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買了一個籃芽接收器對方說是class1
拿回來沒說明書.只有驅動程式
去生產的公司aiptek網站也沒看到我買的那一款
另外class1,class2差別在哪裡
請知道的告訴我
<!--引言開始 (您引用了全部文章,請適度引言)-->
PERON wrote:<!--引言結束 -->
<!--引言開始 -->Vance wrote:<!--引言結束 -->
Class 3才是10m
Class 2定義較模糊 介於之間
我翻了一下手邊這本文魁資訊出版的『無線藍芽技術』
該書說,Class 3的距離是10cm ~ 10m
不過該書並沒有特別強調Class 2的距離是多少
倒是有註明Class 1的距離為100m...:)
請指教,謝謝
PERON大
您說的沒錯
但藍牙Spec的規定並不用距離規定的
而是用輸出功率規定
Class 1: 1mW (0dBm) ~ 100mW (20dBm)
Class 2: 0.25mW (-6dBm) ~ 2.5mW (4dBm), Normally at 1mW(0dBm)
Class 3: <= 1mW (0dBm)
以一般經驗來說 Class 1可達100m Class 3可達10m
Class 1還必須依據RSSI告知對方調整TX Power
Vance wrote:<!--引言結束 -->
PERON大
您說的沒錯
但藍牙Spec的規定並不用距離規定的
而是用輸出功率規定
感謝Vance叔叔指正,小弟受教了...:$
但小弟還有個疑問
為何Class 2是個模糊地帶,沒有說明大致連線範圍是多少呢?
又~ 市售所謂Class 2的USB BT產品,經小弟實驗後發現,其連線距離至多3~5m,有時甚至1~2m而已!這是為何呢?
還有小弟發現,人體似乎是BT訊號的一個大阻擋源...
小弟曾經將T68i 與裝有Bluecomm USB BT的NB,以COM連接方式連結後,觀看其訊號強弱
小弟發現,只要我把手機往背後一藏,訊號立刻大幅衰減說...:(
生平最恨只有一張嘴,而毫無半分建樹的人!
PERON wrote:<!--引言結束 -->
感謝Vance叔叔指正,小弟受教了...:$
但小弟還有個疑問
為何Class 2是個模糊地帶,沒有說明大致連線範圍是多少呢?
又~ 市售所謂Class 2的USB BT產品,經小弟實驗後發現,其連線距離至多3~5m,有時甚至1~2m而已!這是為何呢?
還有小弟發現,人體似乎是BT訊號的一個大阻擋源...
小弟曾經將T68i 與裝有Bluecomm USB BT的NB,以COM連接方式連結後,觀看其訊號強弱
小弟發現,只要我把手機往背後一藏,訊號立刻大幅衰減說...:(
什麼叔叔!! 上次叫我叔叔的人現在才兩歲
Class 2的定義較模糊
只要你發射功率能超過0dBm就是屬於Class 2的範圍
但是要是能超過4dBm的話 那就是Class 1了
像我以前公司先前在做Class 2 BT Module時
最大到3dBm叫Class 2 最大只到2dBm也會叫Class 2
我以前公司的Class 2有超過30m的實力
Class 1最大所謂20dBm
其實也不會有廠家真的做到那麼高
十幾dBm就不錯了
所謂的一百米也不是所有Class 1都辦得到
有很多Class 2的產品都只是晶片採用Class 2的RF....
但是一扯到RF的發送時 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干擾和衰減
這要看各家的設計功力了
但是3~5米的Class 2實在是太遜腳了!!
你是不是只跟手機連?
手機只有Class 3會縮得只剩10m以內
對 沒錯 人體內含70%的水 可以與2.4Ghz的訊號共振吸收
所以802.11b, 11g, Bluetooth等2.4Ghz的設備都很容易受人體遮蔽干擾
但如果RF設計得當的話 很多折射訊號還是可以收得到 干擾的狀況就可以改善