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BT軟體除了有XX功能,更可用來檢測自己無線AP的安全性,BT軟體是一各開放且合法的Linux完整作業系統
只是他有一項xx功能所以才有爭議性,延伸出問題來....
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就像刀子一樣,它可烹飪出美味的佳餚,也可用來做犯法的事..如砍人.砍樹....
其實都是一體兩面..有誰知道他更可用來檢測自己無線的安全性呢..
如果高功率是如此可怕的產品,那全球包括台灣的所有高功率無線設備及SI系統業者都要倒閉囉..
所謂台灣的NCC認證說穿了..(可到"知識"查看一下就了囉)最重要只要有FCC及CE認證就可轉report拿到ncc認證了,高功率無線設備外銷居多,台灣oem原廠並不fous在台灣這塊市場,一般美規及歐規的認證是更加嚴格把關,所以一般來說外銷的原廠並不會把所有產品都拿去NCC認證.
手機的基地台就15000mW(15W),而手機的規範在1-2w,手機的基地台充斥每各區域每各角落
加上手機是我們最貼身的物品,基地台放大器難道我們是抱在身上黏在身上嗎...值的思考!!
呵呵但大陸山寨除外他們除了機身外殼及顏色及LOGO甚至外包裝都防冒一摩一樣所以他們所標示的全是假的
這點確實要注意...
自己就曾經在網路上觀察一摩一樣外型品牌的網卡,但價格有明顯落差,抱著遲疑測試的想法兩各都買回來,
結果買回來測試後後+拆殼研究晶片....才得知確定是不一樣的東西...效能明顯差4-5倍左右...
(之前我發言也有提到)
其實外接式usb高功率網卡及無線設備應用得宜的確會有很好的效果,使用者可自行評估
也建議如果很擔心也可自行購買延長線...不需過於恐慌....
biffwang wrote:
補充:其實您所提到大...(恕刪)
依大大的指教做出以下個人的結論,若是有誤還請不吝指教
1.802.11實際上還是有對功率做出規範,如:802.11 wireless lan card : 30 mW
而站在製造商的角度WIFI的規範不符實際需求,而且似乎也有不周的地方,畢竟規範多了對生產與銷售總是有影響,加上WIFI也無強制力會去影響到銷售,頂多就是掛上WIFI的認證較好看而已,所以對某些製造商來講WIFI是可有可無的規範,"某些部分"要不要遵守自然也是可有可無了,也因此大大之前才指稱我誤導,對某些廠商來講WIFI與802.11根本可以不鳥它!規範當然也是要挑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做!
2.臺北市的無線寬頻網路使用之接收器屬低功率射頻設備。依據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公布非游離幅射環境建議值標準,應小於1毫瓦/平方公分(mW/cm2)。目前各國建議非游離幅射環境建議值標準,多半與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相同,應小於1毫瓦/平方公分(mW/cm2),不只台北市用這個標準,歐美也大都是用這個標準,這些1000mW的"家用產品"能符合這些規定嗎?
而交通部電信總局規範2400至2483.5兆赫(MHz)低於75個跳頻的無線介面功率峰值不得超過125毫瓦(mw),而大大依自己的專業經驗提出,NCC認證通常只會參考CE與FCC的認證後直接給予認證合格,也就是沒按照電信總局的規範去做審核,也或者如前面網友所言,送審的產品是一回事,送到消費者的手上又是一回事
但若是依電信總局的規範來說,家用無線AP網卡只有11個頻道,所以這些遠超過125毫瓦(mw)高功率家用無線AP的功率是不合格的,而某些廠家對於如FCC等認證會去影響到銷售,所以業者不得不去遵守,但比起電信總局或其他規範,FCC也顯得較為寬鬆為1W,加上NCC也會以FCC認證做基礎,所以部分廠商就有空間去做規範選擇了!反正認證規範那麼多家,部分廠商當然挑有利的去做銷售
3.高功率對我來說並不可怕,畢竟那已經是現今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不用別人還是會用,但只要了解高功率小心使用其實如大大所言,不需要太過於恐懼,只是當使用者完全不了解這部分時,也只能靠認證來保護自己,而當認證標準各家不一時,也只能靠消費者自求多福了,不過至少大大也提供了我國電信總局的規範,家用無線介面功率不得超過125毫瓦(mw)應該沒錯吧!當然其他各國的規範又是一回事了!
而我也稍微找了幾家知名品牌的家用AP規格,如ASUS'D-LINK,功率規格應該都符合電信總局的規範,當然這是官方網頁提供的數據,事實上如何我也不得而知,但就依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來說,這些知名品牌的家用AP與網卡訊號強度都很有限,所以才常常看見有網友PO文求教如何增加訊號強度,依此來推論這些知名品牌在功率的部分應該都有遵守相關法規,或不至於太離譜
4.電磁波的問題我一開頭也就有說明,一直都沒個定論,也看過網友為此爭辯不休,所以站在我的立場畢竟我不是啥電磁波的專業與學者,何況專家與學者都吵成一團的議題,我更沒立場做定論,而各種認證標準常常就是各個知名企業在背後做角力,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也只能說,若是我有需求我還是會買來用,而且也會建議使用時要更小心,畢竟沒人敢說或提出電磁波100%會或不會影響健康的證據,但至少有電磁波太強會影響健康的共識(當然強到多少才有影響沒定論),以及電磁波太強肯定會影響到其他周邊電子產品,這點使用者還是要注意
5.回到樓主的主題,樓主推薦的黑金剛,廠商是跟樓主指稱通過FCC的認證也就是1W,而NCC若是如biffwang兄所言,是參照FCC的認證加上付錢NCC就可認證通過!!!
但若是再參照我國電信總局的規範,都是不合格的產品
只不過是拿美國FCC寬鬆的1W大旗,充其量混過NCC而無視我國電信總局與802.11的功率規範做銷售!!!...
當然不合我國的電信總局規範,並不代表不好用,看官們還是自行斟酌吧!!!
還有是不是廣告文也請網友自行判斷了,我個人是比較偏向不是,但賣場與01這篇文是同步PO的,我也沒把握..

biffwang wrote:
802.11n規範根本沒有所謂再100mw以內
這種說法重沒聽說過也是不專業的說法....可去查看看
功率是由ce fcc 類似低頻安全認證單位所規範
biffwang wrote:
哈哈哈,大哥WIFI協定並不市大陸人制定的阿
你上面的連結只是大陸的論壇
麻煩要找wifi協定的資料請上WIFI協會的官方網站
http://www.wi-fi.org/
不要不專業領導專業,充其量只是會看看大陸論壇吧
今天"不專業"的我又抽空爬了一下文,由維基查到的資料如下
IEEE802.11
為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之一。美國電子電機學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於90年11月召開802.11委員會,開始制訂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IEEE 802.11是如今無線區域網通用的標準,它是由IEEE所定義的無線網路通信的標準。
雖然有人將Wi-Fi與802.11混為一談,但兩者並不一樣。
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 802.11標準和補充。
實際上Wi-Fi是Wi-Fi聯盟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準本身實際上沒有關係
------------------------------------------------------------------------------------------------------------
IEEE802.11標準不是WIFI所制定的,WIFI只是在IEEE802.11制定的基礎上,從中在業界做相容性的協調工作而已
所以跟我所提供的參考網頁指出IEEE802.11 規範輸出功率最大100mW與WIFI認證其實是兩回事
而我之前引用的大陸論壇指出IEEE802.11 規範功率最大100mW,人家阿六阿指的是802.11,大大卻引用WIFI做反駁與取笑.....幸好我們是在自家人網站做討論,不然不就丟人丟到對岸去了...
更或許大大認為大陸言論不可靠,我也在13樓有連結台灣麟瑞科技的電子報
http://www.ringline.com.tw/epaper/forum941101a.htm
其中也提到IEEE 802.11中所規範的電波強度不可超過100 mW,也提到目前2.4GHz在台灣由電信總局管理,由2.4GHz~2.4835GHz共切分為11個頻道供無線網路使用,難不成會是曾代理IBM的麟瑞科技胡說八道嗎?
甚至大大自己也有提到802.11 wireless lan card : 30 mW 這一點!
以大大"專業"的立場真的沒聽過802.11對功率有所規範嗎?
WIFI認證是由工業界成立有商業行為的成分在裡面,所以功率的規定是消極的以不超過FCC所定寬鬆的1W為模糊原則
也才有大大提供WIFI白皮書並無規範的說法出來,因為WIFI並不是制定IEEE802.11標準的單位!
白皮書不過是WIFI官方報告書或類似備忘錄性質,當然無法有EEE802.11所制定的規範!因為WIFI只負責相容性協調!
我也隨便找幾家叫的出來的知名品牌,查看在台灣販售所生產的相關產品,在功率部分還沒發現大大所質疑,大廠沒照電信總局或802.11的功率規範做生產!
所以IEEE802.11的規範與後來大大所說的WIFI標準應該是分開來看,而沒有您對我錯及我"不專業領導專業"的問題
而大大提出802.11並無規範功率強度這部分,是否大大過於"專業"武斷的將WIFI與IEEE802.11混為一談?
進而本末倒置由後來才成立做協調工作WIFI那邊,認定早將近10年成立的IEEE802.11標準沒有功率規範?
還是我爬文的資料有誤?
所以某些製造"家用高功率無線AP或網卡"的廠商,也只是在各認證與標準之間的矛盾鑽漏洞罷了?!
而歐盟CE規範功率為100mW,並不是CE較機車,估計CE只不過是以IEEE802.11的基礎上做認證而已
而大大在47樓也提到只有歐盟國家才需100mW其餘國家並無此功率規範。請問交通部電信總局的規範又算是啥東東?
相較之下我國電信總局定為125mW也已經比802.11寬鬆了
沒想到部分業者還有以無關我國的法令,拿較寬鬆的美國FCC認證這一招來說服消費者....
而NCC這個單位也果然是...不說也罷!
以上小弟"不專業"的看法,煩請大大提出"專業"的指教
關於自製無線網路增益天線,其實是出自這裡:Boost Your Wireless Signal With a Homemade Wifi Extender。
材料很簡單,我利用 POP 美工噴墨用紙,強度比一般噴墨紙稍後。然後依據圖檔列出出來並剪裁,再來拿家裡烤箱用的鋁箔紙黏貼,製作出來的成品如下圖:

我用的 Vigora 2130n 無線AP 雖有三條天線,但發射端其實只有兩根,所以我只增強發射端部分即可。

因為這個 DIY 的無線增益天線係為有方向的指向性,而我的 AP 放在客廳,我是把兩根指向天線各往相反的一邊,一往客廳窗戶外、另一往廚房窗戶外。主要希望這樣的指向能讓 5F 客廳與女兒房間都可以接受到。

明天再來測測看這樣的效果如何。 下一步是打算利用麵杓來製作用戶端 USB 無線網卡的增強天線。

=$~寸心千里~$=
= msn: kenming.wang@msa.hinet.net
= blog: http://www.kenming.idv.tw
tequila01 wrote:
"島內" 這種產品已經有很久囉!!! 現在發現這個討論串很好玩~~~
怪頭和BIFF大在吵有關於功率的問題整個版面都是,版大在忙於他的DIY
結果版大原本買的產品好像都沒在用了????
沒辦法,被扣上不專業領導專業的帽子,逼的我不得不認真做功課

只是後來biffwang大就沒再回文了!
於是我又從頭看這篇文
一開始5樓很少在01有發言紀錄的biffwang大就跳出來,以使用者的立場發表也有購買同商家的商品,並且猛推該商家
甚至有好幾樓都是如此的狀況,如5.9.12.21.35樓
而在21樓他自己說對這方面不是很懂,直到我在39樓貼圖提廣告文的質疑
biffwang大就從42樓開始很"專業"的對我的文提出意見,並在44樓指稱我不專業領導專業
然後在49樓說他自己是從事網通OEM的工作....
既然從事相關工作為何要在21樓,以使用者之姿說自己對這方面不是很懂?

直到後面我花時間查證一些資料要請教他,結果人就消失了!
後來才驚覺...合理的懷疑....大大應該知道我在懷疑啥吧

大概我在01偽開箱文看多了,有點神經質了

有一度以為真的遇到專業人士,結果只能說事實勝於雄辯

只能怪我自己認真了.....
不過根據目前我查到的資料,此類1000mW的家用AP產品,是不符合我國電信總局的規範沒錯
至於這篇文的樓主 / biffwang大 / 賣場...就讓網友自行判斷了

最後還是提醒想使用高功率產品的使用者,此類產品還是要小心使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