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的正面, 它的晶片跟 Intel 出的使用 Delta 生產的不一樣 (是雷射浮雕, 不是印刷上去), Supermicro 是使用 WE-MIDCOM

全高擋板 以及4個 eth port

背面的晶片

現在 虛擬機以及 Container 使用的人/公司越來越多, CPU 跟 RAM 很少成為效能的瓶頸. 大部分都是網路效能這一塊成為整體虛擬化系統的問題. SR-IOV 是一個重要的功能 (Oracle 的解說). 首先伺服器/NAS的網卡數量有限, 運行 VM/LXC 的數量 一定會超出伺服器所有的實體網卡. 如果是透過 Software Define Network 的 虛擬交換機 (openvswitch) 或是基本的 Linux Bridge (會使用 cpu, 還會使用到實體 switch), 那麼所有 VM/LXC 虛擬網卡的每一個封包, 都會需要經過 cpu 處理, 就算是在同一台虛擬伺服器上 VM 跟 VM 之間, 也是要經過 cpu 處理, 這個就產生增加 latency 的問題, 以及如果有大量封包時, cpu 的資源都被吃光. 不了解伺服器/虛擬化的人還會以為是 CPU 不夠力, 其實是網路的資料夾換, 癱瘓了 cpu.
SR-IOV 是一個實體硬體運作出來的虛擬網卡, 它像是在網卡上有一個交換機的運算晶片 (PF), 利用這個驅動程式做出虛擬網卡 (VF), 它的代價是它的驅動程式需要保留系統的 RAM, 作為封包的暫存池. 所以與其犧牲 CPU 換取虛擬網路效能, SR-IOV 的模式是使用記憶體來換取虛擬網路效能. 再來今年是 10GBe 普及化的頭一年, OpenVswitch 或是 Linux Bridge 的模式是無法達到 10gbps 的效能 (只有 6gbps)
當然也有人會使用 pci passthrough 的方式 (一個虛擬機, 給它一個網路口), 不過這個需要很多層面的搭配
1. 不止是 CPU 要有 VT-D 的功能 (sr-iov 也需要)
2. 同時也要主板上的 PCH 位置足夠,
3. 再來就是 passthrough 的卡, 不可以跟其它 pci 卡共用同一個 pci-e switch/sid
4. 使用的系統 iommu_group 的 kernel 必須要特別優化, 在這部分 Redhat 做的特別好. 但是目前在 kernel 4.2 版本上面就沒有太多差異了.
由於 SR-IOV 的卡虛擬機/LXC 必備, 所以中國深圳這幾年大量製造偽造的 Intel i350 網卡. 可以參考 STH 區分真假 Intel i350. 而我這次分享 Supermicro 的 i350 OEM 卡的原因是, 它並目前無任何廠商偽造 (大部分 dell/ibm/hp 的 oem 卡都沒有造假的卡, 因為市場較小). Intel i350 新品都要 NT$ 6500 以上, 但是也有假卡敢賣那麼貴. 希望大家小心以及快樂的開虛擬機/Container.
第二篇 機房+ 虛擬機搭配的好網卡 Intel X520 - SR-IOV
, 若是買給自己使用還是肉痛.
觀眾一開始就不是他們吧...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