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11/n2841457.htm
【大紀元3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10日專電)谷歌(Google)高階主管今天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強調,網際網路的公開自由,應該納入美國的外交與貿易政策,以協助資訊自由流通,及保護企業與公民權益。
谷歌副總裁黃安娜(Nicole Wong)指出,包括委內瑞拉、緬甸、伊朗、中國等國家,過去都曾希望封鎖消息,但透過網路傳播,相關消息還是得以流通,這顯示網路公開自由的重要性。
但她強調,「沒有單一企業可以對抗政府的網路審查」,因此美國必須將網路自由納入外交與貿易政策,以避免網路審查傷害國家、企業、與公民權益。
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原訂2月舉行谷歌事件的聽證會,但因華府地區罕見大雪被迫改期。谷歌在2009年遭到有組織的駭客攻擊後,決定不再配合中國的網路審查,並一度揚言退出中國市場。
黃安娜10日強調,谷歌不願繼續配合中國的網路審查,同時也在重新檢視中國區的營運。
黃安娜表示,去年針對民運人士Gmail帳號的駭客攻擊,谷歌原本以為只是單一事件,但後來發現金融、科技、媒體、化工等業者同樣遭到鎖定,這使得谷歌做出上述決定。
除了呼籲美國應將網路自由納入對外政策,黃安娜強調,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對於網路審查及管制的要求,都應該更為公開透明,以落實責任政治的原則。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business/2010/03/100311_internet_nobel_peace_prize.shtml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證實,互聯網將角逐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新一輪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選已高達237人。
這次獲得提名的人數超過了去年的205人。
《連線》雜誌意大利語版認為,互聯網被提名是因為它在促進「對話、辯論和獲取共識」方面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連線》雜誌意大利語版去年與多家機構聯合發起了一項名為「網絡和平」的活動,希望推動互聯網獲得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歷次諾貝爾獎項的提名名單都相對保密,但是提名者有時會向外披露他們中意的人選名單。
提名互聯網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得到了200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艾巴迪和「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電腦」組織創始人內格羅蓬特的支持。
據報道,互聯網的三位發明人也在名單上,他們分別是美國人羅伯茨、瑟夫和英國人伯納斯-李,因為他們所發明的互聯網使得類似「推特」這類的微博客得以在世界和平和民主事業中作出重要貢獻。
劉曉波獲提名
劉曉波
本次被提名的中國人包括人權活動人士劉曉波。
諾貝爾和平獎是用來獎勵那些「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或組織。
諾貝爾獎人選可以由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各國政府官員,以及一些知名大學的教授提出。
據悉,本次被提名的中國人包括人權活動人士劉曉波,維權律師高智晟、艾滋病維權人士胡佳、殘疾維權人士陳光誠、六四維權人士鮑彤,以及流亡美國的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
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名單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3月9日確定。
諾貝爾研究所負責人倫德斯塔德說,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勝名單將在10月8日揭曉。
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以及一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如果互聯網奪得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的話,不清楚誰將獲得這筆獎金。
請問關閉後我們還能搜尋到大陸的資料嗎?
還是以後找大陸資料要用百度之類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