK-3觀察溫度平均降15~20度,表現非常不俗)。MX-4網拍價差很大,有分公司貨與水貨,因買了PK-3大條的用不完,所以我沒動機換MX-4來玩,有機會買來試試看。至於Y-500,10多年前裝機幫親友用的,買過2罐,久置後都容易產生液體(礦物油溶劑??),讓人覺得不安,但上述利民與PK-3的久置都不會有這種情形,且Y-500是以前骨董雜誌推薦後炒起來的平價物,但至今都沒進步更新產品,我覺得自用的話不想再推這種效能墊底的舊東西,但作為工具人幫親友裝機使用應該還過得去(鬆口嘆:還好已經告別工具人,10多年不用再買Y-5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